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在中国的思想中,一个人并非生来就背负着所谓灵魂不同等级的品性在原地生活,而是能够慢慢地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而言语文字的强悍最终都不是为了影响他人,而是作用于自身。
曹操诗中的那个人,又是谁呢?
我们往往并不能从诗中知道,任何历史的考证也不能帮助我们更多,我们只知道这样的爱很郑重,郑重到令爱者无时无刻不在省察自己,为了被爱。
罗兰,巴特在《小说的准备》中写到:“我写作是为了被爱:被某个人、某个遥远的人所爱”。 遥远” 的不仅仅是空间,还有时间。比如木心的作品,活着的时候知道的人并不多,被读者所爱,更是何谈容易。但是在他离世几年之后,木心的经典作品、经典语录逐渐被世人所知所认可,分析其作品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相比于木心,苏轼就要幸运的多。透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们不难发现苏轼的诗词书画,不仅在当世较为得宠,在遥远的未来以至于现在,仍然受到世人的欢悦。
那么小陈是不是也可以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有一个人也会喜欢上你的文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