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5年10月24日上午8::00~9:00
阅读书目:《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章至第六章
阅读笔记:
第五章:结束的开端
1)20世纪末,童年进而被看作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成为一个超越社会和经济阶级的理想,不可避免的,童年开始被定义为生物学的范畴,而不是文化的产物。
2)电报的发明,使一个书本为主的传播知识的体系正在瓦解。
3)维护童年的意识依赖于成人信息管理的原则,并有序提供给儿童学习的过程。而电报时信息多得无法控制且不能分辨来源,即剥夺了原属于家庭和学校的信息控制权。电报改变了儿童所处的信息环境。
4)图像革命和电子革命二者结合。语言表达想法要求思考,而图象展现实物、要求感觉而不是思考,对大脑有催眠作用。
5)电视侵蚀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原因有三:理解电视形式不需任何训练;对头脑行为没有复杂的要求;电视不能分离观众。
第六章:一览无余的媒介
1)电视为吸引观众而挖掘文化中的禁忌,使公众文化再无秘密可言,且只停留于主题的浅显表面。
2)社会角色的形成是由特定的信息环境的条件所决定的。(一切职业都是针对外行的阴谋。「萧伯纳」)儿童是一个不知道成人信息的群体。
3)电子媒介迅速、平等地揭示成人世界的全部内容,从而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后果,即羞耻的概念被冲淡了,也不再神秘了。
4)一旦话题被公开,羞耻感就随之消失。曾经可耻的事如今变成一个"社会问题"供讨论,它一定失去本身阴暗神秘的性质,同时失去一些道德力量。
5)羞耻感是克制冲动的心理机制,行为举止是这种征服的外部社会表现。羞耻感衰退,礼仪必将随其衰退。
6)公共知识和隐秘知识受到严格区分的情形会被认为"虚伪"。但它却保证儿童健康有序的成长,且使他们对成人世界的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信心。
阅读心得:
今天阅读的这两章的内容主要讲诉的是电子媒介的产生尤其是电视对于儿童的影响,作者认为电视的出现使本该属于成人的一些内容不再私密化,儿童可以通过电视窥探成人的秘密,不用局限于成人的管理,从而使羞耻的概念被冲淡,他们被逐渐逐出儿童这个乐园。
通过这两章的阅读,可以说我的感触也是比较大的,相比于作者成书的那个时代,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更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所有的社会人,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对于电视、网络的运用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作者认为书籍至少可以通过成人的管理和儿童阅读的局限性来避免儿童阅读到一些不好的消息,但是电视的出现却使所有的屏障被打破。而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中,甚至出现了纸媒已死的论调,我们的儿童所接触到的消息量可能是作者无法想象的,因此,现在的“小大人”也是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不过是大人的刻意培养、平时的言行影响、以及儿童自身从电子媒介中所认识和学习到的。正如格伯纳在“培养分析”研究中所提到的,电视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犯罪具有“诱发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儿童犯罪率变的越来越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我想简单的家庭、学校管理可能作用已经不是太大了,这更需要我们整个社会重视和行动起来,关注到我们儿童的健康成长状况,从整个社会机制的条件下来解决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