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有所不同?自古以来,人们的想法不同,表现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同。人与人的不同,各个学派众说纷纭,有人是是因为基因、智力上的不同,有人说是文化、接受的教育方式上的差异,还有的学者认为人与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到底谁才是正确的呢?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不是一个天性和后天培养相对立的问题,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有些人认为,你的能力是天生注定的,你生下来是聪明的,你就永远是聪明的;如果你生下来的资质没有那么好,那么你一辈子就注定比较平庸了。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这个观点是比较认同的。因为感觉身边有些人从小就是很聪明,做什么事情都是比较顺利的,而有些人虽然很努力,但是由于资质一般,表现也是一般般。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决定我们不同的行为方式与表现的到底是什么呢?
卡罗尔.德韦克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她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书中向我们表明,我们获得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她在书中介绍了两种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它们体现了应当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方式看问题,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与职业目标。
为什么有些人会专注于证明他们自己的能力,而有些人根本不在乎这一点,仅仅是热衷于学习。作者告诉我们,这背后实际上是人们对能力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进入一种思维方式,就是选择进入一种世界,有人活在固定思维的世界里,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与天赋,证明你自己的价值;而在成长思维的世界里,你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你则需要不同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学习新知识,展现自己的才能。
在前一个世界里,努力不是一件好事,努力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你不够有天赋,如果你足够聪明就不用努力,努力就变成了你在承认自己的失败。而在后一种世界里,努力可以让你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才能。记得以前在读高中的时候,总是有些同学在学校表现得他不是很努力,甚至上课看起来也没那么认真,但是他的成绩总是很好,有时候让旁边努力的人气得牙痒痒的,不放弃。而旁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在学校装作不认真学习的人,在家里却是非常拼命学习的。只是因为他身边的人从小都夸他聪明,他想让人觉得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学好。这样的思维模式,会让他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为了保持自己聪明的完美形象,他可能就会变得不太敢挑战新的难题,慢慢地就错失了不断进步的机会。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婴儿每天都在学习新的技能,拓展自己的能力。他们学习的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艰难的任务,比如说话和走路。但他们从来不会说太难,或者说这些技能不值得自己努力。婴儿从来不会担心自己犯错或者丢脸,他们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尝试,向前走,摔倒了,就站起来重新再走,而且乐此不疲。
可是慢慢地,这种生机勃勃地学习热情,在孩子身上一点点消失了。为什么呢?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就开始变得害怕挑战,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作者表示,她经过对成千上万学龄前儿童的研究,发现拒绝学习机会的孩子数量多得惊人。另外,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他们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和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尝试去修复自己的自尊心。比如,他们会去找比自己还差的人。从而丧失了不断进步的机会。这是值得我们父母和老师警惕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会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努力增强自己的能力。他们乐于接受挑战,甚至会主动寻求挑战,他们还会再挑战中成长,挑战越大,他们成长的空间就越大。他们不太在意在别人面前丢脸,对他们来说,只要不否认错误,你仍然可以从你的错误中学习。
如果你相信个人能力固定不变,便会经常处于危险之中,害怕自己会失败,害怕给自己打分。暂时性的失败却被你当成自己的永久性标签,你也许很聪明很有天赋,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剥夺了你应对问题的能力。当你开始相信自己的基本特质能得到发展时,失败虽然很痛苦,可是你依然可以重现站立起来,用寻找正确地方式,努力做出改变,积极学习,那么你通向成功的道路还有很多。
每个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资质都是差不多的,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拥有固定型思维的父母,就比较容易给孩子贴标签。我们认为通过表扬孩子的头脑和天赋,他们就可以给与孩子持久的自信心,但这实际上是行不通的,甚至会出现反效果。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不能轻易给孩子下定义,贴标签。因为在年幼的孩子心目中,父母就是神,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真的想让孩子有更好地发展,最好的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得到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地学习。只有孩子才不会成为表扬的努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被人的认可,而是会内化自己内心的动力,拥有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身有效的方法。
作者告诉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的成就。并且在和他们谈论他们的成就时,更倾向于表示自己欣赏和赞扬他们为此所做出的努力。要将他们引入成长型思维模式,向他们传递这样的信息:技能和成就是通过投入和努力得来的。在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需要给他们真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我们要帮助他们勇敢地来面对失败,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我们应该正视失败,并且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再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不积极学习,拥抱变化,我们很容易就会被抛弃在时代的洪流中,终身成长成为一种必须品。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虽然说两种思维方式不同,但是有可能再我们身上两种思维方式都存在,只是比较偏向于某一种。我们要用心察觉自己心中的固定思维,并且通过不断学习破除内心的这种固定思维,让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