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个坚定的“狼爸猫妈”拥护者。
早在侄儿刚出生时,她就在家里公然和表哥约法三章:以后孩子出生后,爸爸“唱黑脸”,妈妈“唱红脸”。
侄儿出生后,表哥和表嫂两人一直都坚持了之前的约定。每次,当侄儿犯了错的时候,表嫂也不会多说话,直接打电话给表哥,表哥回家之后就会把侄儿狠狠地揍一顿。
你还别说!这样的教育方法还真有效果!等到侄儿四五岁的时候,大家族中同龄的孩子里,只有侄儿才是最受管教的那一个。逢年过节一大家子凑在一起时,侄儿不吵也不闹,偶尔要发脾气时,只要表嫂一提起表哥,便偃旗息鼓,不做声了。
亲戚们都夸表嫂教育孩子有方法,带出来的孩子有教养,将来是读书的好苗子。表嫂听了自然也是极为高兴的,有时候还会在亲戚面前炫耀一番自己的“带娃心经”。
核心内容嘛!自然,也还是“狼爸猫妈”的那一套。
可等到侄儿长到大概十岁的时候,情况却发生了一些改变。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表嫂的电话。原来,随着侄儿年纪的增长,表嫂发现,自己的那一套教育方法似乎越来越不管用了。
这一次侄儿被打了后,居然拒不认错,还直接选择和爸爸对抗,结果被爸爸打得更狠,索性选择躲到同学家去了。
表哥和表嫂费了一番周折才总算找到了侄儿,可侄儿却再也不愿和表哥表嫂多说话。
哥嫂两人实在是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去教育侄儿了,真是悔不当初!
其实,教育孩子时该不该打孩子?到底怎么打孩子?一直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我个人一直有个观点:打孩子是教育孩子的下下之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说“打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在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下的无奈之举。不到万不得已,请不要选择打孩子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做父母的也不是没有七情六欲的神仙,情绪好,时间充足时,自然可以拿出慈母慈父的耐心来和孩子“好好说”。
可有时候,本身自己的情绪就不太好,加上工作又忙,孩子犯的错误还离谱,实在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耐心来和孩子讲道理,怎么办?这个时候,似乎“打”才是最合适的教育方式。
那么,当我们决定选择“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时,该如何做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我觉得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一、打孩子的频率要适度。
我问了表哥,侄儿每天会挨几顿打?表哥给我的回答是:几乎每天都要挨一顿打,有时候甚至更多。我当时就被惊呆了!
像这种“每日一顿打”的教养方式,怎么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呢?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们在工作当中每天都被领导批评一次,我们还能够从工作当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吗?
更何况,孩子的年纪还小,心智还不成熟,犯错是很常见,也很正常的一件事。不管孩子犯错的大小,动辄得咎,久而久之,孩子对于挨打这件事也就麻木了。
本来,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家里的天,是温馨的守护者,可在长期的挨打过程中,父母在孩子的心中也会发生改变。孩子会不断地反问自己:爸爸妈妈还爱我吗?既然爱我,为什么每天都要打我呢?
说到底,我还是坚定地认为,打孩子是无奈之举,下下之策。如果不是不得已为之,请尽量少打孩子。
二、打孩子要把握好尺度
我相信大家都看过新闻上一些继父继母“虐童”的新闻,那些新闻图片上孩子身上的斑斑血迹,相信每个做父母的看了后都无不心疼。可是,我们在打孩子的时候却未必一定能控制好分寸。
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同事家的孩子因为被同事的丈夫扇了一巴掌,直接选择了离家出走,家里人报了警,找了三天两夜才把她找回了家。事后,同事差点和丈夫闹离婚,可丈夫却很委屈,说他下手并不重。
其实,打孩子的时候,并不能用我们成年人所理解的轻和重来衡量对孩子的伤害。传统的教育中,虽然也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甚至还有给老师送戒尺的习俗,但好的老师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把戒尺“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今天,做父母的也应当如此。
打孩子是给孩子犯错后的教训,不是为了伤害孩子。
三、打孩子要选择好时机
有些父母很困惑:家里很少打孩子,打孩子的时候尺度要把握好了,可打完孩子后,似乎也没有什么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像这种情况,多半是父母打孩子的时机不对。最起码,下面这几个情景下是不适合打孩子的:
1.孩子情绪正激动时。
孩子情绪正激动时,别说“打孩子”了,连讲道理孩子都听不进去,这个时候打孩子,只会招来孩子内心的反抗。所以,当孩子情绪正激动时,不妨先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先冷静下来。
2.孩子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事,其实他们也懂得公平,他们清楚“犯了错要受罚”的道理,当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受到的惩罚才有教育效果。而这,也是我们打孩子的唯一的意义。
3.孩子犯的错误很小。
孩子犯的错误很小,只需要跟孩子讲明道理,下次不再犯就可以了。如果父母硬要“上纲上线”,孩子心里也会有想法。
打孩子的恰当时机,应该是在孩子确实犯了较严重的错误,情绪平静,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犯了错的时候。否则,就会得不偿失,过犹不及。
四、打完孩子,别忘了陪伴孩子,并告诉孩子父母打他的原因
我见过很多家长打孩子的场景,面对在地上哭得很伤心的孩子,最常见的结果就是:爷爷奶奶辈去哄孩子;或者是打了孩子的家长自己因为心疼孩子,选择了给孩子道歉;要么就是把孩子丢在一边,只顾忙自己的事情。
说实话,我个人对这些教养方式都是不认同的。如果孩子确实是因为犯了错误而挨了打,为什么还要去哄他呢?
当长辈选择去哄他的时候,就释放出了一个很让孩子疑惑的信号:我到底错了吗?犯错后是不是只要选择“哭”,就能够得到长辈的谅解,就没有错了呢?
而把孩子直接晾到一边,则会让孩子从内心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是不是我犯了错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
所以,打完孩子后,不妨在一旁陪着正在掉眼泪的孩子,告诉他:你挨打是因为你犯了错,爸爸妈妈是因为爱你,不希望你下次再犯错,才打了你。爸爸妈妈依然是爱你的!
教育孩子,从来就没有“万能公式”可以套用,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不是不得已,请不要打孩子;如果选择打孩子,请心平气和,遵循科学的原则去打,不要给孩子留下伤害和阴影。
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打自己的孩子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