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风雨哈佛路”里有句台词:I knew at that moment I had to make a choice. I could submit toeverything that was happening and live a life of excuses… or I could push myself. I could push myself and makemy life good.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作出选择。我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
《风雨哈佛路》是美国一部由真实的故事改编成的励志电影。。影片介绍了一位生于贫民屋的女孩丽兹,经历人生各样的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这是勇往直前的生命过往。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含泪奔跑的女子,历经坎坷,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Anna,是我在澳洲认识的女性朋友,来墨尔本的三年时光,我们总是隔三差五地聚在一起喝英式下午茶,只因她的西瓜蛋糕制作的特别好吃,色香味俱佳。
她是一位如冬日暖阳般的女子,每次相遇,总是给人一种随喜安好的温暖感觉。有时候和她分离后,我望着窗外的缤纷花草,静静地想象她的故事。
总是感叹:是怎样的信念驱使她从泥泞沼泽的过往里,使劲地挣脱出来,活得独立而温婉?是怎样的修炼把诸多苦难含泪咽下,慢慢转换成滋养生命的源泉?又是怎样的禅悟,从一个婚姻生活很糟糕的环境下自渡出来,洗练成如此明媚动人的女子。
或许是有的人,真的自带阳光,可以温暖自己,也可以感染别人,可以制造养分,也可以滋养岁月。在这随处可听的哀怨苦涩生活里,她涅槃重生,逆着风自由生长成铿锵玫瑰。相信生活,生活才能给你奇迹,相信爱情,爱情才会给你希望,相信自己,自然会有一个明媚的明天。
有时候她也一直说,往事很疼,疼的不忍回望。但是,如果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悲伤不已,那么余生就是悲伤的模样,本来人生就短暂,何必要栽培苦涩度日呢?自己才是救赎主,救赎自己脱离苦海。自己才是摆渡人,摆渡自己去往幸福的彼岸。
人生的喜怒安乐大抵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自我的治愈能力和涵养的差别。
Anna出生在贫困交加的边陲乡下,物质贫乏的家庭现状使得十几岁的她,选择缀学。城市里的女孩还依赖父母恃宠而骄的年龄,她却早早的开始出外谋生,担负起抚养弟妹们的责任。那些年走在路上,到处都是歧视的目光,但是她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她的眼睛里总是充满希望的光芒。她一直一直相信终有一天,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没有依靠,她自己就是依靠,没有温暖,她自己给自己温暖。没有关怀,她可以看看太阳,没有人可以谈心,她就仰望星空和星星说话。累了,好好的睡一觉,委屈了就蹲下来把头埋在膝盖下,紧紧拥抱自己。不开心了就沿街走走,落泪了,就蒙在被子里哭一会。她知道明天醒来,依然是一个艳阳天。这样的女子,从小就懂得自渡,从小就明白坚强,苦难慢慢地变成了一道疤,最柔软的地方成了抵御现实的盔甲。
孤单的小女孩慢慢长大,野百合在春天里,风雨飘摇。
后来,她遇到了美好的爱情,还生了一对可爱儿女,陪伴一无所有的男人成长,有房有车有事业,生活富足,家庭美满。这样美好的幸福持续十五年后的某一天,戛然而止。命运仿佛开玩笑似的,丈夫和她离婚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独自打拼生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是你看不到她人前的憔悴,也看不到她眼角的泪光,更听不到她的抱怨。她依然井然有序在朋友圈晒早餐美图,依然写着正能量的人生感悟,依然是巧笑嫣然的韩范衣品。苦难仿佛从没发生过,云淡风清的打马而过。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一路她是咬着牙挺过来的。即便曾经那么痛,那么痛,她还是选择了把伤口深藏,让往事都随风而去。这其中的缘由离不开她的乐观、向上、充满希望的性格,也就是她与生俱来的那股倔强和不服输的力量吧。
上个月,我们在微信中语音聊天,她讲述着未来的计划,绝口未提从前的那个他。 她兴致昂扬地说:年底,和他人合伙开个咖啡馆。明年打算在市区买一套房子,给孩子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大宝喜欢学小提琴,尽快给她培养起来。小宝也很乖,已经找好了国际幼儿园。希望有一天,天随人愿,过上我喜欢的生活。虽然经历种种不易,我还是相信生命的美好,能与我不期而遇。
说这些的时候,我在视频中看到她满脸笑容,阳光正好撒在她的身上,很是明媚好看。犹如前方是一片辽阔的大海,海面上氤氲着斑驳霞光,那是将要抵达的方向。
惟愿她这样向阳生长的女子,永远热爱生活,永远眸中带光。在晨钟暮鼓中,活成自己的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