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朋友圈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存在?炫耀?分享?哭诉?寻求安慰?
木木今年24岁了。她不是很漂亮的那种人,学历普通,家境普通。她很爱喝酒,在喝酒的交际场和男孩子们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狂妄的吐吐脏话,屌屌的互相称呼对她而言是一种自我标榜。
我曾经劝过她,你要少喝酒哦,我怕你喝太多酒对身体不好。她常会告诉我,自己又去和谁谁谁喝酒了,自己喝倒了一大批人。在我每次提醒她少喝酒以后,又告诉我自己因为喝太多酒胃出血。如此,周而复始。
你知道,有时候人很奇怪的,用自我伤害的方式博得关注,然后不知不觉的习惯了自我伤害。
我在KTV看到她抽烟的样子着实吓了一跳,我不知道她已经有一年的烟龄。我真担心她身体会受不了。毕竟她已经进过医院很多次。
那天她喝醉之后,一直扯着一个男生的领子说胡话,我怎么拽都拽不开。后来她吐在我身上以后,用哀戚的语气说,“你永远不懂我,你......从来都不懂我”。
我突然想到蔡康永说的那句,“你最好努力表达,别人没有要了解你的义务”。不是对木木说,而是对我自己说。
我们每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她经常发朋友圈,美食,艺术照,游戏......一开始我会通过聊天知道关于她的零星的消息,问候她是否一切都好。
她曾对我说她想要好好生活,然后在我欣喜地鼓励她之后继续喝酒,旷课,走马观花似的换男朋友。
很久之后我很少去问她过得怎么样,就只是从她的朋友圈里获取她的信息。
她说,她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很好的男朋友,对方父母都对他很好很好。我真的以为她幸福了。至少她朋友圈里传达的信息表示她是幸福的。
我是后来才知道的,她找了一个离过婚还有孩子的男生做男朋友,对方的父母嫌弃木木家太穷要拖着婚礼。木木她说她要买房子,这样才能被别人看得起,才会得到认可。
戈夫曼的“拟剧论”是说,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人面前做不同的印象整饰,在“后台”的“准备工作”是与在“前台”的“表演”完全不一样的。
我觉得很心疼,却又觉得好笑。
我希望她过得好,或许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超过十年,或许是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她曾说,“小北不会喝酒噢,她的酒我来喝。”
我希望她过得好,不是为了掩藏一地鸡毛刻意展现出来的那种好,而是,在夜声人静的时候,让自己觉得安心的那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