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躲避熟人或被熟人躲避的经历吗?如果你有过,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你为什么会躲避或被躲避?你或他(她)真的就是那一瞬间不想见或不想被见这么简单吗?
这就是我今天要谈的话题:心理生存,一个人际交往中不得不面对又常常被忽略的重要信号。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生存除了肉体上要活下去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也要能活下去。比如说,自杀的人往往不是肉体上无法活下去了,而是在心理上难以活下去了,是通过不让自己肉体上活下去,从而让自己在心理上可以活下去,是通过死让自己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
心理生存最典型的例子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被赵太爷打耳光之后,出门照样昂首挺胸,骄傲的来一句“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阿Q通过在心理上给自己找个台阶,使自己失败的人生可以解套且不至于太难堪。回到现实生活,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追求高人一等的感觉,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其目的就是通过构筑一种心理上的优势,从而筑牢自己心理的边界,使自己的心理生存空间免受侵害,实质上与阿Q的心理有异曲同工之效。比如说,我们总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来比较,目的就是回避“比上不足”,寻找“比下有余”的心理优越感。
回到开头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要躲避熟人或熟人要躲避我们。惟一的可能就是我们或“熟人”存在会威胁“熟人”或我们的心理生存。因为在见与被见间躲避者人生的不如意要么会被对方直视,要么会对躲避者本己安之若素、静如止水的生活投下石子,激起波澜,甚至有可能在伤口上再撒一道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曾经很多要好的朋友和兄弟在我们个人身份地位发生巨大分化之后会杳无音讯的原因所在,他们不是不想联系你,也不是联系不到你,而是在联系上之后,因为你的“好存在”会反衬他(她)的“差存在”和“不存在”,你的不断提醒会让也(她)的人生无处可逃,这样叫他(她)怎么活啊。为此,我们似乎也可以理解一些人在生活偏离正轨之后如离婚、犯错误、得重病,不愿意见人的原因了。因为,他(她)们心理堤坝出现了溃口,这时候他(她)们的心理生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受到威胁,受到更大的威胁,所以,如果你恰好有这样的朋友的话,我建议你不要“白天不懂夜的黑”,在你的朋友和亲人不需要倾诉和获取安慰时,默默地关心关注他(她)们就行了,别用你的好心和热情把他(她)们仅有的一点心理生存或者疗伤空间给挤压掉了,就像一个得重病即将死的人,他的亲人或朋友甚至很久都没有联系过的亲人或朋友不停地、突然地去看他(她)、安慰他(她),这不是提醒他(她):因为你得病快死了,所以我们大家都来看你、安慰你来了。真的,有时这种好心的隐形伤害甚至比病痛本身带来的伤害可能还要严重,所谓“人艰不拆”,相信你懂的。
但人往往都有劣根性,缺少换位思考的耐心,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同理心。我们自己的心理生存生怕被别人侵犯,并不代表我们不会去侵犯他人的心理生存,甚至有时我们还喜欢通过侵犯别人的心理生存来提升和确认自我的心理优势,扩大自己的心理生存地盘。君不见,那些整天牛皮哄哄,得志便猖狂的人,见谁都鄙视,把社会的情绪搅得鸡飞狗跳,好像不这样就无非显示自己的存在、表明自己的成功似的,其实这些人往往人见人厌,如果恰巧碰到的一位屌丝的话,可能就麻烦了,因为你的鄙视如果威胁到他的心理生存的话,随时都可能激起他反抗的怒火,跟你一起玩完,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对待不如我们自己的人,特别是屌丝的话,你最好温和的走开,退一万步讲,实在避不开,劝你也小心一点,别露富,别示强,如果能表现出他更low,你的安全系数可能就更高。
其实每个群体都有自己主要的心理生存边界,如领导或老板的心理生存边界就是权威不被挑战,屌丝的心理生存边界就是不被鄙视,而作为我们平常人的心理生存边界就是不被拆穿,但很不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都会忘记这些心理生存禁忌。比如说,我们都喜欢八卦和打听别人的隐私,特别是对一些各方面都比我们强的人,如领导,老板,更喜欢找一些他们的“丑事”,在八卦和挖掘一些所谓的花边新闻和丑事的过程中,我们似乎有无穷的动力,无尽的快感。所以,如果你是领导、老板的话,千万别幻想你的下属和员工同情你,他们还巴不得你出事呢,正是在你们出事过程中,你的下属员工能够看热闹似的获得前所未有、报复式的心理优势和心理生存快感(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从不缺乏看客),除非你和你的下属和员工结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同盟,否则,你就等着落井下石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一些人为什么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似乎也可以理解了,因为只有把领导和下属整成了一个心理生存空间,才能减少看笑话的人群。同时,对于那些掌握了所谓领导或老板隐私秘密的下属或员工恐怕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如果你和你领导或老板不是利益同盟,而且他们又知道你掌握了他的隐私秘密的话,你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对他们心理生存的威胁,都是提醒他们:“这小子知道我的秘密呢!”,这时候,可能离你被调离或辞退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谈到心理生存,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就是恩将仇报的问题。你有时候可能很想不通,为什么你给予最多、帮助最多的人往往对你怨恨最多,伤害最大。但如果你明白了心理生存的秘密,一切也可以迎刃而解了。人与人交往,我们最喜欢的平等,没有心理负担。而一旦你对另一个人给予帮助,有恩于他,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倾斜,而且帮助越多,倾斜得越厉害,这时受助的一方只要他还有良知良心,他(她)就总会觉得欠你的,这种良心债往往压得喘不过气来,不仅会吞噬他(她)仅有的自我存在感觉,而且还会直接威胁到他(她)的心理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要么他(她)通过感恩报恩在你面前收回一点可怜心理成本,要么,就泯灭自己的良心,捎带还恨上你,维护自己心理生存的边界,这就是我们俗话常说的“一碗米养恩人,一袋米养仇人”。
因此,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洞明”与“练达”就是你有没有读懂他(她)人给你发出心理警告:“别过来,再过来你就威胁我的心理生存了”。如果你读懂了,就证明你是一个处理人际关系高手,你也必将成为超脱世俗成见的高人。反之,对不起,你就等着你的人生战争不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