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需求,我有自由
优秀就是,动机至纯,成就非凡
春哥说得对,执行力比天资重要
比起个人能力,选择和机遇是影响成为精英的更重要因素
消费过剩的年代,什么样的创意产品能够超越消费体验的快感,真正让使用率得以提升,而非被闲置囤积。
如果你比你的老板差,那你就是不合格的员工。
管人,主要管心。
活在未来
乔布斯创造产品不通过董事会不参考市场调查,更多凭借自己从禅宗佛道修行中积累的直觉,不得不说,是知识的积累与天赋造就了伟大。不得不说,无论在什么战场,都没有绝对的成功公式。
知识造就审美。
人人都在微创新,那微创新造就的差异,无法从本质层面区分,只有微观者才能看出区别,在远观者眼中着实趋于大同。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告诉我们,同样的产品,因为品牌形象的不同,也能在市场上平分秋色。占领市场的方式有很多,打法依据环境而变。
周边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好坏。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有十个成功的男人。
有些决策看似浪费,实际上是实惠的。要学会分辨,不要因小失大。
品牌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宗教。
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付出成本
认识问题和审美要具备时代的眼光。最高级的思维是时间性思维
为什么道理我都懂但仍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有知无能。
力,即能力。什么是能力。不光是狭义的显性能力高,也包括自控力,意志力,甚至是天赋的身体素质。完成不了一件事情,哪怕是控制饮食这种小事,没有其他原因,就是能力不够。缺乏执行力,无能;减不了肥,无能;管理不好自己,无能;无法自愈和恢复,无能。哪怕你再有知,也属无能。有知的门槛太低,难做到的是在有知的基础上有能。知道简单,做到难。
一个好的产品,要善如神,魅如魔。
在简历作品集里,可以见到很多富有个性的作品。的确,在众多简历里,这样的作品能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如果有意服务于这个商业目标,那可以被评价为是成功的设计)。但是除此以外,大胆的自我表达,是否能打动大多数人,是否能转化为影响力与价值,没有经过验证,仍是未知数。这种未知是否加分,就要看面试官的偏好了。
职场作品,要打动的是观者心,观者心是出发点。从参考出发,从理论出发,从画者心出发,难中靶心。招,手唤,惹,若心,都是表演,都是人入心入人心的动作。
他们是把我当艺术家一样在要求啊……不过challenge accepted.
画画千万不要只从理论出发,从经验出发,从章法出发,最要紧也最难是从人心出发。
世上有数不胜数的技能,但是很多技能和成功没有太大关系。
尊重人情世故,关怀人性弱点。而非一味批判否决。
劳动力市场对技术的需求日新月异,劳动技术工人玩的是新的知识。相对来说管理岗不需要耗费大量认知资源学习新知,他们用较少的认知资源,玩资源,玩套路,就能事半功倍。的确是杠杆原理运用得法的岗位。
完美主义是一个万金油的点,任何从这个角度出发批评的人都不会“犯错”。但这个万金油的点,是不是最关键的点?不一定。高级的批评家,不会只从完美主义的角度出发。
浮于表面的完美主义而点不透本质的批评,并不能带来启发,不是有水平的批评,只是低门槛抬高自己的伎俩而已。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自己,上级或者公司,都不一定会就着书中的理想规范做事。要达到理想状态,需要经过培训和训练。
设计分两种,一种建立设计原则,另一种服务于营销和内容。UI设计品牌设计倾向于第一种设计。近两年来互联网公司大量涌现,教育机构没有跟上市场变化,社会企业对UI设计师需求紧急。UI成为业界风口,供小于求。因此,互联网公司的UI设计师不光地位高,连工资也高到和工作量工作难度不匹配。相比之下,服务于营销与内容的设计师(美工)就苦逼不少,业务繁重,地位低下。所做的设计对技巧要求高,但是设计影响范围不如设计原则影响深远(虽然总体对手机端UI来说,设计始终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内容营销设计师可以说是十分锻炼能力,竞争激烈,容易被淘汰的岗位。
对于大众用户来讲,制造独特的交互使用体验其实是风险之举。因为既提高了研发成本,还极有可能浪费用户的认知资源。因此手机端口网页端口的UI设计的交互流会逐渐趋同。
设计会逐渐被模版取代?设计门槛会越来越低。
进入一个公司,一开始是技术工人,最后的进化方向应该是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者。当你达到了一个公司的发展天花板资源天花板以后,就可以考虑换工作了。当你的付出和收益比不上公司负资产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换工作了。当你确信因为政治原因无法成为系统的建设者时,就可以考虑换工作了。
跨时代的交互创新可能会依赖于技术创新。
对互联网从业者来说,不学习吃老本能力范围局限,你很快将会成为这个企业的负资产。
团队成员,态度比能力重要。
UI这个新兴岗位对于技术能力的要求不是特标高,并且在未来由于技术的进步,会变得越来越不独立,门槛越来越低。因此,比起制作,能说会道有理有据,是让设计师脱离“工具人”的核心技能,也是时间影响力更长远的技能。
社会规范是:人微言轻。然而实际上,任何人都可能会产出好点子。
不理财的人最后被财不理了。不搞政治的人最后被政治搞了。
书里不一定有你的问题的答案。书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事实上,世界上大部分问题,都还没有答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万卷书解决不完万里路的问题。
design thinking and strategic thinking make efficient decision.
周边设计和所有设计一样,服务于具体人群,体会(直觉)这群人的文化是做一个设计决策的合理角度。(君君问我为什么选这样的方案,这就是原因,绝对不是从自己设计师学院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一个统治阶级问我,对公平怎么看。我只想说,不公平是因为统治阶级认知有限而做不出公平判断。
罗老师和Luki做事的一大差异是在于,luki自己本身是那一大群用户的代表,用户sense共情能力都要好很多。而罗老师只能从观察,假设和验证出发。非常左脑,看似有说服力很科学,make sense,但是其实市场sense找方向上,准确概率并不是很高哈哈哈(因为心里没人,只有科学)。
另外,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直觉做事,前提是你本身这个人能代表大多数,有大多数人的Common sense和情感价值观。要不然你直觉做的事接受度就是小众的。
输在精力不足。
君子生非易,善假于物。那么物的升级,就是市场方向。物越基础,市场越大。
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市场问题。
customer facing的产品。以后的趋势永远是简单易用的。设计越让人觉得累,这个设计就越失败。就像近两年流行的平面图风格一样。
你的服务对象是普通人,就是智商100的那群。
公司内部管控所要关照的数据多没关系。但是给消费者的东西一定要简单。
设计心理学里面一会说人们喜欢复杂(比如要功能多),一会儿说人们喜欢简单。但本质上,无论产品设计简单还是复杂,最终都是在解放人的脑力。让人用更少的投入(脑力体力)获得最大的收益。
比如一个烤面包机为什么功能复杂多人们会更喜欢。这不是增加人们的认知负担吗?其实不是的,这是把不同的机器任务融合到一个机器里,实际是简化的过程。节省了空间时间,实现了简化。
未来的设计趋势是使用傻瓜化直觉化,功能多样化。
请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保持怀疑,全知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