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个秀才乘船渡江,船上只有船夫和秀才两个人,船夫摇着船行驶在江面上,秀才问船夫:你会唐诗吗?船夫说:我不会。秀才哈哈大笑,说:那你的生命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一了。
过了一会,秀才又接着问,那你会宋词吗?船夫接着摇摇头说不会。秀才又哈哈大笑,说那你的生命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二了。
又过了一会,船底板漏水了,船慢慢的要沉入水中。这时,船夫问秀才你会游泳吗?秀才摇摇头说不会。船夫哈哈大笑说,那你的生命已经失去三分之三了。然后船夫转头跳入水中,滑向岸边逃命去了,秀才这回傻眼了,只能在船上苦苦挣扎,最后落入水中淹死了。
看完这个小故事之后,你都想到了什么?想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这里我谈一下我的感悟,仅代表自己观点,如有不完善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人是有固有认知偏见的
要说道固有认知偏见,那么首先要理解认知这个词的含义,我们来看一下百度百科上给出的解释。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认知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一种产物。一般说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联想、思考)等都是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是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使客观表现在主观中。
既然认知是一个信息、知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那么认知的高下就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你信息或者知识的来源多少、质量好坏等,另一个是你的处这些知识、信息的理能力。
信息或者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你关注的事物中来,从你生活的环境中来,从你接受的教育中来,从你的亲身实践中来,从你的人生经历中来,从你能够获取到的一切的信息输入中来。
那么人们有事怎么样处理这些信息的呢?这就捡高下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信息的处理、消化、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简单的单线程处理,线性输出,基本上不经过思考。有的人是多线程处理输出,也只是简单的对比。更高级一点的是经过逻辑判断之后,在输出。再高级一点的,整合脑海里的所有大数据信息,辩证统一从更高维度看待问题,处理和分析问题。
从对上面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认知是从他自身出发,整合所有他能够获取到的所有信息之后,经过他能够达到的最高处理水平的处理,最后的出来的判断。
正式因为人的个体化差异,人所获取到的信息和处理能力的差异,导致了人认知的局限性。人的认知有局限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有时意识不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从人类进化到今天,形成了人类固有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超自信的特质,这使得人类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文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鲜的事物。
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超自信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造成了人认知的固有偏见。人总认为自己知道的多,懂得多,自己的判断才是对的,对他不了解的人和事物,往往会有偏见。
在回到我们开头说的那个故事,在秀才的认知里,能够朗诵唐诗、吟唱宋词、做文章、写奏折,那才叫人生,那生命才有意义,因为他从小就是从读书识字、十年寒窗这个环境中走出来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与四书五经等这些经典书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的固有观念。
对于船夫来说,从小在水边长大,看着大人们开船渡客维持生计,天天耳濡目染的都是如何划船、如何在恶劣水流中逃生等等,对于他来说,能够拉到生意,能够在水面上安全活下来就是他的认知,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认知可以有不同,可以有高下,但是没有好坏、对错。对于超出我们认知范围之内的,应该抱有一种学习的态度,而不应该是偏见甚至是歧视。如果秀才能够更包容的对待船夫,没有太多认知上的偏见,甚至是语言和行为上的歧视,我想船夫也不会见死不救,秀才也不会因为固有偏见而丧命。
其实,我们人类是很渺小的,我们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的认知相对于浩瀚的宇宙,也不过九牛一毛。我们知道的是这么的有限,我们未知的是那么的无穷。对于未知,我们应当保有谦虚、学习的态度,莫让偏见成为束缚你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