我的投资经验总结——绝大多数人在海里裸泳(作者:随云舒卷)

我的投资经验总结——绝大多数人在海里裸泳(作者:随云舒卷)

              接触投资已经整整4年,真正实践投资也已3年时间。这3年时间在不断的知识积累、实践改进、细化调整、大胆试错中很快的度过了,在此期间有过因上涨带来的喜悦与兴奋,也有过因下跌带来的郁闷和忧虑,但这些与这几年所获得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相比就可以忽略了,无论是喜悦还是忧虑,实际都是虚幻的短时情绪而已。

    股市投资中,我经历了上证指数3186点到1949点的两年熊市;也体会过创业板1239点平均80倍市盈率时的疯狂氛围与后来一路跌到585点人们的凄惨之状;鉴证了创业板585点数月内飙升到1423点的狂欢盛宴以及盛宴后突袭般的下跌将一些正在兴奋头上的“勇敢追高者”无情击落的残酷现实。贵金属观察中,2011年8月我冷眼旁观着人们在1900美元/盎司时高涨的抢金热情,后来在学习中确定了决定黄金、白银价格长期走势的核心因素,2012年9月开始坚定看跌金银的长期价格,到目前为止黄金价格已下跌-30%多,白银价格已下跌-40%多,黄金价格2013年-28%的跌幅也创下了其价格32年来的最大年度跌幅。而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我的宏观趋势观点仍不变,如2009、2010般的整体疯狂上涨不会重现,短期内(1年)保持平稳或小涨,长期(3年以上)一些城市很可能有所下跌,尤其是一些供应明显过剩并且价格之前涨幅明显的小城市,但具体还需要持续观察美国货币政策变向后美元升值的程度以及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程度以及国内的利率水平而做进一步的判断,2014年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而债券市场方面,由于房地产市场这个黑洞不断的资金需求并且使资金不断沉淀在房地产产业链之中,其他实业信贷资金供应始终不充足,利率水平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2013年没有下降反倒是不断上升,债券市场的整体价格也因为利率的上涨在今年出现了明显下跌。

    在市场中,一路实践与观察走来,只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论是看涨派还是看跌派或是滑头派,多数人终究只是个过客,来去匆匆,毫无主见,飘似浮萍,见风使舵。能够冷静客观观察有自己主见并且知行合一的人少之又少,几年以来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方法、技艺和能力固然十分重要,当需长期积累和修炼,但每到关键时刻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人心。贪与不贪,一念之间,决断与否也是在一念之间,因此,无论是股市、债券、商品、房产还有其他诸多市场,浮浮沉沉数百年,容下了太多人性的弱点和优点,然而无论是弱点还是优点,在市场里都得到了放大,形成了价格与情绪上的双重波动,最终究竟是情绪剧烈波动造成了价格的剧烈波动还是价格的剧烈波动造成了情绪的剧烈波动也只能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解问题。在此我想对自己过去几年股市投资中对改进自己投资系统起到实质作用的决断做一个总结,以备今后方便查阅,其中从错误的决断中获得的进步远多于正确的决断。

一、最初的投资依据与民生银行投资总结

    在进入市场实践之前,我已经接触股市投资近一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投资判断依据是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决定一家公司股票长期价格的基本因素:股价上涨额度=(每股收益-最初每股收益)×(市盈率-最初市盈率)(重庆大学金镝:这个公式似乎有误,应为“股价上涨额度=当前每股收益*当前市盈率-最初每股收益*最初市盈率”)。这个式子非常简易,但已经足以说明价值投资的基本逻辑。式子的前半部分决定于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是否能够增长,而后半部分则是市场给予公司股票的估值,因此如果公司的业绩具备成长性,并且未来市盈率进一步扩大,那么股东就能获得公司业绩与估值两个方面的收益,被人们称为戴维斯双击;但相反的如果投资者买入的是业绩将倒退未来估值下降的公司,那么投资者便会遭遇双杀,2007年下半年买股的人便是遭遇双杀的一群,在整个经济将要走下坡路并且整体估值非常高的时候买股。举个例子:比如一家公司2007年时的每股收益(EPS)是1元,市盈率(PE)50倍,那么股价为EPS×PE=1×50=50元,但到了2008年由于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公司每股收益极速下降到了0.5元,市盈率下降到了20倍,那么股价则为0.5×20=10元了,亏损的幅度将达80%之多;但如果投资者把握的是与这个过程相反的过程,那便可获得非常可观的收益,2005-2007年,2009-2010年便是双击的典范。

    当时依据这个大逻辑去寻找投资标的,我找到了民生银行,公司每年净利润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率,当时PE为7倍,而公司历史PE的波动区间在6-35倍,PE处于历史低位。再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公司管理制度主动并且灵活,管理效率高,并且积极布局着小微贷款、私人银行、金融租赁等未来具备业绩增长点的新业务,再者贷款在国内未来一些年仍将属于需求旺盛的业务。综合考虑之后,我认为民生银行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没有多少下跌的空间,而上涨的空间却值得想象,于是我决定满仓民生银行。虽然现在回头看当时的一些依据不严谨,但是大逻辑是正确的,2011年初民生银行的价格是4.9元,2013年初是11元。而在此期间持有民生银行的过程里,的确给我的投资体系带来了不少思考和进步。

1、不要追涨杀跌,短期也因买在低价

    追涨杀跌这一条几乎是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容易犯的通病,又是赔钱者之所以赔钱的最基本的原因。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追涨杀跌都可以说是市场中发生最频繁的事情,这不仅仅限于股市,同样可以扩充到其他任何一项资产的投资,甚至是人生重大方向的选择,据我观察多数人在做经济和人生等重大抉择的时候,都容易追涨杀跌。在房价已经多年大涨后买房,在股价大幅上涨几年后买股,在钢铁、纺织等国企顶峰时期争当钢铁、纺织工人,在公务员权力顶峰时期争做公务员等等。扯得有点远了,回到民生银行。与人类追涨杀跌的*性相同,我也具备这种*性,虽然长期逻辑上民生银行的投资是成立的,但是短期操作上一进股市我便犯了追涨的错误,好在因为长期投资逻辑的存在,我没有杀跌的恶*。2010年末,银行业股价有过一小波25%左右的行情,民生银行股价也经历了一小波上涨,当时正是因为看好民生银行长期价值的思维在起作用,经不起上涨的诱惑,我记得自己在5.7元左右追高买入,1个多月后,民生银行的股价就在5元以下徘徊了。虽然无法过度精确到最低价买入,但是当时追高的经历还是让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原则:不追涨杀跌,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应该寻低价买入,不能因长期看好某家公司股票而匆忙追涨,也不能因不看好某家公司股票而匆忙杀跌,尤其是在急跌急涨的情况下,更要严格遵守。

2、无论有多看好都应适度分散

    分散投资还是集中投资,这是投资界争论了数十年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论题,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而我对于分散与集中的理解,最初建立在格雷厄姆、邓普顿的分散思维之下,之后借鉴到巴菲特、费舍尔相对集中的做法,但是让我真实体会到并对分散集中有自己感悟的,却是在投资民生银行的过程中。从起初满仓民生银行到后来分散到民生银行、中信证券、中国平安等股票,再到后来相对集中到民生银行,再到形成适度分散的仓位限制原则。在这个过程里我追过涨,在底价加过仓,也在高位卖过股,同样也在高位加过仓,而这个过程中我对于分散与集中的体会也在逐渐积累着。

    分散与集中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且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我认为这个度的把握,最重要的是看投资者自身适合什么程度的分散与集中程度,而不是某一个固定的比例,因为每个人投资的能力、资金级别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都不相同。但无论如何,投资标的数量分散到超过自己跟踪能力和理解范畴之外时分散可能就是有害的了,因为一个人再牛也不可能同时弄懂100家公司或是N类资产,而因为相信自己的判断满仓单一股票的行为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也是不利的,因为股市中没有人能说自己是100%正确的。所以我目前给自己规定的原则是:传统产业的优质股单一仓位不超过20%,确认有很大把握并且非常了解公司同时又找不到其他优质标的情况下仓位可以考虑上升到30%,总体仓位传统产业占比60%左右,同时应为自己了解的处于产业成长期的小盘股留有一部分仓位,单一仓位5-10%,把握非常大的情况下单一仓位可以考虑上升到15%,总体不超过30%仓位,并且始终预留5-10%的现金,总体持仓股票数量保持在7-10家公司。

3、稳定持续的获利优于一锤子买卖

    一夜暴富、突发横财远观很美好,近看不真实,真体验过并且能把快财留住的有几个?2007年可说全国人民都在发着股市的快财,但后果如何多数人都有切身体会。理性的投资者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市场里最终不是比谁赚的更快,而是比谁活的更久。赚的快固然使人愉快,但许多快钱背后暗藏着的杀机却往往因为人们正在愉快的兴头儿上而被忽视,危机也就容易从此处开始。欲速则不达,这句话在股市中一样适用,十数年前市场中大红大紫的“冠军”们如今基本无影无踪,我清晰的记得2010年的私募冠军基金经理常士杉的私募产品在2012年初被跌到清盘解散的地步。而这十数年间一直稳定获利却从未登榜排名的投资者却越活越滋润,资金级别也越长越大,可见短跑不是投资的风格,马拉松才是它本色。

    持有民生银行的过程,让我真切体会到稳定持续的获利才是正途,否则惨痛的代价便离自己不远。2010年12月,创业板指数涨至1200点以上,平均PE80倍,当时上证指数也在3000点以上。无论是创业板还是主板当时都是一片祥和上涨的气氛,但是许多公司的PE明显是虚高的,尤其是创业板,而我眼看着创业板的许多股票每天5%以上的涨幅,对于刚入市的我来说难免有些眼红。但幸好我已所准备的,始终将一些前人不断告诫的东西牢记在心并且坚决不参与当时创业板的投机。后来市场的走势也回报了我的固执,创业板从2011年初一路跌到2012年末,1200多点跌到了600点以下,许多股票跌幅60%以上,而主板也从3000点以上跌到了2000点以下,许多股票也是近乎夭折了,而在这个过程里,我却保存住了实力,没有遭受什么损失,民生银行在2012年底在6元以上,而在这一轮中大伤元气的人们,想要回到起点将是多么不易,就像是2008年大伤元气一样,损失的部分得涨多少才补得回来?可见投资中最可怕的就是本金大幅度折损,假设折损50%,就需要上涨100%才能回到起点,即使折损33%,也得上涨50%才回到起点,况且能使本金折损50%的人具不具备使其上涨100%的能力又是要打一个大问号的。巴菲特之所以告诫人们投资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不要亏钱,第二要牢牢记住第一条。正是因为本金的折损将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市场中慢即是快,少即是多。相同的本金第一年增长100%,第二年亏-30%,与第一年增长20%,第二年增长20%相比,乍一看估计人们多半会认为前一种情况增长的多,因为第二种情况的收益率看起来是多么的平淡无奇,但事实却是第一种情况只增长了40%,第二种情况44%。

    不怕慢,就怕退,这是我在市场中的真实体会,所以我逐渐形成了一条原则:无论投资什么,都需要结合相关投资标的的实际情况预估一个理性的投资收益率,并且这个收益率一定是符合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的。因为从漫漫的历史经验来看,这个世界上能够长年保持25%以上增长率的东西是凤毛麟角,中国经济仅保持了20年10%左右的增速,就已经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但许多不了解这个世界的人却动不动就认为3年1000倍的收益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如果那是真实的,成为世界首富也就太容易了,十年都要不了就可以成为世界首富了,因为就连巴菲特的50年复合收益率也只有20%左右。可见股民亏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常识而没有一个合理的收益预期导致的心理失衡,正是我所说的关键时刻人心在起作用,技术、能力、知识都靠边站了。

4、控制风险与追求收益同等重要

    据我的观察和实际经验,每个人都懂得追求收益,但绝大多数的人却往往容易忽略风险,而这也正是为什么无论是在任何一个市场还是从全社会来看,多数人总是在大潮退去后才发现自己吃亏了的重要原因。几乎每一个市场都在发生着我所说的事情,比如2001年、2007年人们勇敢追求股票的收益,1980年、2011年人们勇敢追求黄金白银的收益,2010年国内许多企业勇敢的去追求房地产开发的收益,1929年、1969年美国人民勇敢的追求股票收益、1989年日本人民勇敢的追求房产、股票的收益等等,实际事例不胜枚举,且不仅仅限于投资市场,实业中也时常会出现市场潮流过后一片狼藉的情景。当价格涨势给人一种连续上升的感觉并形成潮流时,人们会自动变的“勇敢”起来,追随着许多身边人的脚步勇敢介入,却都浮躁到没时间去关注大涨背后正在不断积累着的风险,直到风险悄然释放,人们仍然还处于浮躁的兴奋状态里,到大潮最终退去,才能最终看到哪些人是在完全忽略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着裸泳。

    在我的理解里,控制风险即使不说比追求收益更重要,起码也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无论买任何一项资产或者是做实业,都应该明白驱动这项资产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同时也要明白驱动因素之外存在哪些可能的隐忧,并且要以实际行动来应对这些隐忧。最后,还应该给你所不了解的未知因素预留空间,毕竟以我一个凡人之力,不可能洞悉了所有的重要信息,肯定有遗漏。并且,往往在控制风险的过程中获得的收益效果比一味的追求收益要好,因为一味的追求收益容易使人陷入追涨杀跌的状态,眼里只有收益,没有风险。我就为此付出过真实的代价,2013年初我在民生银行上涨到11元时做出了这几年以来最大的一个错误决定,因为一味的追求收益而在高位选择加仓并且还有一部分融资加仓,后来我还回了许多利润,这就是一味考虑收益而忽视风险的真实代价。所以,控制风险是我投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5、杠杆很美好,使用需谨慎

    借别人的钱赚自己的钱,人们一般都觉得这种事很靠谱,因为可以扩大收益。但遗憾的是这句话反过来理解一样成立,借别人的钱亏自己的钱,而别人的钱还必须按时还,无论这个别人是银行、证券公司或是其他任何金融机构,信贷在扩大你收益可能的同时也同比例扩大了你亏损的可能。所以,在资金级别没有对这笔可能发生的亏损达到良好免疫的程度之前,对杠杆交易还是慎之又慎较为靠谱,否则,一个失误就完全可能使人大伤元气。近期的昌九生化案例就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事实,不仅仅是大伤元气,有的人已经可以算是遭遇了灭顶之灾。我在民生银行上的教训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好在之前我就已经深深接纳了过度杠杆有害的理念,所以早早就规定了自己的总杠杆比例永远不超过20%,所以年初杠杆用的不大。

    经过2013年一役,也让我对杠杆究竟如何应用进行了思考和反思,目前我认为杠杆可以作为控制风险进行对冲的工具,免疫力不足够强之前不应该企图用杠杆来扩大收益,否则遭受的可能不仅仅是损失,还有自己的心神不宁和坐立不安。

二、投资依据的初步进化与苏宁电器之殇

    最初的投资依据现在回头看是非常笼统简略的,虽然领会到了股价上涨额度=(每股收益-最初每股收益)×(市盈率-最初市盈率)这一层,但是新手的弱点也是尽显无遗。主要以公司的历年财务数据作为判断依据,这让我吃了一大亏,但却让我得到了经验和进步。说道这一亏,就不得不说苏宁电器。

    苏宁电器2004年上市,一直到2010年的的七年时间里,无论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是高速增长,毛利率、净利率在同行业里也是遥遥领先,并且估值从未低于4倍市净率(PB),20倍PE,其服务我也是实际体验过的,公司整体给人的感受很不错。于是我在2011年年中12元左右买入,但由于担忧其估值相比其他标的较高,所以是少量买入。之后的苏宁电器由于受到电商冲击和它自身门店业务扩展空间有限等等因素影响,营收和利润都开始走下坡路,股价自然也开始雪崩,到2012年年中时曾跌到过5元多,我最终的持有成本摊到了10元左右,2013年1月我在7.5元左右全部卖光了,亏损-25%,幸好仓位不是很重,否则这笔亏损将是多么令人痛苦。亏钱的感受虽然很不爽,但是我认为亏钱比赚钱更大的价值体现在亏钱的厌恶感总能促使我对自己投资方式和体系的反思与补充,而赚钱却不会,因为赚钱时一般给我带来的是愉快的感觉。

1、探寻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因素

    苏宁电器一役虽然亏损不严重,但是12元跌到5元多给我心理上带来的冲击却着实不小,于是我打心底里决定要弄明白为什么情况与自己的判断会差距这么大。经过一番调查后,原因浮出水面,我并没有发现驱动苏宁电器的核心因素,而只是在依据曾经的数据推测未来的数据,这和依据之前股价的上涨推出以后也会上涨的结论一样不科学。对于苏宁电器来说,我认为2010之前的高增长核心驱动因素主要有三点:1、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2、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电器消费高速增长;3、公司管理效率提高后毛利率、净利率得到提高。仔细考量这三点,就不难发现,2010年时苏宁电器的门店数量基数已经很大,依据公司的门店扩张计划增长幅度已经大不如前,并且由于这些年地价房价的不断上涨苏宁开新店的成本是不断上升的,并且苏宁虽然多年来店铺数量在增加,但是单店营业额和利润却是下降的,同时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已经明显开始影响到实体店的经营,由此可以看出高增长的第一个驱动因素已经消耗殆尽。而第二个驱动因素也不难理解,2010年下半年全国各地开始房地产调控,限购之严也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新房成交量大不如前,既然新房成交不多,住进新房并需要大量配备家电的需求自然也不如之前多,因此这第二点驱动因素也没多大力可发了。至于这第三点驱动因素,由于电商的影响,公司的成本费用是上升趋势,可以说不仅不容易保持,而且还会下降。如此看来,我当时买入苏宁电器的逻辑是漏洞很大的,所以,我亏的一点也不冤。瞧苏宁2012年开始转型卖百货,就知道电器零售行业远不如从前好干了。不过作为实体零售商,苏宁已经算是非常优秀了,未来零售的电商、物流、金融三张牌中,苏宁在物流方面是有优势的,金融方面也积极布局,再就是看苏宁如何将它的电商和庞大的实体店铺们较好的结合起来,也就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个词: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的商业模式。至于最终的竞争结果如何,苏宁以后究竟是不是像沃尔玛 亚马逊一样成了一个超市 网商,或者是成为了另外什么样,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苏宁要面对的不确定性还很多,而它的云概念、民营银行概念我也没多大兴趣,所以还是先不去趟这滩浑水,做个旁观者好了。

2、行业基因非常关键

    除了上面我所提到的三个核心因素以外,其实苏宁电器所处的行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家都知道巴菲特的公司名叫伯克希尔哈撒韦,当年是一家纺织制衣公司,是他在1965年逐渐收购的,但巴菲特最后悔的一笔投资其实就是当年收购了伯克希尔哈撒韦,他认为那让他耗费了多年的时间成本,也是为什么后来他非常强调行业重要性的原因。他认为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放到一个江河日下的行业中的公司,那么这位管理者很难将公司起死回生。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要说苏宁电器所处的行业江河日下,只是想说行业与行业之间具有天然的不同。苏宁电器身处实体店零售行业,向来都是竞争最激烈的战场,对客户的粘性也较低,在这个行业里的公司想要胜出,管理上必须要有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基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服务上的差异化进而形成一定竞争优势,并且即使是这样,这种优势也可能保持不了太久,因为对手们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创新,稍有不慎两三年时间就有可能被赶超,可见能从零售行业里脱颖而出的公司管理能力得有多进取。而像石油、电网这些行政垄断的行业,即使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低下,也一样能轻轻松松有钱赚,他们甚至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做管理创新,这就是行业与行之间天然的区别。可见对行业基因的判断,有助于更理性更全面的理解此行业中公司的发展空间和趋势。

三、投资依据的再次进化与五粮液奔逃

    买入五粮液是2012年3月,当时其动态PE是11倍左右,价格30元出头,而当时的买入逻辑是白酒产业连年增长,白酒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都非常的充沛,而且净资产收益率(ROE)很高,都达30%以上,五粮液又是白酒中的名牌,并且五粮液与茅台估值相差很大,资产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市值相差了近一倍。但当时也列出了几点隐忧,由于白酒产业之前多年是量价齐涨,并且2012年时茅台五粮液等酒品的价格都经历了几年的连续上涨,酒价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因此我认为白酒价格上涨的趋势不可能持续下去,但至于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其价格的趋势,当时并没有想明白。于是与苏宁电器一样带着试错的心态,我建仓了五粮液,但并不敢重仓。后来的情况的确印证了我的担忧,并且超乎我的想象,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1、政治因素与经济趋势联系紧密

    我对白酒价格无法持续上涨的预判是靠谱的,但却没有料到驱动这一事件发生的因素来自政治方面,并且更没有料到来的那么的猛烈。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在中国做事一定要看得清政治风向,无论你是从商还是从政,看不懂政治都将要吃亏。我最先对于房地产长期走势的判断就是基于对中央政策的理解,因为2011年初开始观察到中央政府坚决的限购、限贷政策,这与之前把房地产立为支柱产业同时给予信贷方面的优惠已经大相径庭,可以预见的是房地产整体暴涨的因素已基本不存在,至于局部不好判断,而且如果限购一直进行下去很可能会影响房地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不如2010年之前。

    2012年11月,十八大召开,我观察到中央的反腐决心,并且当时从白酒行业爆出塑化剂事件整个行业也是人心惶惶,虽然当时我认为塑化剂事件不会对白酒行业有实质性的影响,但当了解到高端白酒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公务消费的时候,我就不再淡定了,心里已经盘算着卖出手中的五粮液,因为政治风向变了。2013年1月,我在27.5元时卖光了手中的五粮液,虽然小有损失,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了我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因为到年底五粮液的价格已经在15元左右徘徊。这次奔逃的经历还是比较惊险的,因为这一轮反腐的力度之大和速度之快在之前我根本没想过。这次事件充分证明政治因素在投资判断中应该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往往是驱动股价选择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2、事件驱动下的股价走势

    事件驱动指的是因某个事件导致股价发生明显的上涨或下跌,而这些事件也就是人们平时挂在口上的利好和利空,这些事件也许来自政策、公司基本面、行业基本面抑或是资金层面,比如政策出台、公司重组、公司获得大订单、公司并购等等。而我认为事件驱动的动力是有等级之分的,就比如塑化剂事件与十八大召开都是对白酒行业的利空的事件,但是前者是暂时性的,力度比较小,而后者则是持续性的,影响力度远大于前者。投资者应该对事件的力度和深度有一个明晰的概念,切忌一听是利空就逃跑,一听是利好就买入,这么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吃亏的只会是自己,因为即使是2013年白酒行业整体坠入悬崖的过程里,中途也遇到过两次利好的出现。

四、价值投资者也需要观察股价趋势

    一直以来价值投资者以寻找和发现价值为目标,要不就给予股价走势以白眼,要不就只是把股价走势当热闹看,在价值投资者的眼中业绩和估值是最重要的,他们据此寻到足够的安全边际。我认为价值投资的这些传统理念和方法是非常靠谱的,我也是十分认可的,但个别部分却被一些人给曲解了。比如我认为资金级别没有达到可以完全不考虑4年以上的股价走势而且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吃喝玩乐已经完全无忧的投资者,那么完全给股价白眼是有些不切实际的,就好比这几年的银行,5年前就已经处在估值底部,若按价值投资的标准,满仓估值最低的银行就是在捡大便宜,只要等下去,啥也不用管,就有大收获。但5年多以来的实际情况却教训了很多人,估值可以一降再降,降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当然我相信估值有一天会恢复,但如果并不是我所说的无忧者,那很可能撑不到恢复的那一天,无论是从心理还是资金方面,无忧者都完全可以等下去,只要他愿意。再比如做基金的价值投资者,完全给股价以白眼也是不切实际的,拿着自己的资金想等多久那是自己的事,但是拿着大家的资金还一味按照自己的等法去等,那你等得起估计投资人也会等不起。巴菲特等得起那是因为他早就在我说的那些方面无忧了,如果是他刚毕业那会儿,他会选择他现在这种等法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都知道他刚毕业那会儿不像他现在这种等法是事实,虽然当时他也等待,但背后的逻辑却不同。巴菲特公司的股东等得起,那是因为他们早跟着巴菲特达到了无忧的程度,所以该不该观察股价走势,还是应该依实际情况而定的,不能理解的太死。

    我所说的观察股价趋势并不是说完全依据股价趋势去做出投资什么股票的决定,更不是说去追求一买就涨,一卖就跌,而是将股价的趋势与股票的基本面建立起联系,以此来尽量减少时间成本。就比如基本面和估值都相似的标的中,股价趋势更强的当然更值得买入。2012年底银行股整体估值都很低,互相相差不大,但是9月到12月的走势却显示民生银行的走势强于其他银行,那么就更应该倾向于持仓民生银行。那么后来即使11元以上没减仓,2013年5、6月开始民生银行股价趋势变弱时也可以减仓,至于到了9月份时,民生银行的股价趋势就更弱了。如此的例子还有不少,总之我的观点是即使是依据价值投资的标准去选择投资标的,但买入前还是应该依据趋势去做一个判断,而不是仅仅根据业绩和估值就买入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无忧者,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投资方式做出适当的调整。

五、长期看涨中期对冲

    投资中看清楚大类资产的长期趋势非常重要,就像要看清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大趋势一样,如果看不清大类资产的长期趋势,那最好还是不要投资这类资产,要不然最后获益了便容易盲目的自我膨胀,而自我膨胀最终给自己带来的多半也是灾难;如果遭受了损失就会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何会遭受损失,只会给自己的信心蒙上一层阴影,搞不好还会动不动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状态,还会给自己身边的人也带来困扰。所以,无论对投资还是人生中其他的重要决定,我喜欢做长远的打算,做明明白白的打算,而不喜欢得过且过、随波逐流。

    然而,长远的目标是美好的,但是实现长远目标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所以在有了长远目标的基础之上,就必须要考虑如何在曲折的过程中不断向目标靠近。股市投资亦是如此,即使长远来看是上涨的,但这个漫长的过程里则需要经历数次波折,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在看清长期趋势的同时,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做好中短期对冲风险打持久战的准备。尤其是这几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国内面临结构转型、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等波动因素的前提下,曾经动不动就直上直下般的大牛大熊会不会轻易出现,这个是不好判断的。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下,我认为应该建立一些中期策略,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转型的过程中一定有一些产业脱颖而出,同时也有一些产业会遭受没落,整体经济结构不会再如30多年前那样百业待兴,只要是身处这个国家,无论什么行业,都能高速的发展。

    目前我总结出的中期对冲策略主要是在中期上涨趋势变弱之后将仓位降至50-60%,尽量将已有仓位调整为相对抗跌的替代品,比如可转债或者指数基金,再依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运用融券进行做空,但做空的总额控制在总资金量的20%以内。这么做主要考虑的是中期上涨后一般都积累了相当的获利盘,而牛市会不会如此一蹴而就在这个经济转型的复杂时期是难以说得清楚的,那么我就以适当的减仓和做空作为风险控制的手段。接下来如果趋势延续,因为有固有的仓位存在,所以不会完全踏空,但如果中期上涨之后发生的是下跌,那么风险便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反过来如果是经历了中期的下跌,已经在前期低点附近或是创出新低,那么就可以把仓位比例提升上去,但最高比例我在之前仓位配置结构的总结时已说明至少要留存5-10%的现金,所以仓位最高也就是加到90-95%,而95%仓位的情况应该出现在指数大幅度创新低的情况下。如此一来只要中期下跌之后发生的不是长期大熊市,那么风险就不是很大,然而在上证指数2000点的情况下,我认为发生市场下跌-30%以上的大熊市的概率不大。以上这种方式可以在中期较好的控制风险,同时平滑收益,虽然牛市成立的话会错失一些利润,但是我认为毕竟自己的目的只是持续稳定的获得收益,而不是赚满每一个铜板。我的观点是凡事不要做的那么满,假设牛市真成立,那即使是50%的仓位也同样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

六、二元式思考

    从小我们就在一元式思维的环境中生长,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或是其他地方,家长、老师、亲朋好友们都是以对错、好坏、黑白来区分这个世界,社会中人们的处事风格也是一元倾向的,不对即错、不好即坏、非黑即白,即使是我们的股市,在2010年之前也完全是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但是市场却恰恰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场地,即使是平时的生活中所遭遇的事情,我也不认为是一元式的非黑即白。在市场中,如果是一元式思维,我认为是不利的,至少在我自己身上我认为是这样的,无论是看涨还是看跌,一元式的思维都是有缺陷的,因为无论怎么看,其实未来要发生的事都是带有其不确定性的。《名侦探柯南》中的开场白一直都是:“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但是我想说的是真相的确只有一个,但形成真相的路径却可能千差万别,否则警方办案也用不着预设很多个场景然后再去小心论证调整调查思路了。

    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结论,可见人文的世界并不稳定,不像物理、化学那样一个公式就能够涵盖许多真理。动不动就空仓满仓我认为是一种一元倾向的表现,因为看跌,立马空仓,因为看涨,立马满仓,凡事都做的那么满,但是真正需要完全满仓空仓的关键阶段毕竟很少出现,而每当那种时期,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对了。所以,我认为凡事多做二元式的思考没有坏处,我们带有极端倾向性的每一种思想和行为都可能在其另一端存在着固有缺陷。比如看见了收益,我们就应该多思考与收益相关的风险,看涨之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应对下跌,看好大盘蓝筹但也别蔑视小盘。今年大盘蓝筹派与小盘成长派的论战一轮接一轮此起彼伏的,但是我在想,去年底一半仓位大盘蓝筹一半仓位小盘成长的人此时此刻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应该加入哪个阵营?

七、人心才是最难一道坎

    总结来总结去,其实我最深的感受是人心才是最难过的一道坎,技术、能力、知识能够通过不懈的学习、积累、实践而得来,但人心却需要实打实的修炼才可能进化,而人心却恰恰是最难得到进化的一道坎。这几年我观察到市场中有人因一时下跌而心理崩溃也有人因一时上涨而忘乎所以,更多时候这可能是同一个人,但每当跌到该买时,都恰恰是市场恐慌心理严重的时刻,每当该卖时又是上涨节奏和煦人们心中暖洋洋的时刻。我自己从入市以来也数次因过不了这道坎而做出失当的行为,尤其是在头两年中,更是频频出错。

    投资心理学中所讲的心理账户,便是在告诉我们如何用合理的规则和纪律来管理我们上蹿下跳的情绪,只有学会如何应对那些在正确的时间出现的错误情绪,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客观冷静。人心的修炼是市场参与者永久的课题之一,我们炼或不炼,它就在那里,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想法和行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302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63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433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628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67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54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77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419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25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68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4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87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94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3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05评论 1 25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41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46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