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读影记】的第一篇文章,我原本計劃從中國默片時代的經典《神女》(1934 阮玲玉主演)開始寫,剛好《神女》2017年終於完成了國家電影資料館備存膠片拷貝的數字化藍光修復,而我也收存到了這個極其驚艷的版本。之後我在調配2017年最新修復的米高梅《太陽浴血記》(1946 美國)藍光版對應的央視經典國語配音的過程中,想從外國的經典名片開始寫…… 不過最後,我決定先從這部《羅馬之春》開始我的這個嘗試。
這部女性題材角度的電影,講述的是一段從開始到結束的紅塵迷亂。而耐人尋味的是,故事最終并沒有結束,而是進入了另一個在開始與結束之間險象環生疑影重重的交疊中。那種令人不安和猜度的窒息感,揉攪著某種期待,也預示著某種毀滅,沒有人能猜測出斯通夫人那支煙最後是如何熄滅的,也沒有人知道最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個人的獨角戲
—— 費雯麗(Vivien Leigh)的羅馬之戀
《羅馬之春》對於現今的時代來說,仍然是有現實批判意義的。這個時代從來不缺富有的不再年輕的女人,也同樣滋生著在金錢和慾望的利益交換中吃青春飯的男人,在兩性的情感天平上,女人對愛的渴望往往帶有無法自拔的佔有欲,尤其是像斯通夫人這樣還有幾分風韻的高端婦女,就更加容易在現實中迷失和遭遇挫敗,畢竟,金錢,並不能換來真正的貼心和溫暖,更買不來愛情。現實是現實的,也是殘酷的,感情終究是一場複雜的纏鬥,不再年輕的婦女,別動不動就“因為愛情”,在所有“艷遇”面前,女人,需要留給自己一點優雅的退路……
《亂世佳人》和《 魂斷藍橋》,斯嘉麗與米拉,兩部永恆的電影經典留駐了兩個傳世的銀幕形象,也讓全世界記住了這個被邱吉爾譽為“上帝的傑作”的英國籍好萊塢巨星。她的美貌、氣質、才情和演技,讓她成為全世界最唯美的女人。完美總是易逝的吉光片羽,時光與命運終究吝嗇上天的恩賜,再美的女人,都會遲暮…… 於是,費雯麗的銀幕形象,成為一種神話式的記錄。
費雯麗等到斯嘉麗這個命中註定屬於她的角色,已經是大器晚成,年近30。隨後的《魂斷藍橋》,她的演員生涯也在戰火紛飛的大背景和情變婚變的小背景下跌宕起伏,大起大落,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這一時期,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但這並沒有影響她的藝術創作,在田納西的《慾望號街車》中,她的精神分裂內質和病症讓她在演繹布蘭奇這個神經質的欲海奇女子時游刃有餘,憑藉《欲望號街車》,她再度奪得奧斯卡影后,她的演技,讓她成為兼具美麗和實力的世界級巨星。
而隨後將近十年的時間,她幾乎絕跡,她遇上了勞倫斯奧利弗,成為了王子最忠實的仰慕者。其間,她只演過一部反響平淡的《孽海情潮 The Deep Blue Sea (1955)》。當1961年《羅馬之春》上映,她已經是一位五十歲的老女人,她與奧利弗也走到盡頭。女神真的老了,當時光奪去了她臉上細緻的光澤,作為一個演員,她開始去適應著用本色還原一個真實的角色所應呈現的自然和態度。在《羅馬之春》裏,在這座3000年歷史的古城裏,她用最坦然的心態和情感,上演了一次人戲合一的悲情“艷遇”。
《羅馬之春》可以算是費雯麗的獨角戲,演技老道的她,儼然已是一派除卻巫山的嫻熟。在電影中,每一個眼神和表情,都與人物無痕對接,甚至連走路的姿態和步伐節奏的控制,以及手指的表現力,都展示出一個實力派演員的不凡演技,而在心理層面的信息傳遞上,費雯麗的演繹也細緻純熟,可以說,整部《羅馬之春》幾乎是她的一部內心戲,也是一個人的獨角戲,這也是這部電影尤其引人入勝的地方。
✪ 鑒碟 ✪
《 羅馬之春 》—— 高檔小區外的《欲望號街車》
《羅馬之春》中的費雯麗,不再年輕貌美,但卻依然心高氣傲,在羅馬貴婦圈子裡,她的金錢和殘餘的“尾韻”,讓她對青春有一種不服輸的自持,這也使得一些想利用她的“美麗”資本拉皮條的羅馬“貴婦”們樂於吸附在她的身邊,成為這條金錢與慾望絞纏的食物鏈上最醜陋的毒蟲……
《羅馬之春》就像另一個版本的《欲望號街車》。雖然表現的時代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與外部的聯繫也有著更多的差異,但在人性的批判和價值的審視上,都有異曲同工的殊途同歸。《欲望號街車》在劇情上是男強女弱的角色構造,馬龍白蘭度戲劇舞台式表演訓練出的氣勢,多少令費雯麗的發揮處於一點下風位。
在那個破爛街區裡的蝸居中,神經質的布蘭奇找不到生活的信心,也得不到史坦利的欣賞,對男人和愛情失去興味的她在孤芳自賞的恐懼中尋找著刺激和最後的依傍,卻最終被慾望的暴力所蹂躪和吞噬,一個已漸老去的獨身女人,在異性的氣息壓迫中是脆弱而神經質的,那些不可告人的慾望,在試探和挑逗中被現實無情地踩在腳下,化為了齏粉,被慾望號的街車反復碾壓,直至徹底消失……
而這一次,時間和地點都改變了,但卻重演著一種相同的殘酷,在西班牙階梯上的豪宅裡,斯通夫人可以隨時眺望羅馬的風景,可以呼朋喚友地開派對,可以用手裡的金錢換取年輕帥哥浪漫的“愛情”……其實,這也是另一種殘酷的“致青春”,鏡頭背後有更多隱蔽的虐情有待你抽絲剝繭……
羅馬,曾被奧黛麗·赫本與格里高利·派克的《羅馬假日》演繹得浪漫無比。這座被噴泉和雕塑裝點的古城,因為這部電影,煥發出嶄新的魅力,成為浪漫愛情的某種象征。
而幾年後,公主和記者曾經攜手流連的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卡比托里奧(Capital)市政廣場,留給《羅馬之春》裡斯通夫人的,卻是一種慘痛的浪漫。無盡的漂泊感與空虛感,滋生著可怕的情緒,讓這個故事徹底走向了毀滅般的結局。原来,羅馬沒有真愛,沒有救贖,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用和拋棄。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不歸。
故事的現實性有一種令人窒息的殘酷,斯通夫人的結局讓人不免歎息。遲暮的美人,終究在羅馬的春天裡迷失又清醒了,但最終還是遁入一種迷失中,孤獨的漂泊是那樣的與現實格格不入,就像斯通夫人只想沉醉在兩個人的世界裡一樣,但現實令這種摻雜了金錢與利益的“愛”終歸無疾而終……
費雯麗在羅馬春天里的凋零感,讓好萊塢似乎也難以接受其一手打造的銀幕寵兒在電影裡被如此蹂虐,《羅馬之春》獲得的關註不及《慾望號街車》,該片的藍光修復也至今未列入好萊塢經典老片的修復計劃。該片表現的這種意欲超越現實矛盾的“愛情”也一直是毀譽參半,但作為費雯麗留給世人的最後的作品,其價值已超越商業本身。
一個需要愛和被愛,祈求用金錢去擺脫寂寞獲得愛情的女人,是否值得同情呢?電影沒有做出價值定論,但故事已經呈現出對人在精神層面“漂泊”的深刻憂慮,而這種憂慮,是帶有批判性的。斯通夫人的想法很簡單:”我只需要三、四年的快樂,之後我很高興被人割破喉嚨。”這或許也代表了在財富中享受孤獨的靈魂們最卑微的渴望,但財富能真的換來你想要的任何東西嗎?
小區外的街車依然在固定的時間穿過,你的慾望也依舊在黑暗中掙扎……
✪ 賞析 ✪
來吧!今夜的羅馬不設防……
——《羅馬之春》的看點與留白
田納西的作品在好萊塢一直都備受青睞,但其作品也有鮮明的局限性,幾乎全部都是問題女人和問題男人糾纏不清的愛慕關係,那種神經質的歇斯底里和絕望哀傷讓人往往容易沉迷于他製造的情緒癲亂中,并從中感受戲劇的美學意義在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啟示。
看點
在好萊塢製片人看來,費雯麗和田納西的作品之間有一種共通的絕望氣質,這種不可多得的神韻,甚至超越了同一時代的伊麗莎白泰勒等好萊塢女星。從這一點上來說,費雯麗版《羅馬之春》確實占了優勢。 除了費雯麗的演技,該片的男女主角的老少組合,也令影片增色不少。
【1】不再美艷的費雯麗
這是完全靠演技的片子,因為,她不再是20年前的瑪拉。從《羅馬之春》開始,她正式確認了自己的年齡和演技,不再害怕皺紋和眼袋帶來的遲暮之哀。這部電影中,費雯麗雖然每一次出場都是名牌套裝和奢華珠寶加身,但造型化妝都很自然,儼然就是一個想要抓住青春尾巴的老女人。
你看到的是那種歲月打磨出來的成熟氣質,而不是靠化妝和打光營造的“滄桑”,而她的眼神和全部的動作表情,都與人物融為一體,具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雖然故事並不十分吸引人,但這樣的表演依然是看點十足。
由於費雯麗在《羅馬之春》中的演技發揮進一步確立了其性格演員的商業標籤,1965年,費雯麗應邀出演《愚人船》,擔任女主角。51歲的她在片中飾演一位美國南方的遲暮美人,這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電影分別在1965年7月和11月於美國和英國上映,票房成功,而且獲得出色評價。
【2】一部講究色調的電影
明星、構圖、氛圍、影調、色彩…… 作為一部60年代的彩色電影,《羅馬之春》充分運用了“古典”的唯美概念,整部片子那種古羅馬宮闈式的光影中的鮮亮,明調中的黯澀,高貴中的低微,低微中的高傲,肆意地糾結在片中。
似乎,有一種窒息的快感讓你在這樣的春風沉醉的夜晚飲鴆止渴,但那濃重影調里的古羅馬殘垣和現代都市裡鬼魅的霓虹,卻又百結愁腸地讓你在古典與現代的視覺衝擊中心痛欲裂。
所有斑駁的濃郁,都在隨時出現的陰影中搖曳,就像斯通夫人漂泊的內心。所有神秘的柔光,都散發著古羅馬聲色犬馬的古典情慾暗示,就像保羅小麥色的肌膚,令人有點意亂神迷。或許,這也正是田納西所獨有的一種戲劇張力,而只有費雯麗的“本色”表演,才會令這樣的情緒得到最完美的“詮釋”……
【3】老戲骨與小鮮肉的魅力組合
1961年,費雯麗重返闊別六年的銀幕。這一次,經歷了與勞倫斯奧利弗的婚姻變故,她帶著創傷和對藝術的摯愛,受邀演出改編自田納西威廉斯唯一的長篇小說《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 羅馬之春》的電影版。本片由初次獨立執導的舞台劇導演何塞·昆特罗(Jose Quintero)執鏡操刀,這也是他較有影响的電影作品。
男主角保羅的扮演者是當時未滿24歲的沃倫比蒂,一枚好萊塢最亮眼的鮮肉帥哥新星,剛剛演完《天涯何處覓知音》的沃倫比蒂再度成為力捧主角,何塞·昆特罗的眼光也是別具一格。
雖然沃倫比蒂有著那個年代最迷人的青春魅力,表演尚不成熟,甚至被指保羅的演繹是馬龍白蘭度的“模仿式翻版”,但卻依然給人留下不俗的印象,當然,這與費雯麗的“幫扶”密不可分。
為了襯托沃倫比蒂,片中費雯麗戴上一頂亮灰色的假髮,并採取了自然的化妝,真實還原了斯通夫人這位50歲半老徐娘的內在魅力和外在感覺,整體上與電影的風格十分搭界,也非常符合田納西小說中的人物設定。這本來就是一出美麗遲暮的“艷遇”故事,因此費雯麗臉上的歲月痕跡,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那紫羅蘭色的眼睛被皺紋包圍,那細瘦的柳腰已出現微隆的小腹,依然是弧線優美的唇角,但郝思嘉俏麗明媚的笑容已成昨日黃花……
【4】60年代的時裝大秀
好萊塢的電影一向在服裝設計上極盡講究,也是有錢任性。30年代的美國電影,女星們的各色長裙禮服已經是時尚的引領。而這種大國時裝風範一直得以延續,并成為美國電影的重要標誌。在《羅馬之春》中,這一奢華得到更加藝術的發揮。費雯麗的服裝涵蓋了帶有職業(舞台劇演員)風範的西裙套裝,休閒騎馬褲,晚宴拽地長裙,古羅馬風的披肩晚禮服,參加不同約會穿的套裙披風等等,就連睡衣也都十分精緻…… 這些服裝顏色從純白到深黑,從鮮紅到绛紫,從藕合到翠綠…… 宛如一場時裝盛宴。
這種時裝大秀的鏡頭魅力,可以說是《羅馬之春》的一大看點,而這些華服搭配上費雯麗爐火純青的演技,更讓這殘酷青春物語散發出無以替代的巨星魅力。
其實,當時她的心理狀態與Mrs. Stone十分類似,費雯麗將個人的人生經驗與電影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穿出了這些衣服的故事內涵,而她性格中那種隱藏的脆弱和堅強更在影片中得到了絕佳展現,相當感人。
《 羅馬之春 》1961年底由華納電影攝製發行,作為一部文藝片,影評好壞參半,但對於費雯麗出色的演出,影評界和觀眾均給予了一致的讚賞。
留白
開始·結束·開始·結束?……
就像羅馬留存下來的的廢墟一樣,西班牙階梯上的豪宅,已經被歲月剝蝕得空有奢華的殘垣,那扇衰老而破舊的木門,隨時向毀滅敞開,就像她的內心和身體,已經在春天的冷風中失去了熱度…… 那被輕蔑地丟棄了的愛情,像春風一樣飄忽地離她而去,再也無力喚回,此刻,她已無所畏懼,甚至期待死亡……
青春散場,演出謝幕,羅馬,今夜是不是一個有愛的城市?
經歷了失意與背叛的老女人,獨自坐在孤寂空曠的房間裏,突然,她站起身,拿出大門鑰匙,用繡花手帕包好,徑直走上陽臺。
樓下的街燈,照著一個同樣孤獨的身影…… 那個躑躅羅馬街頭的帥哥,常常徘徊在她的樓下,總是在那仰頭望著她,似乎,在等待着什麽……
影片最後,站在陽臺上,她把房門鑰匙丟了下去。今夜,月光如水,而這個神秘的帥哥,會給她帶來一種怎樣的開始或結束呢?
卸掉矜持的偽裝,她回到客廳坐了下來,點燃了一支煙。她,忐忑地望著門口。此刻的斯通夫人有點期待,有點悸動,有點恐懼,有點…… 所有的情緒都寫在她的臉上和夾煙的指尖,她,是費雯麗嗎?或許,費雯麗已經不需要表演,每一個人,都是內心戲的主角。哦,保羅…… 她眉頭輕輕蹙了一下,瞬而又隱隱地舒展了。她或又想起了奧利弗?那個她總是仰望的男人,如今,他已離她遠去。
在斯通夫人看來,愛情,就像張開血盆大口的怪獸,男人,總是歸屬於青春的,金錢對於女人來說,並非萬能。女人,除了美貌和身體,其實一無所有。那麼,來吧,今夜的羅馬,不設防!
門,打開了,那確是一張俊美的臉,有點寒酸,有點邪痞,有點青澀,似笑非笑的嘴角,甚至有點——猙獰……
而斯通夫人泰然自若、毫無懼色……
他,慢慢走近斯通夫人……
此刻,電影配樂變成了一陣陣急促的弦樂……
“我只需要三、四年的快樂,之後我很高興被人割破喉嚨。”
這句話,似乎在黑暗中再度幽然地響起……
或許,沒有了最終的這樣一種“結束”,《羅馬之春》在藝術上真的有點泛善乏陳,而這樣的結局也正是該片重要的“看點”。也許,這是一種結束,也許,這是一種開始,但結束與開始在詭秘的影調中讓你讀不出任何線索性的內容,這個男人為什麼要跟蹤斯通夫人?直到最後,依然是一個迷……
2003年,《羅馬之春》重拍,但新版做了較大的改變,而且,1961版那種古典的色調蕩然無存,只有現代的氣息和大片模式的排場在接續一段老舊的故事,也許,有些東西,本身就是一種唯一,就如1961年春天,在羅馬的費雯麗。
【视觉·读影记】|《罗马之春》連載鏈接:
【视觉·读影记】|《罗马之春》: 我的春天從愛你開始……(3-1 薦賞篇)
【视觉·读影记】|《罗马之春》: 費雯麗的“羅馬假日”……(3-3 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