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复盘?
1、如果还没有把复盘反思当成习惯,也许你的人生还没有正式开始。
当一个人在成功之前就能养成时时反省的习惯,在事业路上抗风险的能力就很强,某种意义上讲,他更具备持续成功的可能。反之,即便取得暂时的成功,也必将会因为不具备反思能力而遭遇巨大挫折。鲁泰斯说:上个世纪有很多人没有活明白就死去了,但愿这种悲剧不会在这个世纪延续。所以,我说:如果还没有把复盘反思当成习惯,也许你的人生还没有正式开始。
2、复盘的目的是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或快速反应。
复盘就是有意识地对过往的经历和经验加以审查,其目的是优化决策或改进流程。这个加工过程必然有形而上的去情境化的过程。具体的经验都跟特定情境紧密关联,只有找到其关键情境特征,将其泛化为容易匹配的特征,在旧经验中萃取出来的知识才能匹配未来的新情境。
这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抽离出决策的关键信念,因为影响人们决策的并不是事实,而是信念。
另一种是总结出做事的一般流程,使下次遇到类似情境有现成的套路,从而提高效率。
3、所有的事都是好事,如果你认为不是好事那是因为没有复盘。
约翰·列侬说: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我倒是觉得这句话改成“所有的事都是好事,如果你认为不是好事那是因为没有复盘”更恰当些。
4、如果你不觉得到去年的你是个蠢货的话,说明你进步慢了。
终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模式和反应模式持续迭代的过程。其实,人的心智系统也类似,迭代的速度比最初的天赋要重要得多。复盘反思实际上正是一个人内在心智系统自我迭代的过程。我一直强调,在互联网时代,无论组织还是个体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比学习速度了,而是比学习的加速度。不怕你起点低,就怕你迭代的慢。
5、决策时尊重未来的自己,复盘时尊重过去的自己。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决策一定是要面向未来的,所以决策时一定要给未来的自我多一些权重,从较长远的角度看问题总没错。阿尔伯特·格雷花了毕生之力探索成功者的决定性因素,最后发现成功者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习惯去做失败者不爱去做的事情。这些事情成功者当然也不喜欢去做,但是他们能够让自己的不喜欢服从于自己对目标的追求。最大限度地尊重未来的自己,才愿意接受当下的挑战。
反过来,复盘时要尊重过去的自己。复盘是对过去决策的审查,只有如实还原过去的决策,才能通过决策和结果之间的对比,找出提升策略。很多无效复盘的原因在于当初决策时并没有留下依据,导致事后的复盘很容易变成一个对过去的决策文过饰非的合理化过程。
6、萃取的精髓在于:收集碎片找规律,利用规律解难题。
经验萃取有很多种方式,但最让我兴奋的是:收集不同个体做同类事情的经验碎片,积累了足够多的碎片后寻找这些碎片的内在关联性。当足够多的碎片和关联被找到后,试图归纳和架构一个能够整合所有已知发现的框架,毫无疑问,这个框架才是揭示事物更本质规律的深层结构。最后,依据框架按图索骥,框架反过来能够指导人们去发现那些没有被发现的元素,去解决新的问题。这个规律是被科学家们所普遍采纳和推崇的。
在胚胎发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纽斯林·福尔哈德说过:“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收集到足够数量的碎片,并努力积累到这些碎片之间的关联性,而不是只关注某些碎片。”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一刻不停地搜寻事物之间的关联,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才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问题。如果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微小联系,就想方设法对他们进行重组,一旦找到那个至关重要的碎片,就可以把与其相关的多个碎片组合在一起了。这种填补空白的乐趣妙不可言。”
7、我们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间的那条鸿沟,掉进去就是坑,爬上来就是成长。
我们的一切烦恼无非是两大差异引起的:主观与客观的差异、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当外在和内在不一致,现实与理想不一致的时候,我们有两种选择:努力抗争或调适自己。我们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间的那条鸿沟,掉进去爬不出来就是事故,爬出来就是故事。
中国古人崇尚的修身方式是反求诸己。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力求找自身的原因,这就要促进我们反思和改进。反思的目的就是下次遇到类似情境时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高效的反应。稻盛和夫把“每天反省”作为他的六项精进之一,认为反省就是耕耘、整理心灵的庭园。反思带来积极改变,改变带来能力的提升和适应力的拓展。
8、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不要轻易放过每一段经历。
行万里路,不反思也就是个邮差;读万卷书,不反思也就是个Kindle。经历和经验之间横亘着一个东西叫反思,无序的积累只是经历,有序的积累才叫经验,而反思正是把无序的经历用高级思维有序化的过程。
华为轮值主席徐直军说:“经验是华为最大的浪费。”不要轻易放过一段经历和经验,如果能够从每一段经历和经验中榨取一点未来可能用得上的财富,日积月累下来不就是大智慧嘛。人力资源管理大师戴维·尤里奇最爱问的问题就是:“你从中学到什么?”
9、世界上本无坏人,只有被自己的“豪奴悍婢”暂时控制了的好人。
阳明先生说: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主人翁沉疴在床,奴婢便敢擅作威福,家不可以言齐矣。若主人翁服药治病,渐渐痊可,略知检束,奴婢亦自渐听指挥。及沉疴脱体,起來摆布,谁敢不受约束者哉?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其兽性被激发了就是坏人,佛性被激活了就是好人。在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是英雄与狗熊同在,天使与魔鬼同在,远方与苟且同在。修行的目的无非是让我们内在的良知被激活的概率更高一些,被豪奴悍婢控制的时候更少一些。所以阳明先生号召我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也是复盘反思的精髓!
10、世界上最悲催的是用同样的行为方式期待不同的结果。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每天放学回来有很多作业要写,但是他总爱拖延,每天都是先玩,玩到不得不写了才开始写作业,常常写到一半就困的不行,导致作业没法按时交,家长威逼利诱都没用。家里天天上演着这样的狗血剧情。家长总想用同样的干预方式期待不同的结果,这样的干预只能加剧孩子的叛逆。
怎么办呢?父母自己改变了饭后看电视的习惯,把晚饭后定义为家庭学习时间,爸爸妈妈一人抱一本书陪孩子学习,同时约定孩子写完作业后的时间是全家的集体游戏时间,结果孩子也发生了改变,吃完饭就追着赶着写作业,因为把作业写完,就可以多一些全家人一起玩游戏的时间。
要想有不一样的结果,必须有不一样的行为!不要试图用同样的行为方式,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11、深度思考,野蛮关联。
我把复盘反思的精髓总结为八个字:深度思考,野蛮关系。所谓深度思考是遇到情境总要努力地将其与理论关联。当我们找到情境背后深层联系的时候,理论框架就得到升华;反过来,升华了的理论就能很好地指导新的实践。野蛮关联则是由上往下打的好方法。每当我学到一些新的理论时,就会努力将其与各种可能用上的情境进行关联。
只有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熟知的情境、过往的经历和经验关联起来的时候,知识才可能用得上。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已经懂得的知识足够应对自己遇到的各种挑战,问题在于:当我们遇到具体挑战的时候,挑战本身占据了我们绝大多数注意力,以至于在挑战的当口我们腾不出精力调取适合的知识来应对它。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习的时候就野蛮关联,对知识每多一个野蛮关联,遇到真实情境时我们提取恰当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野蛮关联就是闲时练兵,为的是打仗的时候更从容。台下十年功换取的是台上一分钟的潇洒和从容。正如阳明先生所言: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作者:田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