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松花湖我的长笛真的帮了我许多,从破冰到带营到对孩子的影响...有挺多想说的,我想到哪就写到哪哈~
先从一些关于长笛的小故事开始吧。
图片上的小姑娘叫凡凡,今年8岁上三年级。我开营表演完长笛后她就找到我,激动地说:Alice你知道吗,我也会吹长笛^ ^ 因为很少碰到同样是学长笛的小伙伴,我也很惊喜,跟她聊了好一会。她对我说:Alice我觉得长笛好好听啊,我想回去赶紧学!从那之后,凡凡就经常找到我聊这聊那,会跟我讲她吹长笛的感受、她的笛子是什么样的、她的老师跟她说了什么...她刚开始学不久,还只能吹起一些简单的旋律,但学音乐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加努力,凡凡跟我说她越来越喜欢长笛并且想坚持下去的时候我真的好开心,好有成就感。
分别的那天,我跟她拉勾:
“你喜不喜欢长笛呀”
“喜欢!”
“那答应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好不好”
“好!”
挥手告别后,她走了两步,但随即又跑回来抱住我。
“Alice你明年还来吗?”
“哈哈凡凡还要来是吧”
“明年我把长笛也带过来,到时候你一定要来听我吹长笛呀!”
那一刻,心都要融化了。希望以后能有缘再与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相见,亲眼看到她的进步,希望她真的能像我们约定的那样,在音乐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还记得最后一期营的最后一晚,孩子们异常兴奋,9:45了(要求10点必须熄灯),还有的聊天、有的洗漱、有的发呆...我心里想催她们但嗓子真的喊不出来,便坐在床上思考:早上放音乐叫她们起床,不用我喊一声,所有孩子都起来了。既有仪式感,效果又好:孩子们听着积极美好的音乐,一大早心情就很棒。
那睡觉为什么不行?
想着我便对大家说:“今天呀最后一晚,我给你们一个小福利。”刷!所有小眼睛都齐刷刷望向我。“你们在10分钟内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上床的话,我给你们吹长笛。只给你们几个吹哦,其他人没有这个机会的。”
其实当时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但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所有孩子在10点前都整理好了自己的东西并躺到了床上,我提前熄了灯。大家点了一首天空之城。以往孩子们上床后要半小时左右才能睡着,之前一直在聊天、说笑、讲鬼故事= = 而今天,天空之城的笛声一响起,所有人都瞬间安静了。漆黑中,大家都用心感受着淡淡的平静的旋律,门外的吵闹声仿佛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一个人问问题,只是偶尔有两个小脑袋探出来,往我这里瞅一瞅,但马上又钻回被窝里。一遍吹完了,为了保持这个氛围,我用微弱的音量又吹了一遍。听着孩子们平稳的呼吸声,我感叹于音乐的神奇与力量。
回想这次第一期营开始之前,我心里其实真的没底:我感觉自己是个不会发火的人,怕自己hold不住孩子们,特别是有了之前带武汉城市少年行相对失败的体验后,更是有一丝担心。
但连我自己也没想到第一期营竟然会如此顺利!集合的时候非常迅速,我讲话的时候并没有人插话,我说什么孩子们好像都能听进去... 现在仔细回想一下,发现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别的,只是因为开营的时候我吹了一下长笛,带着大家唱了营歌。
没错,就是这短短一分钟让孩子们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到房间后,她们围着我问我,Alice你学了多长时间呀,我能再看看你的笛子吗,你能再给我吹一曲吗?一双双眼睛注视着我,眼中充满了好奇、期待和一点点崇拜。(感觉自己这么写出来好尬,但我真的这么觉得)
我个人觉得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很重要。不仅仅是用来吸引孩子,获得他们的认可与赞叹,而是使你更加认识自己,并拥有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That's what makes you special. 这个闪光点每个人都有,并不一定是一项特长如唱歌、舞蹈,它可以以任何形式呈现出来。一项绝招、一个特征、一种性格... 正如很多小伙伴说的那样:在营地,每一位导师都是独特的,没有一种固定的导师模版。无论你是外向、内向、性格直率型、擅于思考型、启迪型、耍酷型等等,你都可以成为非常棒的导师。这也正是营地导师这个角色的魅力所在。
有了开营的“闪光”,第二次重要的时刻我个人觉得是在带着孩子们进房间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建议树立自己的威信,不是说把孩子们吼一顿,而是正经地告诉她们你是有原则的人,以及制定一些公约或提出一些要求。这样便完全给孩子们展现了两面,告诉他们你可以在玩的时候放得很开,和他们成为朋友,但也有一定权威,需要他们给予尊重。这大概就是我对“导师”的理解。在英语中,导师是counsellor,意思是可以咨询、开导的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形象,更多的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和榜样。
每一期营离营那天,我都会给孩子们最后吹一遍营火虫营歌。大家在我身旁围成一个圈,音乐一开始,孩子们便自然而然地跟着长笛的旋律唱起来。并不像开营的时候那么大声,那时候更像一种任务,而现在所有人却是真心愿意唱这首歌,简单的歌词与旋律中真的透着一种自豪感,那是一种享受,一种骄傲。
我还记得来松花湖营地之前,Gary在导师群发了一个学唱营歌的小作业。说实话当时听到营火虫营歌有点想笑:简单的歌词(甚至带着点语法错误)、没有太多变化的旋律跟17年夏天长沙的致远青年峰会营歌“致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次的营歌真的完全不高端啊...包括当时Fritz第一天教我们唱营歌时,还专门解释了他对这首歌特别是Proud那句的理解。但我真的无法理解,只能坐在那里,呆呆地看着Fritz...
Anywhere we go around
The people want to know
Who we are and where we're from
We tell them with a song
We are the Fireflys
We'll always feel so proud
If they can not hear us
We shout a little loud
Lalalalalalalala...
但20多天后,我才发现营歌真的像Fritz说的那样重要,它是整个营期的灵魂,凝聚着大家对这段经历的共同回忆与感动。只有当你真正经历过、感受过才会对这段简单的词和旋律拥有自己的理解。回看这些各式各样的营歌后,我发现营歌并不是一定要高端、多旋律优美,每首营歌都是独一无二的,承载着不一样的共同经历与营地精神。你每次经历的体验感与获得感直接影响着你对于营歌的理解与感受。重要的其实不是营歌本身,而是那些人、那些聚在一起边唱边笑边哭的记忆。
201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