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一直不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是当我成为父母之后,我却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父母往往能够从孩子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成人总是以成人的惯性来操纵孩子,来指挥孩子,来教导孩子。是不是有的时候孩子们的想法却是最有创意的?孩子们的做法却是最合乎常理、最自然的。
我算不上是一个精致的鸡娃妈妈,但是我也有很多心思要花在孩子身上,平常总要读一些育儿的书籍,看到哪个专家说这个对孩子好,那个对孩子好,总要赶快实践起来。比如说吧,最近说春季是孩子们长高的大好时机,孩子们每天要练习摸高跳,我马上买了一个摸高器,每天晚上让孩子在家里面跳,结果呢,孩子们倒是很喜欢,孩子们一下跳了400个,以至于第2天孩子喊腿疼,心疼,吓得我再也不敢让他再多跳了。再比如说,专家说了要让孩子多吃点DHA,我也是花重金给他买了,让孩子每天坚持吃。总之,一旦看到专家们说这个对孩子好,那个对孩子好,我总要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去做。
就拿孩子们早睡觉这件事情来说,这让我焦虑了很久。专家们说9:30之前孩子一定要睡觉,然后脑垂体要分泌了,孩子要长高了,所以我每天都要让孩子在9:30之前睡觉,可是每天晚上他们总是不能够在9:30之前睡觉。有时,哥哥要写作业,弟弟还要唱歌,还要弹手风琴,总之每天晚上兄弟俩都要熬到10点。过了9:30我就开始焦虑了,我就开始担心,就开始发火吼叫:怎么还不上床睡觉啊?都这么晚了!又超过9:30了,什么时候才能早点上床睡觉呀?我越是喊,孩子们越是磨蹭,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每到9:30,我就要催促他们,孩子们显得不耐烦,越是磨蹭,我越要催促。所以,每天晚上9:30,我的怒吼时间就像闹钟一样会定时响起。
今天晚上,我继续像往常一样喊哥哥快点睡觉。哥哥刚刚看完了网课,他正要用手机来提交作业,我走过去的时候他在低着头看手机,过了5分钟过去,他还在低着头看手机,然后我就开始火了,我一把抓过手机,指着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就知道看手机。哥哥也很生气,大声说,我正在看手机提交作业呀,我说那提交作业也不能这么晚呀,能不能快一点,搞快一点,再快一点?哥哥很生气,夺过手机,继续去做他的作业了。我这时感知到,我自己已经没控制好情绪了,但是我觉得我不应该这样做,我想起我们俩的约定,发火一次就要扣10块钱,好,我先来平静一下。等过了20分钟我走出去的时候,哥哥拿了手机给我,“妈,你看我已经提交了,看看我画的树状图怎么样,这个可是今天网课上老师讲的最有效的方法,最有效的记忆方法,你看我画的这个树状记忆法怎么样?”当我拿过他的树状思维导图的时候,我惊呆了,从来都不会画思维导图的他,今天画的特别好,然后我就夸赞他,“哇,今天学有所成啊,马上能够用了,不错不错,你的思维导图有点进步了呀。不过,下次能不能早一点、快一点,你又耽搁睡觉的时间了。”这时哥哥转过来跟我说,“真是的,任何事情要做好都是要花时间花心思的,要慢慢打磨的,你总是在催我。”听了这句话我愣住了,孩子说的对呀,孩子知道的道理我竟然不知道,我们经常说慢工出细活,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大人教育孩子的话,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可是当我们自己去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却往往忘记了这样的教训。
我及时夸赞了哥哥。这件事后我真的是明白了,儿童是成人之父。华兹华斯当时写这个诗句的时候,他似乎看到了孩童那清澈的眼神里面,透露出那种哲思般的眼神。的确,让我们去除成人固化的一些思维和想法,去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言语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孩子们似乎有他们自己的成长节奏。孩子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成人是否能够退后一步去观察一下孩子。
和孩子相处以来,我发现自己的很多缺点:易发怒发火。面对事情的时候,总是不能够冷静处理,除了去指责孩子,数落孩子,自己却不能够想出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更加显示了自己的无能。而如果我们不去指点孩子,说不定他们还能够给我们一些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