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心理咨询有很多的流派,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某个流派为主,比如精神动力、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催眠等等;
一类是整合派,比如将精神动力和认知行为整合。(这里说的是整合,不是拼凑,拼凑的意思是说,这次咨询“释梦”不好用,下次咨询就用认知行为三角诸如此类)
当然,还有咨询师会说,我是人本主义。
无论是哪个流派,都有其自身的理论框架和治疗结构。
我听到身边有不少的人会说:“谁谁谁也找过心理咨询师,但是没什么效果啊。”
也有的会说:“国内的咨询行业不是很健全啊。”
确实,在中国,整个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还有待提高。心理咨询师的素质背景参差不齐,职业伦理方面的训练比较缺乏,加上大众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并不多,不太清楚如何判断和挑选咨询师。
但是我也看到,国内不乏有许多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在一线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并且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前辈们也在不遗余力地培养着年轻梯队。园子里的花多了,杂草自然就少了。
再来,我想分享一次我个人的自我体验,也叫个人分析(就是作为心理咨询师,要去找自己的咨询师为自己做分析)。
在寻找我自己的个人分析师过程中,有一次简短的体验,之所以说简短,是因为只咨询了2次。虽然只有2次,但是对我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在这2次的咨询中,我和咨询师的关系从排斥紧张到开诚布公,再到坦然结束。
让我体验到了:原来有一种关系,叫做“不是你不好,也不是我不好,我们只是不合适”。我们可以以和平友好的方式结束关系,一段关系的结束是可以不以分离的痛苦为代价的。这个意义对我当时的成长史极具意义的。
所以,实际上,1次咨询就会有1次咨询的效果。
言归正传,这次我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精神动力流派(也叫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
没错,创始人是弗洛伊德,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老弗爷”的名号。
一个人身体上得病了,比如说得了一个胃癌,这个胃癌并不是一天发生的,而是长年累月的结果。
可能你饮食不规律,经常吃辛辣的食物刺激它,或者暴饮暴食等等,然后它以身体的症状表现出来了。
一开始你可能觉得反酸恶心,慢慢你觉得胃疼,总之身体让你难受了。
这些其实都是在提醒你:你的胃生病了,需要你好好医治它、对待它。
如果你注意到了并且以妥善的方式去对待你的胃病,那么你的胃可能就好转了。
然而如果你置之不理,还是按照原来的生活方式,慢慢它就形成了癌症。
身体上的病症,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有感觉的。
而心理上的病症,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易察觉的。
对于身体上的病症,况且有人会忽视它,觉得我熬一熬扛一扛就没事了,更何况是心理上的病症呢?
因此,一个来访者来到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我们也要认识到: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不是一天才发生的,而是他长期以来的结果。
来访者开始向咨询师诉说他的情况、他的问题、他的烦恼,咨询师用他的专业的去帮助来访者进行工作。
那么,心理咨询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一、我们要看见它,理解它,继而是接纳它。
比如,小A很害怕在领导面前发言,一在领导面前说话就非常紧张,结结巴巴语无伦次,领导派给他的工作,他也经常会拖延,很影响他的工作。
这个时候,朋友可能会建议他“你去学学演讲与表达呗。”
可是小A发现他再怎么学演讲的技巧,怎么为自己做心理暗示:“我很棒,我不紧张。”还是没有用。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理解为什么小A面对领导会那么紧张,领导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而不是仅仅去学个方法或是技巧。
通过心理咨询,我们会发现原来小A小时候,爸爸对他非常严厉,只要他说得不好,爸爸就会批评和指责他,这让他感到非常害怕和紧张。
而面对领导,就仿佛面对当年的爸爸一样,这唤醒了他早年的记忆,生怕自己说得不好就会遭受批评和指责,所以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语无伦次。
过去并没有过去,过去还在影响着我们。
咨询师要去帮助来访者理解一个人是如何成为他自己的,一个人的过去是如何影响他的现在的。
只有当我们真正看见一个人发生了什么,理解他背后的情绪,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领导,而是当年权威的爸爸,改变才可能发生。
伴随着事件的发生,是我们的情绪体验。
过去的事件之所以让我们裹足不前,是因为我们的情绪感受还固着在那里,也就是我们还在对抗这个体验。
也就是我们都知道要“活在当下”,然而“创伤”就像是闪回的记忆,不断地拉扯我们,使得我们无法全然活在当下。
年幼的小A在面对权威的爸爸时,有很多无法表达的感受:
比如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还是做不好,我也觉得很难过;
对爸爸惩罚的恐惧害怕和无力感,越害怕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说不好,越说不好就越不想说;
对爸爸的愤怒,你能不能不要再指责我了?;
对“好”爸爸的幻想和期望,如果我有一个耐心的爸爸就好了……
这些情绪感受没能允许被“看见”,于是压抑进入了潜意识。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好比你在开车的时候,你会注意看两边有没有车,看到有学校的标志会减速慢行等等,你可以清楚地感知到自己在做什么。
而潜意识就好比你开的是一条回家的路,这条路你再熟悉不过了,什么时候转弯、什么时候加速你的身体已经形成自己的惯性,顺着直觉开就好了。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的大脑还没意识过来到路口要转弯了,你的手已经行动打了方向盘。
正是因为这样,你形成了某种习惯的模式,这个模式是不需要你看路况就形成的。
我们的命运也就是被这样大量的潜意识推动着。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这样了,就好比在这个路口我就自动转弯了一样。
荣格说:“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当潜意识意识化,我们就恢复到了自主模式。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重新选择,我是需要转弯还是继续直行。
所以当小A可以意识到他无意识地将领导当做了爸爸时,他就重新获得了选择权。
眼前面对的人是自己的领导,不是当年的爸爸,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幼小的我,我已经是成年人了,我有能力来面对新的局面,也可以为我自己的工作负起责任来。
如果我对领导有所不满,我可以不用“拖延”的方式,而是可以采取直接告诉领导的方式。当然完成这个转变并不是容易的。
我们之所以会形成某种习惯或是模式,是我们长期强化的结果,往往也是适应环境的产物。
比如,小A发现每当爸爸指责他说得不好的时候,他就不说了,这个时候爸爸就停止骂他了,那么他会觉得“不说”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久而久之他也就习惯了不说了。
为了避免直接面对爸爸惩罚的害怕和痛苦,拖延似乎缓解了我们的焦虑。
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在发展,形势在变化。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需要你去陈述和表达你的工作成果,领导需要通过你的发言来了解你的工作情况,这个时候不说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环境了,拖延也会影响工作的进度和效率,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改变一下你的模式和习惯了。
只有当我们充分意识和了解它形成的过程,那么我们才有可能就接受它,唯有当我们真正接受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发生改变。
二、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精神动力的咨询师就是在帮助来访者的潜意识意识化。
来访者通过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来让潜意识松动,不再固着在原有的创伤体验中。
就好比一个装满垃圾的房间,怎么可能有空间去容纳新的事物进来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将垃圾清扫出去,腾出空间来容纳你真正想要容纳的东西。
只有先把“恨”释放出来,爱才有地方流动。
在这个释放的过程中,咨询师会陪伴来访者,倾听来访者,共情来访者。
那么也许有人会说了:这不就像是向朋友倾诉吗?那我为什么还要去找心理咨询师?
这是个好问题。
是的,向朋友倾诉的确能起到一定的情绪缓解作用。
当我们有很多情绪时,就仿佛在这个房间里面塞满了东西,我们感到混乱、矛盾、纠结,举足无措无从下手。
而当我们倾诉表达时,就像是在这个乱糟糟的房间里,在一件件打扫和梳理,开始变得有头绪和脉轮,逐渐有了可以自己占脚的地方,也有了更多的力量去处理眼前这个纷乱的局面。
如果你身边有支持你的资源,帮助你去缓解情绪,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然而心理咨询的作用不仅限于缓解情绪。
在早期的母婴关系中,婴儿一些糟糕的体验,如果能够被妈妈涵容和消化掉,那么婴儿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心智。
而当婴儿这些难受的、破碎的、糟糕的体验,没有能够被妈妈涵容和消化掉时,这些糟糕的体验就会囤积在婴儿的心智结构中,就像是吃了很多无法消化的生牛肉一样,这也会影响一个人后期的成长和发展。
所以,当来访者带着强烈的情绪和张力在咨询室诉说时,咨询师需要像一个容器一样,去消化和涵容这些糟糕的体验,让那些生牛肉有个过渡的空间去消化,然后反哺给来访者,从而帮助来访者建立更为稳定的心智化结构。
如果咨询师难以承受和消化这些情绪体验,就会投射出去,那么这些生牛肉还是会囤积和淤堵在那里。
并且如果来访者经历的体验,是咨询师自身有创伤的部分,那么很可能咨询师会被卷入,唤醒其自身的创伤体验,而无法进行工作。
所以,别看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对话有时看起来平淡无奇,实际上彼此之间的潜意识正暗流涌动。
咨询师自身要有觉知的意识,透过移情和和反移情,来理解此时此刻,来访者的内心正在发生些什么。
关系中的痛苦,需要在关系中修复。
三、心理咨询师非常重要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帮助来访者建立新的客体关系。
精神分析认为,母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三岁之后基本你的性格就成型了。这也常常会让人误解为“原生家庭皆祸害”。
我们回顾原生家庭的目的,不是在于改变父母,而是理解我们为何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在我们与父母的互动关系中,我们内化了与父母的关系,形成了我们“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孩子”。
咨询师要修复的是来访者住在身体里的父母,而不是现实中的父母。
来访者通过与新的客体,比如说专业的咨询师,交往互动,慢慢让你“内在的孩子”重新被“新的内在父母”滋养长大,来帮助你建立新的互动模式和关系。
比如一个曾经被虐待的人,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激怒父母才让父母虐待自己。
那么在这位来访者和咨询师的互动关系中,当来访者激怒咨询师时,咨询师不再像他过去的父母一样被激怒想要攻击他,而是以另一种理解和接纳的方式对待来访者,那么在来访者身上就形成了新的经验。
这种经验逐渐稳定就会形成新的经验,以替代旧有的经验。
也就是在你选择的岔口,你可以不用过去的老路,你可以选择一条新的路走。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毕竟我们前面也说过了来访者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模式也不是一日而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至少一周一次稳定的心理咨询来帮助来访者内化这部分稳定的关系。
这也使得有些人会认为:“心理咨询师就是要让来访者依赖自己,以便可以持续咨询。”
这实际上是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内化是需要过程需要时间的。
甚至有些病症好的太快,反而会引起来访者更大的愤怒:
这是因为我花了那么多力气都没解决的问题被你一下就解决了,显得我很无能似的。
因此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些耐心,给自己一些时间去获得真正的疗愈。
而这个过程,咨询师会陪着你,咨询师会一步一步帮助你找到你的资源,长出你的力量。
当你可以自己独立面对时,你当然可以大胆不再需要咨询师,和咨询师说再见。
这世界上所有爱的都是为了在一起,唯有父母和咨询师的爱是指向分离。
是的,我希望你有了自己的力量之后,可以不用再来咨询室找我,哈哈。
这是我个人对心理咨询的一点儿理解,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