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常想起
搬到现在的小区已经三年了。与人闲聊交谈中,还总是时常说起原来在杨真新区的你们这些邻居们。
这是一帮让人难以忘记的邻居。
几次想提笔写一写我们这群人,好给大家留下一些值得纪念的文字,可又总是拿起了笔又放下,实在不知从何说起。回忆起来是那么的美好,可仔细一想却又都是些日常的琐事。我怕写起来会变成流水帐。
昨晚,想找几张我们这些邻居们在一起的照片,翻遍了手机、电脑却怎么也找不到。也许,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就是这样:平凡,平凡得让大家都觉得太习以为常了,根本不值得拍个合影什么的。
2.都是一帮什么人?
生于农村的我,从小感受的是农村的邻居关系。我们村子很小,只有七八户人家。感觉一个村子的人都象是自己人。邻居邹家奶奶,哪怕是蒸了一笼包子,或有几块糖块,都会送我母亲一点。或哪怕是中午搞了一钵擂茶,也得挨家挨户叫一下,叫大家一起来吃茶。大家都是礼尚往来,和睦共处。
村里不管谁家有喜事,整个村子的成年人都会过去帮忙,并且帮忙的几天里,大家都在一起吃饭。就算是过年过节,谁家要是杀了头猪,那也是必须要请村里每家每户的人一起吃个杀猪饭的。
参加工作后,我也成了城里人,有了自己的邻居,又因为换了几个住处,便有各个批次的不同的邻居。这里已不再是农村祖祖辈辈的乡里乡亲,也不是熟悉的伙伴和尊敬的长辈,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成了左邻右舍,楼上楼下。
回想从火车站-胜利街-杨真新区-再到现在的江南美地,每换一个住处,就跟着换了一波的邻居。想来想去,这几个地方的邻居除了同事和几个亲戚外,其它的大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了。
唯独杨真新区的邻居不一样。
我要说的这帮邻居大多在我们所在的八号楼。而八号楼又集中在一单元。我们小区没有电梯。
首先介绍下大家吧:阿婆、阿公两夫妻,阿陆、小琴两夫妻,叮咚、阿丹两夫妻,小苏、小颜两夫妻,当然还有我一家了,这些都是我们八号楼一单元的。还有雪英、开武一家,他们是五号楼的。
其实,我们小区还有很多其它楼幢的邻居也很熟。
说起这些人来,一个个都是脑海中生动的形象。可要我描述给你听,还真是难度很大了。
我们大概是2000年上下,基本上时间差不多入住的。由于小孩上学,或改善住房条件,或工作生活需要,从2018年开始就陆续有人搬离了杨真新区。目前,仍然常住在那儿的,也就阿陆、小琴一家了。因为女儿在江南读书的原故,小琴和女儿也时常没住在那儿了。
3.弹指一挥间,转眼20年。这20年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
想想刚入住时,一个个的小孩还都是小宝宝,可现在,有的已经参加工作了,有的已经结婚生子了。
是否还记得那些个夏天,我们相约到长坑的建溪边游泳。阿公的水性最好,一个个带着救生圈,由阿公带着手拉手游到了对岸。对岸的河滩边小河螺特别多,一不小心就捡了不少。那时,除了阿丹有一部PASSAT外,我们都是骑摩托车。游完泳,大家会在一起共进晚餐。
还记得有个夏天的晚上,我们一起去夜游了石佛山。可惜的是,没过多久,石佛山景区的设施都被山洪冲毁了,连路都没有了。很怀念石佛山景区最美的时刻,一直觉得那儿比溪源峡谷感觉更好,至少少了很多的商业氛围,多了些纯净的自然风景。
还记得也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们一起去溪源庵的民宿住了一宿。那片片的蛙鸣,至今不忘。不知那些小朋友是否还记得下田捉青蛙的情景。伴着蛙鸣,打着红二的场景,不知道你们是否已经忘了。
每当家里有喜事,或者外地的亲戚朋友来访,或者遇到谁的生日,我们都会叫上这帮邻居们一起小聚。喝酒猜拳的气氛,那叫一个热闹。特别是阿婆猜啤酒瓶盖的技术,让人记忆犹新,连酒量数一数二的开武兄都输得试探底线了。
4.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昔日的邻居也慢慢分开了。
小区环境越来越美了,大楼也都有了电梯。生活在大楼中人们,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一个楼道中居住的人几乎变成了陌生人,相互之间点头为是,很少交往,更少相互沟通。邻里间原本惯常的嘘寒问暖和互相关照,似乎都被冰冷的防盗门阻挡在外,有事没事串串门的邻里关系不知不觉离我们越来越远。
一生遇到你们这些好邻居不容易。
值得我们共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