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过剩的时代,买买买的剁手党,忙忙忙的工作,贵贵贵的房价,匹配起来就是拥挤的空间和凌乱的生活。
我们重视职场能力,重视时间管理,重视学前教育。顾着工作,顾着自我,顾着孩子,好像已经分不出时间和精力再顾着家?家应该是交给父母打理的吗?空间是阿姨安排的了的吗?
以前并不知道还有整理师这个职业,单单整理衣橱这一件事,如果想要做好,不仅仅要懂得整理收纳,还必须懂得空间规划、衣橱设计、CAD制图、衣橱材质结构、空间改造方法、服装搭配、整理用品的选择与不同的应用、品牌知识、视觉陈列、奢侈品养护、时尚流行趋势等等。那么叠加一个全屋整理,感觉更像是生活的导师。
所以整理师绝不是会收纳的高级阿姨,他们是引导客户看到盈亏,看透生活,看穿欲望的人。他们可以通过归置物品,整理生活;通过展示物品,控制欲望;通过扩展空间,让时间给留存以答案。
卞老师和留存道不同于日式的、美式、德式等整理,是基于她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深刻认知,深挖中国家庭房间混乱的症结所在,从根源思考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迁移。
又提到梁漱溟先生的那个经典论:我们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到人和人的关系,最后是人和内心的关系。曾经风靡一时的断舍离,刷新了多少人的三观,可是就算看透了断舍离,却收拾不出自己的家。因为梁先生的理论,顺序不能错,我们没有解决前两个关系,很难跨度到精神领域的内心境界。
人,物,空间,就可控程度来说空间是最稳定不易变的,所以从空间开始入门收纳,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起始。同时通过空间控制物品的数量,进而通过数量控制人的欲望。让收纳反哺内心。
有多少人光鲜亮丽的着装背后,是翻翻翻翻不到的衣柜;有多少人沉鱼落雁般的妆容背后,是重复重复重复差不多的口红;有多少人物质富足的背后,是多多多多到数不清的“小卖铺”。断舍离,不是扔扔扔,是平衡的住物质和内心。留存道,不是囤囤囤,是珍惜现在拥有,接纳时间沉淀后现在的自我。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扔,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留,但是经过了呈现—留存—沉淀—决定去留,这一过程,一切都会变得了然于心。
通过整理物质去整理内心,如果为了一时的整洁,物品可以扔扔扔来达到简洁,但是内心没有处理好和物质的关系,那么最后还是只能通过买买买来再次充填我们的欲望,但是所谓“欲壑难填”,空间依旧会复乱。所以,通过空间(这个表象)的整理,来达到梳理生活和探究内心需求的目的,才是整理的升华。
收纳,绝不是变相的买买买盒子;空间管理,更不是扔扔扔和加加加的极端分化;物之留存,自有其道,要先学会留存,才能自现其道。“先通过空间管理的规划与改造,让原有的储物空间扩容,再留存不愿舍弃的物品,通过留存的过程认知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最终达到空间、物品与人三者合一的舒适状态。”
收纳的不止是让物品归类,更是收纳我们的内心和欲望;整理的不止是物件,更是整理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