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我不喜欢我现在的工作所以我打算跳槽。”
有的人说:“只要让我做感兴趣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好。”
有的人说:“我对现在的专业没兴趣,我打算换个重新考一个学位。”
……
你或许也总听到这样的抱怨,然而这不是真实的情况。
大部分现实是因为没有能力把现有的事情做好,所以才感到没有兴趣,而不是没有兴趣所以才没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好似有点“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事实上几乎没有谁是在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说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者工作的。
为了让自己爱上一件事情,最简单粗暴的建议就是:把它做好。
你不需要做到完美,只要能够让你感受到自己在这件事上的进步,你就已经可以爱上这件事了。如果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感受到了自己的巨大进步,他不会说讨厌这件事情的。
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从而爱上这件事情呢?
一、专注投入
同样是工作八小时,有人是专注投入的做事,有人是三心二意的做,这里面当然是有巨大差异的。
专注投入的表现是:
1、时间感停止,自己觉得刚过去5分钟,事实上已经2个小时,那种看着表等下班时间到的人是无法体会这种专注投入的感觉的;
2、自我消失,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忘我体验,在运动场上运动员会说那是“人球合一”的极致体验;
3、忘记很多生理需求,不知饥渴,甚至连厕所都不用去;
4、不在意他人评价,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自得其乐;
5、有控制全局的感觉,专注时感觉自己就是这件事情的君王,可以掌控一切;
6、做事的过程已经是享受,过程即回报。
如何让自己能够有专注投入的变现呢?
1、设定做一件事情的仪式感,仪式感是一种通过执行一系列仪式,迅速聚拢思想精力的方式。
2、让事情的难度系数控制在适中的程度,因为难度过低人会感到无聊,难度过高就会感到焦虑。
3、为所做的事情设定有效的即时反馈,给大脑带来奖赏的兴奋感。
二、从 “消费型爱好”转变为“生产型爱好”
哈佛首任女校长Drew G. Faust在2008年毕业生演讲时说:Go where you want to be and
then circle back to where you have to be “先去尝试你最想做的事,不行就回来做你必须做的事。这时候才能踏踏实实做出成绩来,不再疑惑。”
你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你的爱好,你必须做的事情就是你的职业。如果你打算将爱好进行到底,或者说要转变成你的职业,那么要分清你的爱好是“消费型爱好”还是“生产型爱好”。
“消费型爱好”以消费有价值的事情为基础,生产型的爱好则是以产出价值为基础。
有人说我喜欢看电影、逛街、旅游——这其实是消费型爱好、是享乐。消费型爱好很舒服,但无法持续。只有盛长兴的爱好才有机会变成职业,因为他们有价值产出。比如追剧是消费型的,而写剧评就是生产型的。
如果你的爱好成为你的主要职业,那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一般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
一种路径是年轻的时候拼命做职业,财富自由后完全不为钱工作,专心发展爱好。
另一种路径则是不求速成。一开始就有耐心打磨一个生产型爱好,慢慢的,这个爱好可能变变得越来越值钱,并且仅靠爱好,你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三、不仅要有目标,更关键是要找到做事的动机
威廉•戴蒙教授认为,我们现代教育的通病就是用阶段性目标作为我们学习和努力的动力,而造成了我们没有意识到一个重大缺失,那就是我们学习努力的动机丧失了,而这样一种丧失可以说是一种致命的丧失。
我们今天在提倡终生学习,那终生学习的动力到底来自于哪儿?如果我们从小到大没有在内心培植一种强烈的动机,那么我们终生学习可能就丧失了真正的动力,我们可能在学习的时候俏销地在自废武功。
你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么?有什么非做不可的理由么?
你还要找到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意义越重大你就容易做下去。
四、耐心等待“飞轮效应”的产生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提出的“飞轮效应”,他是著名的管理专家和畅销书作家,大家都很熟悉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就是他的著作。
为了解释“飞轮效应”这个概念,我们先假设一个场景:有一个直径大约30米、厚3米、重约26吨的铁质轮子,体量很大,承受的地心引力也很大,这个飞轮就是你自己,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个承重的轮子转起来。
吉姆·柯林斯说:你尽力的推,轮子稍稍动了一下,又推,又微微动了一下……但你一停下来,它就停下来。面对这样一个推一下微微动一下,甚至会纹丝不动的轮子,你是很容易绝望的。
这个场景可以用来描述自己刚开始做一份新工作的时候,让自己实现0到1的那种境况。
很多人在开始做一件新的事情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绝望的状况,但在冷眼旁观的人觉得你在做无用功的时候,你坚持继续一点一点、几乎见不到成效地推一圈、两圈……渐渐就感觉这个轮子有一点点惯性,有一点点动能了,继续的推,100圈,200圈……突然在某个时候,你和旁观的人都惊奇地发现,轮子的转速明显加大,它自身的重量转化成了一种自推力,最终迅速地旋转起来,这就是“飞轮效应”。
也可以用“毛竹”这种植物的生长来解读下“飞轮效应”。当毛竹的幼笋冒出来之后,它看上去长得很慢,甚至好几年就一直就是那么高,实际上它的根系在低下急剧的扩张,要把从土壤里吸收的养分转化成发达的根系,有的根能达到二十多米长。突然有一天就开始快速生长,最快一天能长超过1米。这种爆炸式的增长与它前期看似缓慢的生长密切相关。
我们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要做好充分的前期积累和准备,那时候谁也看不到你的变化和进展,然而积累到一定时日,就会有任何人都可见的飞扬状态。
认真而投入地把一件事情做好,用“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享受每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