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月读了《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以后,又陆续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不过这本书读起来很不容易,目前读了一半就实在不想读下去了。接着又读了《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的拆书法让我耳目一新,之前一直迷惑的拆书到底是什么意思也终于明白了,心里很高兴,但是却懒于写书评。
一心想着要从拆书帮的方法开始重新规划我的读书方式,不过因为之前没用过,难度又比较大,所以迟迟没有开始。昨天一直在看《销售巨人》,作者特别严谨,虽然是针对大订单的销售技巧进行阐述,但同样涉及到了小订单的技巧,在此之前只是零碎的听过或者知道一点销售技巧,这次很系统的看下来,颇有所得,心里非常愉快。
昨天在看书的时候,因为觉得作者非常的严谨,论述论点都写的条条有理,所以边看书我边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记录。在此之前我看书一般速度都很快,通常一遍看下来总觉得很多东西都没有记得很清楚。后来看了《成为作家》这本书以后,觉得可以利用两次读书法,就是把一本书看两遍。但是这个方法对我而言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看第一遍时我总是很匆忙,下意识总认为还有第二遍看,所以看书的心态上非常敷衍。人不能总给自己留后路,如果总留后路总要依靠的话,做事情是很难做好的。
昨天边看书边把知识梳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简单记下来,我觉得很好很适合我。这样一遍读下来,虽然会稍费点时间,不过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再回头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只需要把重点的以及我还不太能理解的地方重新再看就好。
所以我感觉,任何人说的方法你得辩证地去看,必须要在实践中找到这个方法是否真的适合你,也同样的在实践中找到真正适合你的其他方法,或者该方法变通后最适宜的。
《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好处,并不是它的便签读书法,而是它让我意识到为什么我之前读书总觉得没有所得,自己是自己,书本是书本,知识与我只是个客人的关系。读书最紧要的是学以致用,倘若不能把书本的知识联系自己,结合自己的经验并且改变自己的行为的话,书本读下来其实并没什么大用。
读书的目的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同,单纯的消遣,猎奇新知识,或者找到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上大学的时候,为了看言情小说曾经看坏一个人mp4,看坏两个手机,要说看的书数量也是不少的,绝对不低于一千本,但是又怎么样呢?如果我是出于学习人家是怎么写言情的,男女主角的感情是如何互动的,人物是如何描写的,线索是怎样铺叠的,那么也许这一千本小说看下来,我也能成为一个写言情小说的高手。可事实上我是出于消遣的目的,只是单纯为了好玩而已,就是想看言情小说打发罢了,所以很多书看过也就看过了,对我并没有太大好处,反而让我的眼睛近视度更高了。
等我工作以后,为了职场拼搏得更好,不断寻找到那些能够帮助我工作的更好的书。心理学,沟通类,励志类,经济学,人际关系等等,这些书我看的也不能说少,当然也绝对不是很多,但是看完以后书是书我是我,我们二者并没有完美结合。这当然并不是书的错,在于我并没有真正理解怎样读书,怎样让书为我用的道理来。
所以说,《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有的人对他恶意的评价很低,但我认为这本书给我开启了读书实用的真正的大门。
有很多道理其实我早都听说过,比如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些话我从小就在听,可是没有用,它们并没有真正在我心里产生效果。然而这本书的作者,却用很简单很浅显的道理以及大量的案例给我讲清楚了,而且我心里愿意接受了,这也是一个契机吧。有的时候很多东西必须要随缘,没有缘分的话,即使他摆在你的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
所以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开始看书会用书中说的方法思考,这部分写的内容对我有什么用?我过去有没有相似的案例故事能与之共鸣?我今后该如何做?当然要把步骤写的详细一点。
在我看来,阅读就好像打怪物一样,你得一级一级的往上升,一级一级的往上领悟,读的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到的东西才会越来越多。读书必须是一件主动的事情,只有让你发自内心的想知道这件事情,你才可能主动积极的去读书,带着寻找答案的想法在书里读,你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我之前总觉得自己从小读的书有好多,应该算是一个会读书的人。然后我才发现其实我也只是入了读书的这个门而已,算是一个读书的初级者,并不算是读书的中级甚至高级者,不过,我会好好的读,把好的方法用于今后的读书中,慢慢来,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