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宇宙观
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上,刻着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一句话: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我们头上的星空,也就是宇宙。
宇宙之宏大、壮美、神秘,自古至今都吸引着人类的兴趣,燃点起艺术家一遍遍美妙绝伦的遐想,激发起科学家一次次雄心壮志的探索。
据说,在不可考的远古时代,当某个原始类人猿不经意的一次抬头,注意起那片灿烂星空,眼睛第一次为宇宙的壮美而瞳孔放大,那一刻,人类才首次拥有了美感和智慧。
从小我也有一个宇宙梦,看过动画片,做梦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乘坐太空船,进入宇宙,从一个星球飞往另一个星球。
那时的我,也喜欢去逛旧书摊,每当看到诸如《探索宇宙》、《宇宙奥秘》等字眼的书和杂志,都会两眼放光。我会津津有味地研究里面那些关于宇宙星云的精美插图,孜孜不倦地阅读关于宇宙的知识。
感叹宇宙之大,之神秘,之不可理解,深深折服于宇宙的包容性和哲学性。
二、历史宇宙观
自从人类开始遥望星空,参悟出智慧后,人类对于宇宙的兴趣也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早在我国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对天象术说大有研究。庄子最先提出“天人合一”理论,后由汉代董仲舒发展为哲学思想体系。
在古人的想象中,帝国政治、王侯将相总与天体运行、出没陨落有关,甚至夜观天象也是皇家的专属活动。北落紫薇、文曲北斗、二八星宿,通通都与国家大事名人命运息息相关。
在西方世界,古希腊古罗马,更是把神话与星辰紧密联系,命名了各大星体,同时创造出星座文化。在欧洲,人们对航海术的热衷让观星这项技能得以代代相传。
布鲁诺与教会固执地争论宇宙的中心于是被送上火刑架。
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还找到了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惠更斯用高倍望远镜对准了土星,看清了土星的光环,证明土星并不是一只长着大耳朵的“恶魔”。
牛顿力学的发展更让天文学有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甚至可以通过计算,单单用纸和笔就能发现新行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横空出世,让世人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宇宙万物,空间和时间再也不是亘古不变的存在,空间尺度可短可长,时间流逝能快能慢。
当我们越是睁大眼睛看,越是看清了宇宙的真相,我们也就越发地对宇宙感到困惑。
黑洞、虫洞,坍缩和热寂,多维宇宙与量子宇宙,宇宙有边界么?宇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怪异的存在?
面对茫茫宇宙,渺小的人类一直都在迷惘。最终,困惑的我们仍然只能回到最初,探究那个根本的哲学命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到哪里去?
是的,从古至今,其实我们人类都是这样,一直迷惘于宇宙,也一直迷恋于宇宙。
三、凝望宇宙,思考自我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同样痴迷于宇宙。
年青时他曾观察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并写下观测报告,一举获得北京哈雷观测比赛的三等奖及40元奖金。另外,从初中至今,他就只订阅过一本杂志——《天文爱好者》。
在互联网大潮中的领头羊马化腾,他曾这样形容:
“互联网是不是很像一个不确定的、正在爆炸的星系?”
“微信之父”张小龙对太空也有种特殊的情结。
在他的再三坚持下,我们才能在微信登陆界面上,看到那个眺望蓝色地球的孤独小孩。
据说,这是1972年阿波罗17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在距离地球4.5万公里的宇宙空间拍的地球全貌。
地球像一颗碧蓝灵秀的弹珠,寂静安好地悬浮在宇宙之中,配上传说中张小龙的背影,代表着他三年潜心研发微信的内心的那份孤独。
张小龙说:
“我从没有见过一个不孤独的人,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可是,孤独的小孩呀,你为何要站在别的星球上,去观察咱们的地球呢?
也许,人类真的只有跳出地球,融入于宇宙本身,才能有足够博大的胸怀,去审视和理解自己。
四、星辰大海,为我夙愿
离开地球,走向宇宙,是人类自第一次抬头望向灿烂星空时就在心里生出的夙愿。
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阿姆斯特朗的左脚在月球表面轻轻踩下第一个脚印。
“这是我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说。
阿波罗11号之后,NASA一共6次成功登月。然而自阿波罗17号任务完毕后,由于太空技术耗资巨大,加之冷战结束,大国博弈和军事竞赛变得次要,人类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效益,暂时放弃太空。
此后,人类再也没有踏足过别的星球。
然而,人类的内心仍是对宇宙死心不息,我们基因深处时刻听到一种来自宇宙的召唤,呼唤着一个英雄,打破困局。
就在阿波罗17号发射的那一年,南非有一个普通的小孩过了他简单的一岁生日。
他的工程师父亲严厉冷峻,他在学校也过得并不顺心,年纪小小的他总喜欢卷缩在房间一角,内心却幻想着遨游星际。
小孩刻苦学习,长大后远渡重洋,在美国学业有成,后来更加创业成功,上市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闻名的青年富豪。
他就是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
创立paypal足够让他蜚声国际,他的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让世界为之惊艳,他投资光伏发电的太阳城公司也收获丰富,但马斯克并不满足,他从未忘记一直悬在头顶的夙愿。
当创业搭档在酒店狂欢庆祝时,他躲在咖啡厅钻研一本晦涩难懂的前苏联火箭手册;他加入民间组织“火星学会”,听说学会有个筹款项目,计划将老鼠送上太空轨道模拟火星重力,他二话不说送上支票;后来他成立火星生命基金会,酝酿着自己那惊世骇俗的“火星殖民计划”。
2002年,他在创业伙伴的不解和质疑中创立了“SpaceX”公司,他从俄罗斯搞到几枚老式洲际导弹就开始研究太空火箭技术。
如今,SpaceX公司成功发射火箭四十余次,独立研发出火箭回收技术,将火箭的发射成本降低至原来的1%,且公司研发的龙飞船使SpaceX成为继美、俄、中三国后第四个能到达太空空间站的实体组织。
马斯克计划着十年后将首批人类和基础设备送上火星,预计2040年左右,火星上将出行繁华城市,2070年左右,火星上人口将破百万,甚至,马斯克已经计划在火星上退休和终老。
在火星上,有比美国大峡谷更深更长更宽的水手谷,也有比珠穆朗玛峰高出三倍的奥林匹斯山。
这一切,我相信马斯克早已迫不及待。
有生之年,你也曾期待过能上火星,去亲眼目睹这一切宇宙奇观吗?
五、回望地球,唯一家园
韩寒在2014年他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段关于太空的深情告白。
“旅行者一号,1977年发射,经历三十六年,终于踏进外太空的星际空间。他这样孤独的漂流,只为了去未知的世界看一眼。有些人,一辈子只蜷缩在一个角落,连窗户都懒得开,更别说踏出门。你们的偶像,都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
旅行者一号如今仍在孤独地飞行,除非有外力阻挡,否则它将永远飞行下去。
毫无疑问,如今它是离开地球最远最远的人造物体。
旅行者一号上带着一张12英寸镀金铜质磁盘唱片,上面录有卡特总统的讲话、包括国语及广东话在内55种语言说的“地球向你问好”,包括人体裸体在内的115张照片和包括莫扎特的《魔笛》及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等的90分钟音乐集锦。
人类派出旅行者一号,向宇宙寄送一封最深情的表白信。
人类渴望着能与宇宙进行交互,愿意融入宇宙,拥抱宇宙,向宇宙问好,只希望能得到宇宙的一声回应,一次认同。
这样好让我们确认,我们不是宇宙的孤儿。
最后来看一张照片。
1990年,当旅行者一号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NASA命令它回头看一眼,拍下这张著名的照片,照片中用蓝色圈住的小白点,就是地球,我们迄今为止唯一的家园。
天体物理学家及作家卡尔萨根曾就这照片发表过一段著名讲话:
我们成功地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到一个小点。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过的人,都在这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一切欢喜与苦难,数千个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着,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和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者,每个传道授业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天皇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地球是这个浩瀚宇宙剧院里的一个小小舞台,想想那些帝王将相挥洒出的血河,他们的光荣与胜利只为成为这小点上一部分的短暂主宰。想想栖身在这点上一角落正受着万般苦楚的人,他们也不会知道另一角落也同样有一批受苦的人。他们有多常发生误解?他们有多渴望杀死对方?他们的敌意有多强?
我们装模作样,我们自以为是,我们错以为自己在宇宙中有多重要,这一切,都被这暗淡的光点所挑战。我们的星球不过是被漆黑包裹的宇宙里的一颗孤单的微粒罢了。
人说天文学让人谦卑,对我来说,没有比这张照片更好地去展示人类自大的愚蠢。同时,这张照片也告诉我,我们应该更亲切和富同情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更加保护和珍惜这暗淡的蓝点,这个目前为止已知的唯一的家。
在美国硅谷的某个夜晚,埃隆马斯克刚看完厚厚的计划书,是关于2018年SpaceX准备将两名私人旅客送上月球轨道的工程。
这是SpaceX最新的利润增长点,收益将继续支持他实现他的“火星殖民计划”。
他抽了口烟,尝试用肉眼遥望硅谷的夜空,希望能辨认出一些简单的星座,但可能因为城市的灯光,或者城市的污染,他最后还是放弃了。
他回到床上,闭上眼睛很快地睡去。
脑海里,他指挥着一只庞大的宇宙舰队,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
全文完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