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刷爆朋友圈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就像是投入湖中的鹅卵石,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涟漪,被当时称为最具情怀的辞职信。
不久便受到了无数采访的邀请,基本都是在问她,你是如何做到这么潇洒能够放下一切的。不熟悉镜头的她在拒无可拒的情况,轻描淡写地说:我的简单,你们做不到。
“那些羡慕我的人,想住大房子,开好车,想吃好的穿好的,就不要羡慕我了,因为我的简单你们做不到,还是安心工作,走自己的路吧。”
时隔两年,现在这位老师和在旅途中遇到的他,在云南一古镇的小巷中租下了客栈,一屋,两人,三餐,四季。一切岁月静好的模样。坐看云卷云舒,镜看花开花落。淡季时候仍然选择旅行。
现在顾少强老师有了自己的孩子,有记者问她,有了孩子,有了牵挂,如果有一天还想去外面看看的话怎么办。她的回答也很简单:“那就去啊,你在红尘中打滚,我仍然能在自由中远行,世界那么大,我还想带着孩子去看。”
记者问这个问题的角度,已经说明了这是两个世界的人。
顾少强老师辞职信上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很好诠释了,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人们对自由,对理想,对情怀的憧憬和无可奈何,而这种无奈归根到底并不是环境所迫,我们反倒更像是在作茧自缚。
我们总是对生活有过多的要求。比如,我要是月薪过万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我要是当上部门的经理就可以安心了,我只要买上好车并且在拥有一套房,我就一定能过上了幸福的人生,等等之类的场景,你是否感到很熟悉。
我们总是觉得我只要达成某个目标,我就可以怎么怎么的了;我只有得到了什么,我才够得到快乐。
我们总是习惯给自己戴上重重的枷锁,然后缅怀过去,憧憬未来,希望改变外界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你失去的反而可能更多。
在你怀念过去憧憬未来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此时此刻的你没有了存在感,或者说,此时此刻没有让你感到过多意义和价值,只是为了实现未来的你的铺垫,现在的你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而造成这一切的并不是别人,而恰恰是你自己。你并没有好好体会自己当下的存在。换句通常的话说,你没有活在当下。
First you hate 'em, then you get used to 'em. Enough time passes, gets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你活在过去,活在未来,但是不在现在。
当你此时此刻没有了“我”的感受,你现在就已经不能算是你了,而是一种莫名的存在。禅宗会对此当头棒喝“主人翁何在?”
当你失去了活在当下的感觉,你就会像飘落进溪流的叶子,随波逐流。你会开始抱怨很多东西。你会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对这个世界茫然无措。不知从哪来,不知要去哪,不知道自己是谁。看着岁月年华这么一天天逝去,留给自己的只有空虚和无奈。
这里我想给大家讲另外一段故事。一段采访米开朗基罗的对话。
“How did you creat this most amazing masterpiece,David?”a journalist asked."It was easy.I saw this huge piece of marble,and in it I saw David.All I needed to do was to chip away the excess stone,to get rid of the marble that shouldn't have been there.And when I got rid of this excess stone,there was David"Michelangelo answered.
“您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样的巨作的?”记者问。“很简单,我在石场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只是把多余的部分凿下来而已,还原了大卫本来的模样”米开朗基罗说道。
其实我们人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无形中一步步被所在的时代,社会,文化给重重包裹,对自己越来越陌生,很少真正静下心来去倾听我们的内心深处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我们习惯了忙忙碌碌的上下班,习惯了拖着疲惫的身躯晚睡早起,逃避着让自己不去想更多,因为之前的经验总是告诉你:想这些都没有用。在心理学这种现象有个词汇,叫习得性无助。
我们会慢慢觉得自己是茫茫人海中渺小的一部分。而不是认为世界是由我,和像我一样无数个体共同聚集而成的。虽然这两句话很像,但是却代表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前一种认知会让你失去了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而后一种会让你感到每个个体,包括你我,都是很重要的。
当你能活在当下,时时刻刻都能够保持对自我的感知。你终会发现人其实是自由的。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下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这个世界并没有逼迫你做什么,你也无需觉得自己必须做什么,不得不去做什么。
你其实就是你自己,并且属于你自己,你是个自由的人,一个自由的个体,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并且学会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才是拥有成熟人格的表现。
你可以通过问这么几个问题来探寻未知的自己:
1.你有哪些优势,特长和天赋是一般人做的都要好的?
2.你喜欢做什么?What makes your heart sing?做什么能让你能够全身心投入进去忘记了时间的飞逝,同时感到内心的淡淡的喜悦?
3.什么事情是和你核心价值观相符的?觉得可以义无反顾地为之奉献这一生。
当你问自己这几个问题的时候,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大脑,它会慢慢地呈现出你在这个世界真正的位置。应该做什么和被召唤做什么往往是不一样的。除了我的一己之欲外,世界究竟需要我做些什么?你的才华,特质,价值这三个因素和这个需求结合起来,构成了你的使命感。
有时候这些召唤并不会让你觉得更方便,更容易,更多时候充满了挑战性,但是却触发了你内心深处对此的期待和渴望,会让你感到此时此刻的鲜活的生命在绽放。
很多人过着应该过的生活,荣耀,权利,赋予,这些也是很重要的价值和目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成就导向的。
在这不满3万天的人生中,我们人生需要做什么,去问这个问题,比这个答案更重要。没有人能帮助你,只能靠你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不管你现在多大年纪,生活其实有无限可能,选择自己要过的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明心,才能见性,问心,直至无愧,心安,方可理得。
最后套用一下《肖生克的救赎》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You know 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