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曾动笔,在动笔,是在都柏林一个阴郁的下午。看了一部电影,泡了一杯茶,在阳台上小坐,在茶香用捕捉到了几分雨意,顺理成章的退回。
人的生活方式和他的经历和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我自己,如果一段时间贪玩没有读书,总是觉得对不起众生,虽然众生毫不在意我这个个体,是我想得太多,可是现在想想,还是因为从小家中就有很多书,不经意都会被客厅的杂志绊到,去洗手间还会拿一本厕所读物,至今,走到哪里都会买书。多年前,因为觉得咖啡提神就此爱上,没想到随后走到哪里都能偶然遇到很棒的咖啡馆,于是更是稀里糊涂入了魔道,清咖苦涩悠长,将尽时分却能透出道不明的香气。不过后来喝得太多,偶尔也收敛下,泡茶怡情。
爱尔兰和英国为邻,自然也有着相似的气候,入秋后湿气渐浓,更是阴郁的很,不过在此,也忽然理解为何人们喜欢下午茶,下午4点左右,一天的工作将结束,窗外阴惨惨的铅云,如果能有一杯香气浓郁的热茶,自然暖意由内而外。
与中国茶沉浮起落的多次冲泡不同,外国的茶叶大多是茶包,茶叶按照比例配好后磨成粉末,放入纸袋,热水冲泡不到1分钟就可以萃出9成的精髓,不过易得者不易久存,如果同样的茶包再冲泡,味道则寡淡的很,不似中国茶一般绵长清和。
伴着茶香,写写电影这个老朋友,多年前一个公主范儿十足的姑娘聊天的时候说到:我可不敢去偏远地区支教,万一回不来被当地人扣下怎么办?我问原因,姑娘说:你看电影《盲山》就知道了。多年后在这个阴惨的下午,我总算看了这个压抑的故事。
大学毕业生小梅被骗子买到一处山里的农村,给一家种地的老农当儿媳妇,多年之后好不容易被救出来的时候,隐忍多年的怒火总算爆发,争斗中杀了自己名义上的丈夫。
一个很沉重的故事,看完和那个姑娘说,看了之后感觉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有太多神奇的事情发生,而且我们居然一无所知。
故事的沉重是一方面,最叫人震惊的是这个过程:小梅最初的时候不吃东西抗争,闹着要走,一家人不肯;最后绑着她办了婚礼,在公公婆婆的协助下,丈夫和她洞了房;随后村里人派同样被买回来的媳妇游说她,既然已经这样,就接受吧;小梅每次写信请邮递员寄出,邮递员转手就送到丈夫手里;跑了几次,每次都是全村人围追堵截,到了村委会哪里,领导还说:那是你们家里的事儿,我管不了。最后难得家人带着公安来领人,还被全村人堵到村委会,最后结果是,人先不带走,父亲和小梅留下。以至于发生了争斗中小梅的那一刀酿成任命。
不管别人如何,小梅这一刀砍得很爽。
什么,你居然鼓励杀人?
好人什么时候变成坏人?因为觉得不公平的时候。
有时候是体制的问题,所有在场的玩家都在非常high的配合游戏规则,作为少数派,从来就没有争取的优势。因为舆论会觉得,你怎么这么不配合。小梅本质好么?当然好,你看,有一幕她丈夫在洗头发,脸上都是泡沫吆喝她递毛巾,正在切菜的她拎着菜刀过去,犹豫了一下,可是还没砍下去。
至少,此时的她还寄希望于这个社会的公平,甚至说,她还有希望。
可是人的经历也在改变着她。家里人看着她不给钱,于是她跑去跟食杂店老板用身体交易,拿了钱坐车,村里人追到了长途车,司机还是开了门,叫村里人带了她回去。
假如世界上真的只有好人和坏人,那么肯定好人不容易玩好这个游戏,因为一来好人注重规则,觉得大家也都会这样,一旦有人犯规,好人心底里也会觉得会有别人的介入来控制。相比之下,坏人的眼里似乎从来没有规则,做了事也不会觉得有人来管,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自然轻松了多。
刘瑜写过一句,当好人没有人监管,也会变成坏人。深以为然。
最后小梅那一刀,我只能说是对体制的控诉。她抗争了、自杀过、有过希望,应该什么都不怕了,可是,我们设想一下,即便她逃了出去呢?同村的另一个相同境遇的人说:反正我是不逃了,两个孩子都有了,而且将来谁会要我?
小梅要逃出去,也要面对外面的世界舆论的压力吧。如果她没挺过来,人们多了一个唏嘘的谈资,如果她挺了过去,成就了人生的新篇章,那么估计只有在励志电影里才会有吧。
有时候想想,有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必然会经历一个纠结的阶段,对于大部分文盲来说,也许这些人买卖小梅的故事其实和去镇上买一袋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行为没什么两样。
可是对在阴雨天喝茶会有暖意的我们,触动总是更多,进而转化成一种力量,更加渴求生命的美好,再说话做事,总是要多想一点。
{��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