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无事,看完《沉默的羔羊》,感觉被片名所骗。
这部的影片名就像某种简单批判的文艺片。但实际是,这是部有些难以理解,一不小心就会产生简单亵渎,然后把其粗暴归为“血腥的”或者“犯罪的”的影片。说实话,刚看完后的我也是这样归类的。但人毕竟是思考的动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脑子活动后,再细细回顾影片,结果是我觉得片内的汉尼拔颇有一种扭曲的“英雄主义情怀”。当然,尽管他还披着“魔鬼”的外衣。
汉尼拔吃人,然而我却在这时很奇妙地想起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里的狂人,扮演的却是被吃的一方。
这并非是我就字论字,硬要把他们扯上关系。我觉得他们都是类似的,作为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充满独立意识的个体,无论狂人还是汉尼拔,他们都是疯的。他们是那个时代里最“出格”的人。
导致他们“出格”的那个世界,都充满了无奈和扭曲。于是他们一个选择精神和肉体上的反抗,而另一个则选择强烈的反噬。
选择“反噬”的汉尼拔,要比狂人更称不上当时代的“好人”。他的反抗不单要使自己摆脱自己内心的恐惧,还要成为别人的恐惧。
所以有人不喜欢汉尼拔,说他是恶魔。那么,不吃人的人就是“好人”吗?这恐怕也没人认同。即使有些人不如汉尼拔般吃人,却依然有另一种把正常人逼成“狂人”的令人“恐惧”的能力。
但是,有时候我们看着看着电影,会不会也在某刻希望成为汉尼拔?吃掉厌恶的事物,管他是人是物。
总之,我有想过。如果能把一切“无礼”的东西“毁灭”掉,我们还会在乎压迫吗?我们还会在乎恐惧吗?我们,自然也会成为被人恐惧的那方,他们将被我们的恐怖所笼罩。
我们又成了压迫者。有人开始反抗我们的“不正义”,这时异端出现了,他们被称作“狂人”。
轮回又开始了,我们成了佛,也成了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