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讨论的幽默形式限于文字类的形式。很多人都认为,幽默的产生来自于转折,在情理之中的转折。但是,“合乎情理”的转折只是产生幽默效果的条件之一。比如说:恐怖感也可以用转折的效果产生出来(比如市场上那些细思极恐的故事),脑筋急转弯也具有转折效果,但无法产生幽默的效果。(这里指只在看脑筋急转弯的时候)所以,要使幽默的效果产生出来,还需要一定的氛围,这个氛围一定要给人以正面的情绪,而并非是负面的情绪。
接下来要说到关于转折的问题。具体就要说来什么是转折?我认为的转折定义是,从一种思维模式转换为另一种思维模式;或者是从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状态的转换会使得被转换后的状态得以强化。比如说,前面是搞笑类的状态,突然转换为煽情类的状态,这样煽情的效果会更加明显。这里主要谈的是思维模式的转换(因为适合文本式的幽默)。
常见的思维模式转换,字面意思与实际意思的转换。这种方法经常用于脑筋急转弯里,其实脑筋急转弯稍微添加氛围,也可以产生幽默的效果。举例:有人发朋友圈“哎,一无是处啊!”,回复:一无是谁?求介绍。这里的幽默方式便是表面意思与实际意思的转折。还有一种转换就是让人产生强烈的反差感,比如说,高雅的东西用通俗的语言来说,通俗的事情用高雅甚至专业术语来说。除了这种,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给人引导进某一种思维模式,使人产生思维惯性,然后从中再突然的转折。
还有一种增强幽默感的技术,我称它为“叠加效应”,“叠加效应”指的是,使笑话连贯起来,把其中的一个笑点先抛出,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抛出,往往幽默的效果会翻倍。
让人有点思考之后,所产生的转折,效果会更加好。
幽默的产生,一定要时刻关注大众现在的思维习惯,以前幽默的场景到现在可能就变得不怎么幽默了。举例:万万没想到的幽默形式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受欢迎,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幽默形式便不是太受欢迎,因为观众已经形成思维习惯了。幽默的形式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不是一个不变的模式。这个变化的规律和文化,政治形式,经济,有着莫大的关系,这里不详细展开。
产生幽默的条件还有一个就是吸引注意力的程度。吸引注意力的方式,越贴近自己的生活越好。并且,越靠近自己特别的事情,效果越好。比如说,专门是设计师的笑话,专门是物理方面的笑话,专门是高等数学的笑话。
在这里,还要提到关于预期的效果,初次幽默时,预期值越低,产生的幽默效果越好。
大致给出一个关系式:幽默效果=(注意力*思维转换程度*氛围正负程度)/预期注意:幽默效果可以为负数,这个取决于氛围。
思维转换程度的具体阐述这里就不展开了,比如说,有哪些思维模式,以及哪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切换效果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