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自己不聪明,甚至有时候还挺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就是自己在学习任何一项新技能点的时候,和别人是一起学习的,同一段时间开始的,往往是别人都学会了,自己却还是不会。不过只要自己想学地技能,通常是不管花费都长的时间精力我要去把它学会。这是我与那些聪明人的差别,费时比别人长,耗费精力多。其结果是没有差别的就是他会的我也学会了,其熟练程度都一样的。
自从看了李笑来老师的文章后,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自己也释然了。李笑来老师说,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重复次数。还说,任何人成年人在学习新技能点的时候,并不比儿童学习的快,学习的好,并不因为你是成年人,认识水平高,各方面的能力强,学习新技能时就快就好就显得聪敏。人们不会去嘲笑一个儿童学习技能时的笨拙,却会嘲笑成年人学习新技能时表现得愚笨。
由此我认识到这是人的一项弱点,是人性所为。我得出结论,什么人进步成长的的速度快一些?就是那些脸皮厚的人,那些不怕别人嘲笑敢于尝试做新鲜事物,敢于在别人的嘲笑下学习新技能的人。嘲笑别人的人不是不愿学习,不愿进步,只是担心害怕在学习新技能时显露出的笨拙行为被其他人的嘲笑,而畏手畏脚。或者说尝试了一两次,一小段时间后觉得自己做不好,效果不明显,就断定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从而更愿意做自己熟悉地事情,做自己的能够做得很好的事情或技能。
自认为学习新技能没有天赋的人,没有这样的思考过:殊不知自己现在修炼的如此熟练做得如此优秀的技能或工作,当初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很笨拙的,经过一遍一遍又一遍,甚至是成百上千次的练习才有了如今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成就,这样的熟练度。
现在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我的同事,想学练吉他,看着别人弹得那么熟练,那么好,自己很羡慕,很想学习。就拜他人为师,求别人教他。一开始兴致勃勃,慢慢地就觉得难学,手指怎么也弹不好那几根琴弦。就马上断定自己不是那块儿学吉他的料,就断定自己学不好,学不会。可是他就是没有想到看别人现在弹得那么好,那么熟练,当初学习的时候也和自己一样,弹不好,一样纠结。
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学不了新的技能,都有这样的观念,或者说这样的价值观:对短期值的期望太高,对长期的期望值太低。过低的预估了学习一项新技能的重复次数。
我认为自己笨,不聪明。但是在其他人的眼中我也有聪明的时候。初中学习的时候。每次我都能考很好,名次也靠前。尤其是数学,差不多满分的成绩,认为数学很难考不好的同学就都会说我聪明,其实我心里明白,不是自己的聪明,而是足够努力。
看来,努力是可以改变智商的。很多人都认为智商是天生的,从儿童到成年智商是不断提高的,这可不可以说明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认知水平的提高,科学知识的积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智商呢?答案是肯定的,智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
任何一项新技能的习得都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都是由很多的子技能组合在一起的。学习素描是一项技能,它也是由你从开始学习画直线,画圆,画椭圆,这几项技能开始的,还要学习透视学,几何学,等等相关的知识,才能学好一项技能。达芬奇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练习画椭圆就练习了很长的时间,能够画出一千多种不同形状的椭圆。
由此,总结出学习新技能时一定要达到一定的重复次数才能学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练习的次数是不一样的,不要和别人比较。不要过低的预估一项技能的重复次数,更不要对短期的期望值过高,对长期的期望值过低。
希望这篇文章对读者朋友学习新技能时有一定的帮助。
欢迎转发,转载请付费,谢谢合作。谢谢你们的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