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村上春树的人立马就知道,题目来源于村上大叔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为什么写这个,因为我表妹和我说,你的风格几乎都是伤感、怀旧,以后要写快乐的东西。
哈哈,快乐的时候尽情快乐去了,哪里还有时间想着记录些什么,悲伤没有出口,郁积于心,想找个地方宣泄,才诉诸笔端,如果这样想,我似乎只是为自己写作。
确实如此。其实,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大多数的人都是有写作梦的,在QQ空间,在微信朋友圈,我会读到很多精彩的文字,只是,大家不擅长于表达展示,或者,只是随性而为,没有把它当回事来坚持。我刚好脸皮厚一点,所以就发出来了,表达表达自己。还有一点就是,每个人不管有没有意识到,都是需要被承认的,也算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求,作品如果永远不问世,于作者来说必定会搁笔或陷入绝望。
这样一来,写作又不能仅仅只为自己而写了。也有理论说,如果一个作者不考虑发表,不考虑经济,不考虑一切写作之外的任何因素,仅仅只为自己而写,此圣人也。我一直觉得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都要应对,喜欢文字是绝对的,但是这些年来,一直如此努力,未尝不是想通过写作来实现财务自由,从此天高海阔、天马行空。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网络上帮别人当枪手,写网文,就是那种怎么狗血怎么编,又烂又长永远没有结局的小说,我不知道有几个人看过,说实话,我真的觉得是在浪费生命,不管是看小说的,还是写小说的,坚持了近一年,后来算账拿了近三千块稿费,比起我存在电脑中的若干随笔到处投稿都如石沉大海来说,这个是我靠写字拿的最多的一笔钱,呵呵,不过也累得够呛,每天都是要完成几千字的任务。后来还是果断不写了,累是一个方面,另外就是觉得毫无价值,也许还在祸害别人。
就我个人的人生经验,阅读能力、写作水准,我大概写不出对别人有很大帮助的东西,或者是像鲁迅先生那样,拯救国人为己任,不管过去多少年,依然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就是经典。当我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到纸上去的时候,充其量只不过使这些情感得到一种软弱无力的延伸而已,从这点来说,文字真是毫无作用?但不是这样的,快乐告诉别人变成了双倍的快乐,悲伤倾诉完之后虽然还会悲伤,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所缓解。偶尔看到一些出了名的铁石心肠的人在读到作家臆想出来的不幸遭遇时会掉下眼泪,在那个瞬间,如果我是作者,会得到安慰。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创作来源于生活,张爱玲说过一句话,作家都在忙着背叛,不是背叛自己,就是背叛别人。这样理解,所有作家的作品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本人或别人。而所有读者读到某部作品时,在内心是代入了自己的情感的。说到底,人最终能阅读和欣赏的是自己已然存在于内心的东西,不管是在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之中。
所以,我果断放弃了那种无聊的写作。当然,最终我也觉得我并写不出什么伟大的作品。我只想尽我所能,记录自己的生活。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记忆构成的,这个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忘构成的,抵抗遗忘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文字来记录。但同时,创作不完全等同于生活,需要适当升华,带给别人一定的美感,当我欣赏一处风景的时候,我很明白这处风景不是我创造出来的,但是我也知道,当它在我的笔下呈现出来的时候,如果没有我,那些树木在风中摇曳的姿态、那片绿叶浓郁的色彩、甚至那片草地的芳香,你不一定注意到,虽然它们一直存在。
总之,我为自己写,也希望能让看到我文字的所有读者觉得没有浪费时间。不过,作为作者的自由度更高些,用村上大叔的文字结尾: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