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纵观柳公权的一生,在仕途上算不上成功,但却是非常圆满的一生。
追求圆满的人生,首先需要的是在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
如柳公权为官五十余年,从来不涉足朝中争斗,他知道有些底线是不能越的。
而追求成功,需要不断突破自己,有时候需要抹去底线,模糊边界,但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一
唐贞元年间,在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的一户官宦人家。十九岁的哥哥对六岁的弟弟说:“颜真卿去世了。”弟弟问:“颜真卿为什么去世?他字写得那么好,昨天我还在临他的帖呢。”哥哥用颤抖悲愤的声音对弟弟讲述了颜真卿以身殉国的事迹。弟弟似懂非懂,看着哥哥愤慨的神情,弟弟也眼睛湿润了。十九岁的哥哥已是饱读诗书的青年才俊,怀有一腔热血。惊闻颜真卿以身殉国的消息,只能仰天长叹。
兄弟俩相差十三岁,哥哥叫柳公绰,弟弟叫柳公权。兄弟二人在中国文化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公绰,唐朝中后期名臣,因平吴元济之乱有功,官至兵部尚书。而且才华过人,其诗文入选《全唐诗》、《全唐文》。在群星闪耀的唐朝书坛,他的书法造诣也是一等一的。我曾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目睹过柳公绰的传世名作《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柳公绰虽然文功武治,位极人臣,但后世知道他成就的人很少,因为他有一个更有名的弟弟,柳公权。
柳公权在历史上的名望,来自于书法。而书法以外的成就,也很少有人提及。首先,是因为他的书法成就的确很高,与颜真卿并称为“柳骨颜筋”。其次,柳公权的一生颇为平顺,没有闯过颜真卿面对的刀山火海,也没有经历苏东坡那样的宦海沉浮。在各位看官眼中,不经历坎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还有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唐朝中后期,在历史上一直没什么存在感。所涉及的人和事也都一笔带过。
在历史上没有存在感,或许是历史的遗憾,但对于一个人而言,却是一种幸运。我们敬佩颜真卿的英雄气概,但谁又想去像他一样为国捐躯呢?我们羡慕苏东坡的潇洒豁达,但谁又愿意去经历“乌台诗案”的九死一生呢?
柳公权虽然没有英雄般壮烈,他的一生似乎作为一个凡人所向往的。他位极人臣,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天子,最后能平安着陆,可谓政坛奇迹。
柳公权在将近六十年的为官生涯中,经历最大的一次“灾难”是在八十岁那年。唐宣宗举行元旦晚会,柳公权代表群臣致新年贺词。可能是老眼昏花,神志不清,结果把皇帝的尊号念错了,被御史弹劾,罚了一个季度的工资。这与别的历史名臣的灾难相比,和挠痒痒差不多。
柳公权的的平顺人生,首先得益于他的性格。他和颜真卿都属于正人君子,但表现的方式不一样。颜真卿性格刚烈如火,柳公权则温润如水。颜真卿给领导提意见时,直接硬杠,而柳公权则含蓄内敛,他给皇帝的谏言,也是一些不成熟的小意见。所以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没有什么强劲的政敌。只是他八十岁不退休,让年轻官员颇为不满,认为你老人家怎么还不回家养老,给年轻人腾出位来。
还有就是柳公权在政治上没什么太大的抱负。在古代的名臣中,但凡在政治上有抱负者,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商鞅被五马分尸,李斯被腰斩于市,主父偃被满门抄斩等。
柳公权最后官居二品,但一生政绩平平。他应该属于那种任劳任怨,工作一丝不苟的国家高级***。他一生只追求两件事,一是认认真真写字,二是平平安安做官。这种心态非常重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柳公权的人生态度,值得现代人借鉴学习。能力和野心相匹配,不好高骛远,不瞎折腾。我们经常在平平安安和轰轰烈烈之间纠结。平平安安过日子,不甘心。轰轰烈烈闯世界,没胆识。一辈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人有自知之明非常重要。
二
柳公权的出身算不上富贵,也不算卑贱,属于中等官宦家庭。太富贵的环境容易培养出纨绔子弟,太卑贱的家庭容易培养出市井之徒。我观察我身边的人,学业、事业有成的人,往往是中等家庭出身。他们的家庭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形成了不偏不倚的温良秉性。
祖父柳正礼曾任邠州士曹参军,只是个七品官。到父亲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六品官。追溯华原柳氏祖上,并没有太出类拔萃的人物。可能最值得一提的是叔叔柳子华,他在唐代宗时期在剑南节度使严武手下做判官,奏为成都令。这个时期杜甫也刚好也在成都,他又是严武的好友。说不定柳子华经常出入杜甫的那座草堂。
柳公绰资质最高,二十岁之前连续参加两次考试,第一次被任命为校书郎,第二次任命为渭南县县尉。而柳公权就没有那么好运,三十岁之前在考场上屡战屡败,连续当了十几年的复读生。但柳公权的心态很平和,没有像别的文人满腹牢骚。只是已到而立之年,还在家里白吃白喝,自己有点理亏。
虽然科举不顺,但二十多岁已经成名,凭借的是骨力遒劲的书法。在二十四岁时,就为病故的河东节度使李说手书《河东节度使李说碑》。
柳公权在幼年时,书法就颇有名气,自然有些沾沾自喜,经常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一个买豆腐的老人看了他的字,撇了撇嘴说,你这字写得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毫无筋骨。柳公权不服气说,你行你来写。老人说,我不行,粗人一个,但我在华京城见过一个用脚写字的人,比你用手写得要好。
第二天一早,柳公权就去华京城找到了用脚写字的老人。只见那老人仙风道骨,黝黑清瘦,没有手臂,坐在一棵大树下,用脚夹着毛笔写字,引来围观人群的阵阵喝彩。柳公权一看老人脚下的字,扑通跪地,希望老人传授学书秘诀。老人写了八个字传授与他。“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从此柳公权听得无臂老人教诲,终成一代书法大家。这个励志小故事只是一个传说,真假难辨。好像每位书法家都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柳公权眼看到而立之年,一事无成。在古代,就算书法再好,也只是雕虫小技,只有考中科举,上侍君王,下为百姓,才算是主流价值观认可的成功。哥哥柳公绰就是当时的成功人士,此时已官至吏部员外郎,跟随一代名相武元衡入蜀,任节度判官。在武元衡手下时,还结识了政治家裴度。后来柳公绰能平步青云,与裴度有关。
柳公权的人生路上,一直有哥哥柳公绰的身影,由于相差十三岁,真正能做到长兄如父。在弟弟屡试不中之时,柳公绰也曾用书信安慰、鼓励。
在三十一岁时,柳公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状元及第。当时没有人看好这样一个大龄考生,他显然不是状元的热门人选,却意外地成为当年的黑马。一时间,柳公权迎来了人生巅峰,华原柳氏门楣光耀。远在成都柳公绰得知弟弟高中状元的消息,欣喜若狂。
柳公权政治生涯的第一站依然是秘书省校书郎。很多年前,颜真卿的仕途第一站也是校书郎。在这个官位上,柳公权认识了两位同事,白居易和元稹,他们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开创了“元白”诗派。
与白居易和元稹相比,柳公权的性格要稳重得多。“元白”有旷世之才,所以在九品校书郎的位置上蠢蠢欲动,不甘心长时间与文字打交道。
白居易干脆罢官离职,拂袖而去,惹得唐宪宗大怒。因为白居易是唐宪宗破格录取的,现在撂挑子不干了,这不是给皇帝抹黑吗?唐宪宗当时没有处罚他,但憋着一口气。数年后,白居易的母亲意外坠井而亡,守孝之时在诗中写“赏花”、“新井”,认为是大不孝之罪,被贬江州。实际上,白居易之所以被贬,是牵扯了武元衡一案。
元稹更是恃才傲物,放荡不羁,在他眼里,官场和情场一样可以自由放纵。他从来不知道混迹官场,要如履薄冰,自律慎独。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会被别人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元稹一生四次被贬,朝廷没责任,都是他自己的原因。皇帝每次重用他时,他总是我行我素,德行和操守一直被舆论所诟病。
有才华未必是好事,才华会使外人妒忌,会使自己膨胀。与“元白”特立独行的魅力相比,柳公权显得黯淡无光。在校书郎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三年,他的生活平静如水。柳公权虽无太大的政治抱负,但也能看清官场的风起云涌,只是他的处世哲学和他的书法一样,结体严谨,骨力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