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令我印象深刻:小A住在乡村,在微信上购物并选择货到付款。几天后接到显示为快递公司的电话,小A便出去取快递。而趁此间隙诈骗团伙利用复制到的小A个人信息,给小A的家人打电话,告诉他们小A已经被绑架,只有快速打钱到指定账户才会让小A平安回家,另一方面,虚拟快递号码要求小A在原地等待快递送达,还以小A乡下的地理位置偏僻为由,需要为快递员指引道路,让小A手机一直处于通话状态,家人多方联系不到小A,认为小A有可能被绑架,于是一面派人外出寻找小A,另一面小A的堂哥出面将凑到钱打入对方账户。在亲友们很快找到了等待快递送达的小A,此时小A堂哥还并未将钱打入对方账户,诈骗没有成功。小A的家人马上报警,警方迅速立案侦查。通过这个诈骗事件,可以看出,诈骗团伙的诈骗手段根据是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防不胜防。
除了这一种诈骗外,我在这次调研活动中还发现了其他的一些诈骗手段。这些诈骗手段以电子诈骗为主,最终以贷款形式或者运用科技骗取被害人卡里的财产。主要类型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会通过装作熟人好友进行诈骗,网恋诈骗,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进行诈骗,利用公众号进行诈骗,冒充警察等人员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受害者都不会是少数。
在乡村社区中,大多都是空巢老人,而诈骗集团也针对老人们设定出了相关的诈骗手段——最常见的就是销售养生产品,他们会利用送鸡蛋,送挂面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专家讲座”等活动,诱导老年人们买相关的保健品;假借“国家扶持”,“政策补贴”等招牌夸大投资收益,打着“风险低,收益高”的招牌诱导老人进行投资;或是以“以房养老”为名,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恶意利用公证,仲裁,诉讼等方式或使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老年人房产;犯罪分子还会打着"关爱老年人""帮扶弱势群体"的旗号进行诈骗,有的组织旅游参观活动,通过诱导、捆绑销售或变相收取会员费等方式行骗;有的则冒充燃气、自来水公司员工或社区、医护人员,以上门检修管线、检测核酸为由入户行骗;有的利用老年人的善心和同情心,通过虚假宣传"慈善活动""公益项目"进行非法集资。这些都是诈骗分子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
这些诈骗手段能够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青年人而言,缺乏防范意识,抱着贪图便宜与“试一试”的侥幸心理儿导致诈骗得以成功。而对于部分老年人而言,因为在乡下众多老人为空巢老人,他们的防范意识并不强,长时间独自居住较为孤独,渴望有人与自己聊天,对自己的财产与未来的养老问题存有极大的焦虑与担忧。最终,在诈骗团伙的引诱下,许多受害者钱财散尽,更有甚者,因为高利贷而妻离子散,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
为了减少人们被诈骗的事件发生,我提出如下倡议:96110为官方预警劝阻专线,12381为官方预警劝阻短信,如接到该号码打来的预警电话和预警短信,一定要及时接听和查收,耐心听取民警的劝阻提示,避免上当受骗;询问街巷邻里的意见,对消息进行反复斟酌,或是向自己的家人打电话进行询问;在网上不要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个人信息;不点击未知链接,不要将资产转入“安全账户”里;被诈骗后保持冷静与民警进行沟通,凡事无论什么都要三思而后行。
预防诈骗之路仍然艰难,需要人们一起砥砺前行。
(通讯员:朱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