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保罗·科埃略的《我坐在彼得拉河畔,哭泣》,《魔鬼与普利姆小姐》
保罗·科埃略的书总是带有微妙的宗教意象。这里的意象并不是指宗教的三元素,而是指某种令人敬畏的形而上的象征。和那本The Alchemist不同,《我坐在彼得拉河畔,哭泣》和《魔鬼与普利姆小姐》探讨的话题属于更加现实的东西,但是其中超现实的意味仍然十分浓厚。
我没有去查证过作者是否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他对人类精神和心灵的探索却的确属于西方式的,属于有神论。当然也可以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人类的精神通向某种未知,这或许和通常意义上的神明无关。如果能够将自己单纯而谦卑地视作天地之间的产物,将精神生活看作理解物理世界的一种方式以及某种体验,而不要将其视作更高尚的东西,也不要在上施加任何的意义,这或许才是比较客观的做法。对比于西方宗教,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通常都是这么做的。或许这就是为何中国人更加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吧。
而《我坐在彼得拉河畔,哭泣》和《魔鬼与普利姆小姐》这两本书虽然都涉及了宗教、神明的话题,提及了天使与魔鬼的意象,但主人公所得到的结果,却都是由自己的行动而决定的,并非圣经中上帝的神谕。从这个角度来讲,遵从你自己的心,因为那也是上帝的旨意——这话看起来不那么符合宗教,却仿佛和中国哲学有了几分共同之处。阳明心学的心即为理,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因此无需将自己的信仰寄托在神明之上了,将神、天使、魔鬼都视作某种象征或者意象,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主宰自己的生命和道德,或许才是作者这看似宗教意味浓厚的背后所想要表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