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章我们讲了整体学习法的步骤一:知识的获取。总的来说,这些知识可分为五类:零碎类、观点类、教程类、具体类、抽象类。
第二篇我们讲了步骤二:知识的理解。对应的有三种方法:比喻法、内化法、图表法。
接下来我们继续往下看。
(三)知识的拓展
我们刚开始介绍整体学习法时,把学习一门新知识比喻成建造一座新城市,前面的步骤一、二都是进行城市内部建设,而知识的拓展这一步则是建立该城市与其它城市之间的通道,要使水路、铁路、公路、航路畅通,才能使你建造的这座新城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实,知识的拓展就是用已知的知识去理解未知的,让它们进行互动,产生链接。
这已知的知识不一定非要有多精通,比如,我们小学所学的语文和数学就算是两座城市了。在你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可能想到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英语和语文是相通的,它们都是一种语言。你可以把小学时学习语文的方法迁移过去,再加以适当优化,就是一套很好的英语学习法了,而且很适合于你。
知识的迁移、重构和关联,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非常重要。你或许会说,这种拓展法我知道,然而并没啥卵用。其实,你只是知道而已,真正去拓展的又有几次呢?
作者说,如果你每遇到一个新知识,都有意识的去拓展它,最好形成一种习惯,这会使你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四)知识的纠错
中学时,我们每学习到一个新知识,老师就会让我们做相应的练习;学习完一章新内容后,有相应的测试。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查缺补漏。其实,这种查缺补漏,用当下很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有效反馈。
没有反馈和测试,你不知道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好,改进就无从说起。
作者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纠错,就没有进步,这是不可省略的环节。
(五)知识的作用
我们学习知识有什么用?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很纠结的一个问题。只有弄清楚知识有什么用,我们才有更好的动力去学习。
小时候,我们问老师,学习有什么用,它们会说学习能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学习能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是非常模糊的答案,我们压根没听进去。
现在,我们来看看知识具体有什么用。
01 筛选人才,分配社会资源。
高考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进了清华北大,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进了专科和社会底层。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接下来的几年能获得怎样的成长资源。
有时候,你必须去学习,因为那是你进入更高社会阶层和获得更好学习资源的捷径。
02 看世界更清晰、更明白。
小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昼夜之分,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学习了地理知识后,我知道了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同时它还自转。面向太阳的一面便形成了昼,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了夜。其次,因为太阳直射点只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便有了春夏秋冬。
如果没有学习地理知识,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这些道理,只是傻傻地度过每一个白天和黑夜,春夏和秋冬。
其它知识也是相似的,它让我们更清晰、更明白地看懂这个世界。
03 知识真的是有用的。
小时候,我看到老爸接电线,看着很害怕的样子,怕被电到。
后来初中学习了物理知识,就慢慢地自己也敢接了。
李笑来老师好几次强调过数学在商业上的作用是巨大的,或许就是因为他把数学知识用到了赚钱上面。
只要你真正学懂了,其实很多知识,在生活中是真正有作用的。
04 知识在未来有啥用,现在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现在自媒体相当火,很多人愿意为知识付费,也有有很多人为此赚到了很多钱。之前如果你说学习知识没啥用,而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时你会觉得自己原来真是太傻了,可是已经后悔莫及。
有时,你不知道你现在所学的知识在未来到底有啥用,但是当你处于未来的某个场景时,不自觉的与之前你所学的某些知识结合起来,你会感觉非常庆幸,会感谢之前努力的自己。
总结:
最后我们来归纳一下,整体学习法共分为五个步骤: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利用。
(1)获取五类:碎片类、观点类、教程类、具体类、抽象类。
(2)理解三法:比喻法、内化法、图表法。
(3)拓展。
(4)纠错。
(5)知识的作用:①筛选人才,分配社会资源。②让你更清晰,更透彻地看世界。③知识真的是有用的。④知识在未来的作用。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这些步骤并不怎么样,见得多了。其实,就因为简单,所以没几个人真正实践到位,所以导致了我们和学神之间产生了那么大的差距。
其次,我们学习效率不高,可能是因为我们省略了整体学习法的某些步骤。我们应该把忽视的步骤补上,薄弱的环节加强,这样,我们的学习效率定会大大提升。
传送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