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生灭现象纷纭迭起,我们往往沉迷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上演着不同的剧情。
但有时我们入戏太深,经常认假为真。在生死离别的场景中,我们痛苦万分,但似乎又忘记了,生命中发生的这些事,不过是因缘聚合的现象,——是现象,便是刹那生灭变化的,又岂能长久地存在?面对这虚幻的现象,我们却认为它是真实不变的。
佛说,这便是一种执。就好比我们迷恋的水中月、镜中花一般。我们所依恋的,不过是一道易逝善变的幻影。于是,我们的生命中开始出现了巨大的矛盾:我们希望世间那些转瞬即变的事物能够长久不变,无常变化是一种无法更改的规律,我们却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和幸福寄托在分秒变化的法界现象上。
但是,在这充满变数的世间,也有不变的东西。那便是我们的自心本性。莲花生大士说,一切众生的自性都是光明圆满、纤毫无染。一切众生都是带着本有的光芒来到世间。在人间大剧场上,上演着一幕幕离合悲欢。
觉悟的人总能在纷纭变幻的现象法界中识取自心,他们明白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那也不过是心灵的倒影,所以,这生命中的种种际遇,也不过是自心的显现。他们不动不摇、不痴不恼。但这样的生命并不是死寂的,而是在洞彻了生死离别之后的真相,生起的解脱心、清净心、欢喜心。
那么,死亡呢?离别呢?对于有限的生命来说,它们又算是什么呢?
其实,死亡也好,离别也罢,这也是人间剧场上的一个片段而已。你与一个人的别离,正是与另一个人的相遇;此生生命的结束,正是下一期生命的开始。诚然,生命中有太多的舍不得,可你是否明白,纵然你有舍不得、放不下的人或物,终究也要与它们道声“不见”。
索甲仁波切援引莲花生大士的话说:“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对于现下的绝大部分人来说情况就是如此!时间很充裕吗?生命还剩下很多时光吗?这不过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是,不论你是否愿意接受,死亡都会随时到来;无论你是否愿意相信,临终的一刻,它总是距离我们很近。等到生命最后的时刻到来时,我们才想起了“自己”,才想起之前一直没有认真地为“自己”活过,这岂不是很痛心、很懊恼的一件事吗?无常变化迅疾,这是世人难以预料到的。
惟有觉者心里明白,世间的无常变化,恰好似纷纷落下的大雪,它遮住了过往,不留丝毫痕迹,我们这些一路走来的人,既难找寻到以往的片刻踪迹,更难找到曾经洒落在生命里的聚散悲喜。
在《红楼梦》结尾处,宝玉行走在白茫茫的天地间,只在身上披一领大红色的斗篷。那苍茫的白色中只那么一个小红点,应当会格外醒目吧。可这一抹红色,终究不能化解无常世界带给人们的怅惘乃至恐惧。
面对无常、离别、生死这些字眼,世人心底往往霎时便涌出无限的悲凉和哀伤。因为世人对自己生活的尘世间还有些贪爱,有些不舍。而生死离别,无疑是把人们硬生生地从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剥离开来一样。曾有的春花秋月、新恨旧愁、镜里的花容、耳畔的呢喃、渴求的功名都无法留住,最终了,还是要空着两手离开尘世,就像空着两手来到人间时一样。
无常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真相,但我们无须因此而悲观。太阳落下山头,还有皎洁的月光照临大地;月亮隐没在天际,还有阳光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在结束一段感情的时候,便意味着新一段感情的到来;当生命中的无常变化、生死离别将自己折磨得烦恼不堪时,这提醒着我们,赶快从无常中生起修行的道心吧,向着觉悟之路走去,不要继续烦恼地生活了。
悟后才知,世间因缘,皆有定数,生死离别,不过是场戏。只记得《心经》中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谁会与戏里的人生较真呢?谁会执着着戏里的离合悲欢?若我们常作如是想、如是观,那一颗心,还会被烦恼填满吗?
本文节选自《生命哲学书》。本文所用图片,皆由友人支离子提供,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