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创新基层治理
仙林街道是栖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仙林科技城核心区。近年来,面对辖区内12所高校、35个小区、20万人口的社会治理现状和压力,在市、区和大学城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驻街单位、高校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下,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社会服务为载体,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的实践路径,街道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国际安全社区、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城市管理连续58个月列全市考评第一名。今年5月16日中央办公厅调研组来街道调研时评价,仙林街道基层治理创新取得了四大成就,在社会治理创新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群众路线实践过程中创建了新的模式,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载体,是社区现代化管理的典范,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典范。我们的做法是:
一、“小网格”奏响为民服务大合唱。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首先要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组织在身边、服务在身边。2010年6月以来,街道着力构建“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多员联动”的网格化党建新模式。一是组织设置变条块为网格。把辖区划分为7个一级、114个二级、1660个三级网格,班子成员牵头,机关、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分别担任一级、二级网格的负责人和责任人,机关科室整合为基层组织、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7大服务办公室,与社区网格合二为一。同时,建立与网格划分相一致的“1+3+N”党组织架构,一级网格设立党总支,下辖社区、服务办公室、综合等3个党支部及楼栋、社会组织等若干个党小组。二是服务方式变坐等为下沉。114名街道和社区全体工作人员重心前移、下沉网格,每天身穿黄马甲、佩戴红袖标入户走访、网格巡查,每月至少为网格内所有驻街单位服务一次,所有人员上班始终处于“上网在线”状态,第一时间收集处理信息,第一现场发现解决问题。三是协同机制变独奏为合唱。将网格内党员等所有工作人员的照片、姓名全部公开,民主推选2400多名热心社区事务的志愿者,党员带头参加的 “万家欢”、“百事帮”等56支群众性公益服务队常年活跃在小区,引进“同一屋檐下”、“帮帮团”、“康宁”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亲近母语”等17支草根社会组织,引入335个高校社团,争取高校和开发企业支持,在7个社区建成7000平方米的党建阵地。
二、“小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大职责。基层干部身处第一线、责任重大。“火车头”配得强、过得硬,基层组织才有战斗力、凝聚力。一是抓干部选配。大力实施“领头雁”计划,在商品房小区先于居委会成立党支部,通过“派下去、提起来”等方式,将16名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社区一线。二是抓能力提升。针对街道和社区干部过去长期从事农牧场工作的实际,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从思想引导、转变观念入手,用1个月的时间举办网格化服务模式全员培训,帮助大家掌握开展区域党建、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十联”工作的具体方法,每季度专题开展“仙林网格大家谈”活动,在网格和党员干部中形成比学赶超、竞相争先的浓厚氛围。三是抓监督考核。将每个工作人员职责、服务承诺、联系方式在所有驻街单位、居民楼栋上墙,聘请第三方组建“管得宽”巡逻服务队、“盯得紧”督导考核队,每日现场点评、每周工作小结、每月绩效考评。每年1月和7月,召开驻街单位、党员群众参加的千人大会,向广大党员、居民群众和驻街单位汇报街道半年工作和全年工作,请群众评议,让社会监督。
三、“小创新”破解群众工作大课题。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紧贴群众需求,创新思路和办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是设立两大中心。设立网格综合信息处理中心,分类存储各级网格和10个社情民意服务站的相关信息,集中会办独立网格难以解决的问题。设立一站式全科服务中心,社区政务上收到街道,102个事项实行一站办理、全科服务,让有限的社区工作力量专注网格服务。二是推行四万走访。自2010年起,持续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走访活动,网格人员进门入户、逐个走访,特别是对3.2万户居民每年上门2次,建立“一户一档”,收集居民需求信息的“大数据”。街道每年开展网格文化年、网格“家乐汇”、“幸福来敲门”等系列活动,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聘请13名驻街高校法律专家组建法律宣传小分队,23个小区制定“居民公约”,连续5年实现进京赴省以及市、区四级零上访,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三是开展草根评选。32个驻街单位自愿出资226万元,成立仙林网格“草根奖”协会,设立了12个网格“草根”奖项。去年,通过海选PK出30个“仙林最美的人”、1571个网格草根楷模,凝聚了正能量,在街道形成“其乐融融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各位领导,仙林街道基层治理创新工作才刚刚起步,我们将以今天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市委黄书记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和区委的工作部署,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敢担当、善创新、重实干、扬正气,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对一级负责,以更高的追求、更足的动力、更好的精气神,努力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夯实基础、凝聚力量、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