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那篇文章《漫谈运营商微信公众账号运营》发到微信公众账号之后,引起了大家不小的共鸣,今日头条和简书上都进行了转载。今日这个小公众号粉丝暴涨,让我受宠若惊。还没有读过的朋友可以点击此处获取。
粉丝们又问了很多关于公众账号运营的问题,那我就接着给大家解答咯。
还是那句话,
以下全是我的个人心得,不代表我们公司官方意见。我也不对答案的对错负责。
我们省份的开发总是受限于技术人员,我们提的需求总是要很长时间才能开发完。你们是怎么平衡市场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关系?
哈哈,所有地方的开发都是受限于技术人员,这是很正常的。不光是我们还是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都是硬通货。
但是,我们不正常的是,我们很多时间并不是用到开发上,而是用到了无穷无尽的需求流程、需求沟通上。这个才是最苦恼的事情。
我们省份对微信的这块儿开发是用自己的人。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在产品前期的时候,我们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大家的精力全部扑在产品上,根本不需要需求或者说需求非常简单。比如,我们当时流量红包上线的时候,我记得一个星期改了七版,几乎一天一版,和 Linux 的内核迭代速度一样。那个时候,做得真有劲呀!
但是这样的模式在后期就会遇到瓶颈。产品发展很快,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体制的限制,使得我们人员编制没有办法跟上,然后就会出现大规模的需求延期的问题。
而兄弟公司多半是使用外包开发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和我们省的模式的优缺点恰好相反。
由于涉及项目投资,所以前期需求沟通流程巨长。体制内需要一个非常确定性的答案才会决定投不投资,也就是在一个东西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要回答这玩意儿在一年后,乃至三年后的样子。
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是完全扯淡的,对吧?
张小龙都不知道自己的微信半年后什么样子。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三年后的样子呢?
所以,项目启动工作很难,而且大家根本不知道新事物应该怎么做,所以根本提不出需求。
外包模式也有自己的优点,就是当需求点儿非常明确的时候,它的优势就出来了。厂家几百号人,三下五除二的帮你把产品做出来了。
但是,这种产品一旦要快速迭代,又出问题了,没法迭代,之前采购流程又要来一遍。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开发模式是自由人员+外包模式,这就可以取长补短了。
但是,这个模式我们至今还没有试出来。希望我们2016年能在支撑模式上有所突破。
关于市场和开发的关系。我引用一段我业支好兄弟淳淳的话,我觉得非常在理。
业务也好,团队也好,支撑要和业务强结合,我们现在还是市场主导支撑,但是最近的几个事情我感受到的是,要业务和支撑之间衔接好才是最重要的,衔接好了才能正确理解业务的初衷才能做出符合业务发展的产品,让业务更好的推广。
技术永远求稳,市场永远求快。
希望两方真正结合,打造一个又稳又快的产品。
我发现江西移动10086不怎么推送最新活动,这是为什么?
我在演讲里面回答过这个问题。我们的用户规模太大,我们根本不知道用户想要什么。我认为给所有用户推荐一条“我们有款新手机了,你们来买吧”,这种消息是骚扰用户。因为可能99%的用户都是不需要这款手机的(爆款机型除外,但是爆款机往往缺货,不用推送,已经没有库存了)。所以,我们不推送这种消息。这种消息推送的方式更像是以前“见人就发宣传单页”的升级版。
我们要推就推活动,那种普惠的活动,80%的人都可以参加的那种,而且尽量做特价活动。这样粉丝们得到了实惠,我们的模式也可以得到持续。这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那种一味投入资源的赠送活动少做。一个不可持续,二个对团队内人员的能力培养没啥作用,送谁不会呀。
至于最新活动,我们在微信菜单里面放了。用户想看最新活动的时候,自己就会来点击。我们的微信活跃度高,所以用户点击这个最新活动的人次也高。而且这种主动点击,我们可以做到分地市分用户显示不同的宣传,这样的业务转化率很好,可承载宣传更丰富。比那种发条图文“打散弹枪”的效果强太多。
所以,那种总是和微信抱怨服务号一个月只能发4条消息的人是没有搞明白服务号的奥秘。
你们活动都做得很互联网化,看不出商业模式,也看不出来是运营商的活动,怎么设计出来的?
这是表扬我们还是在批评我们呀?我就当表扬吧!
别说你看不懂,我们公司也很多人看不懂。但是,我觉得看不懂就对了。这才说明了我们团队的价值嘛!人人都看懂了,那我们团队的可取代性就大了。
我一直觉得未来运营商的很大一块儿创新点儿,应该是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现在的商业模式太简单了,几乎全部都是 B2C 的模式(集客类的业务也几乎都是可以归为 B2C)。这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卖货赚差价模式嘛。
这几年运营商总是被骂,说价格问题。降价吧,收入扛不住,对股东不负责;不降吧,大家又骂我们,对人民不负责;降一点儿吧,大家又说没诚意,对所有人都不负责。
解决这个办法的本质方法是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呀!B2C 免费,B2B 收费就是了,然后 B2B2C再帮助商户提供其他的价值就好了呀。这在互联网上已经被用得很成熟了,“羊毛出在猪身上,由狗买单”。只是我们运营商还没有怎么用。
大家看天猫,它是 B2C 赚差价吗?当然不是!它是B2C 平台型电商,它一件货都没有。它提供用户和商户的连接平台,然后赚广告费。
我们的流量红包是 B2B2C 模式的,因此总是有企业会给用户送流量。现在规模还不够大,所以用户不能享受到完全免费的流量,但每个月还是可以抢到一些。
我们要持续做下去,做大做好了,就可以真正全民免费了!这是我的个人愿景,造福万民又不“戕害”企业。
我觉得运营商学习互联网公司吧,得往骨子里面看,否则总是从产品功能上来看的话,看不到所以然。就像很多地方学我们的微信,但是发现效果还是不好。原因很简单,只把那几个按钮搬过去是没有用的,核心的经验不在那里。来往把微信的功能全搬过去还是挂了,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做一支在运营商的互联网团队,而不是一支做互联网的运营商团队。
你们团队真的很特别,你们是怎么打造团队的?
我们不特别,我们就是在运营商里面土生土长的呀。团队里面没有一个人是从互联网公司过来的。
打造团队是领导的事情,我不是领导,所以不好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领导的包容性很重要,氛围很重要。
领导的包容性上次讲了,这次不多说,再次感谢领导。我来说说氛围的事情。
我们是一个很平等的团队。什么叫做平等。就是每个人都很公平,没有什么资历高,资历低。每个人都是自己岗位上的专家,大家都相互支持,相互依靠。这个很重要。有地方团队内斗很严重,严重影响团队战斗力的。
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层级扁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内耗。而体制内这些乱七八糟的层级的真的很复杂,所以能远离尽量远离吧。
让团队简单。
好吧,最后一个问题,2016年你微信准备怎么做?
……
我怎么觉得最后一个问题这么坑呀!那我就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答案。
2016年,我不做微信。
哈哈,我之前说了,微信的产品经理现在已经是我们婷婷了。所以,我也不知道她会怎么做。
我觉得做微信“顺势”很重要。因为,微信公众账号多一个接口、少一个接口对运营思路的影响很大,所以规划也没有用。
顺其自然呗。市场玩法变了跟着变就是了。
我喜欢微信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变数多。这有种活着的感觉。不知道这样的描述有多少人能看明白。
我今年会把流量红包也交给婷婷。我把自己“清零”了。
抱着这两个产品,我不可能再有太大的突破的。
所以,重新上路,就像一个“连续创业者”一样。
2016年,协同融合是我努力的一个重点,也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具体怎么做,等我以后再分享吧。
这个问题不算,你没有回答好。最后一个问题,给我们推荐一些书单吧,让我们学好互联网。
……
我怎么觉得比上个问题还坑呀!
没有听说有人是看书学会互联网。而且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我不推荐书单的,你可以回看。因为,我根本不了解你,不知道你的知识体系,所以我没有办法推荐。我觉得好的书,你可能看得没有感觉。而且我觉得好的书,都和互联网没啥关系,如《人类简史》、《自私的基因》。
要做好一个产品经理看书学习很重要,不光是看互联网的书,进化心理学,营销学,经济学这些都要看。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一定是个“杂家”。我个人就非常喜欢进化心理学、经济学的东西,你听我的演讲就知道。
书籍可以帮助你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但是对于互联网这种变化极快的事物,书籍是不够的。看杂志、逛论坛这些也很必要。
我自己每天都会上36kr、虎嗅、数字尾巴,每周读知乎精选,每个月还订了4份杂志,每个月再读10本书。这就是我一个月的全部阅读量。
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微博“daibao1986”,里面有我读过的书,或者豆瓣关注"idaibao"。大家可以自选有兴趣的书,但是我不主动推荐。读完和我交流,我这个是欢迎的。
有没有人觉得我很变态,哈哈!我没啥兴趣爱好,我的兴趣爱好就是看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阅读,不用和我一样。
当然,只有阅读是不行的。人很容易变得狭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现在网上学习很方便。我每周都观看混沌学院、勺子学院的线上课程。可以学习到很多,也可以和牛人交流。看看外面的世界,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不会为一点点成绩所骄傲。
然后就是多和互联网行业内人交流。有时候,我们在市场的的招数并不是好招,但由于我们运营商是属于寡头垄断的行业,所以市场效果还不错。但把自己的想法放到其他行业就不适用了。
我常常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周围做互联网的朋友分享,他们觉得有用的,会到他们自己的公司里面试试。如果在他们的公司都能成功,那拿到我们运营商的行业环境下用,就几乎无敌了。这样也可以使得自己的思路更加接地气,也让自己更加容易“跨界”。
找不到相关朋友的,就到当地的创业孵化器里面,吼上一嗓子,“我微信公众号上有 XX 百万的粉丝,谁愿意和我聊天”,然后大家都来找你了。哈哈!
好了,又说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下期,我会整理“个人提升”的相关问题,敬请关注。
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