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沙发上看手机,眼睛极度疲劳,感觉自己已经懒成一滩泥,浑身的肥肉,却也不想动一动离开舒适的沙发去健身……
看着满屋子的脏乱差,你感觉头有点大,收拾起来好麻烦啊!于是明日复明日,继续乱下去吧……
明知道自己这样不对,却根本对自己无计可施,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如何才能让自己不再懒惰,拥有更积极的人生?
大脑的行为原理
我们如何做才能告别这样的自己?可以追溯到我们大脑的结构和人类的行为特点。
大脑是由执行决策和进行自动行为模式识别的两部分组成的系统。前额皮层的管理功能相当活跃,反应灵敏,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意志力)。基底神经节的自动功能不仅强大,而且效率高。它们节省精力,无须持续监督就能处理各种任务。
这句话怎么形象地说明呢?每个人基本都习惯了早上起床就开始刷牙洗脸,不会为此过于纠结。这个行为就是基底神经节在起作用,因为一件事一旦成为习惯,就不会运用到前额皮层的管理功能,也就是这件事已经上升到潜意识的层面。前额皮层往往会在我们做一些临时的决定时起到很大作用,比如今天晚上我是去逛街呢还是在家里写论文。
我们做一件事,往往要动用两种能力——动力、意志力。
运用动力
比如你想要去锻炼身体,很可能就动用到动力。但如果你想要激发出锻炼的动力,你想锻炼的意愿就要比做其他事情比如吃薯条和看电视的意愿要强烈,锻炼才可能成行,所以利用动力做事是有比例的。十次里你可能只有两次有足够的动力走出家门,到健身房去锻炼。
启动意志力
有些人做事情喜欢制定时间表,然后根据时间表来实施行动,这样的话行动效率比完全运用动力行动的效率和成功率要高一些。但是意志力也分强弱,而且一个人的意志力要受五个方面的影响,这五个方面分别是:1努力程度2感知难度3消极情绪4主观疲劳5血糖水平。当你需要付出较强的努力程度、感觉任务比较难、当时情绪比较消极、开始任务前已经感觉疲劳或者血糖水平较低时,你完成任务需要消耗的意志力就比较大。
克服懒惰的机制
因为人类的大脑往往是抗拒改变的,但是采取一个小到不可思议的目标,只消耗极低的意志力,让大脑以低成本启动。大脑还没来得及对这个行动产生抗拒的时候,行动就已经发生了。那么当家里是脏乱差的,但是做完这些工作你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这个工作量使你的大脑非常抗拒,导致动力和意志力都不足,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个时候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只要把内裤洗了晾上就可以了。于是奇迹可能就发生了,你洗了内裤,又想把梳妆台收拾了,于是一点一点,家里整洁了,你去看看时间,哇,一个小时过去了。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跟事物的行为规律有关的,因为想要一个静止的事物动起来,要克服静止的惯性的,同时想要一个运动的额事物停止运动,同样也要克服运动的惯性。这就是克服懒惰的有效办法。
我想要更积极的人生
如果仅仅告别懒惰还不够,你要拥有更积极的人生,就要不断跨越舒适区形成更好的习惯,使前额皮层在你的积极行为中发挥更小的作用,而让基底神经节掌控你的行为。
这里我们引入微习惯这个概念。首先设立目标,比如你想让身体更健康,让自己形成每天运动的习惯。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非常简单的目标,无论如何都可以完成,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当然在做完一个俯卧撑以后,你可以做更多的运动,但只要保证完成一个俯卧撑就可以了。一段时间以后,每天做一个俯卧撑(运动)就像刷牙洗脸一样,成为你新的习惯。
同理,扩散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你要提升哪个方面,就在那个方面突破舒适区一点点,坚持一段时间,直到成为习惯,循环往复,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直至有一天,你也会惊讶于自己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