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升职加薪得奖金时,总会有人不痛不痒地说一句恭喜;而你失恋失业心不顺时,这些人跳出来,轻描淡写地说想开点儿。这些人总是用最廉价的成本来履行朋友的义务。
做朋友还要有义务?当然!
你所做的义务就是我对你朋友身份认同的门票。你没有为我两肋插刀态度,凭什么要求我为你两肋插刀?朋友之间,互为主客体,你是我的朋友,我自然也是你的朋友。热心待我,自然以热心回报;冷漠对我,自然以冷漠回复。
心中理想朋友的状态:我开心时,他会发自内心地分享喜悦;我难过时,他会尽心尽力地安慰开导。感同身受、休戚相关,不是表面上的应付,而是发自内心的体贴关怀。
微信新加了一位好友,他会给我朋友圈发的每一条消息点赞。起初以为他在关注我的近况,觉得蛮亲切的。直到我发现他会给所有人的朋友圈所有内容点赞--甚至他会给广告点赞!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他的习惯,没有评论,只有省时省力的点赞,通过这种方式来刷存在。略有失望,却不好说什么。有一天,他突然发消息叫我帮忙。坦白来讲,帮他这件事确实很麻烦,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而我刚好要忙其他的事情,于是我委婉地拒绝了。他认为我有能力解决却拒绝他,对此十分不满,说我很不够朋友。我们就这样不欢而散。
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未尽情谊?或者沟通交流不太友善?其实这事归根结底是他对我抱有过高的期望值,而我没有义务牺牲自己成全他。毕竟他为我做的只是点赞而已。
点赞原有含义是喜欢、赞赏,而随之该功能频繁使用其本意已被扩大化,已被应用于好友发送的各种内容,可表示已看到此条内容。他这样的点赞狂魔更是不分好友关系亲疏、发送内容喜忧,便点赞以证明自身的存在或对好友的关注。
社交功能是为了更好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频繁地使用点赞这种功能,对于任何人发送的任何内容他都点赞,我便无法辨别他对我与他人之间的不同,无法辨别他是否关注我发送的内容,无法辨别他是否了解我现在状态。失去了差异化对待,那么大家亲疏关系还有什么不同?换句话说,我没有觉得我们关系很亲密。
疯狂点赞是一种惰性,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去了解好友及其身上发生的故事,却想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去经营社交圈。不加辨别地扩大自己的好友范围,一昧地通过各类关系、渠道去加好友,却也只是知道对方的名字、联系方式以及最基本的个人情况。面对庞大的好友数量,无力去维持经营,只能对好友及内容不加以辨别地点赞以维持自身存在及两者关系。
根据邓巴数字,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近似看做150人,即150定律。尽管这一理论存在争议,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一个人社交网络好友数目是多少,可以经常联系且相对稳定的好友数目是有限的。一些人抱着功利的目的去扩大社交网络好友数目,但依旧受困于自身精力及认知能力的有限,点赞这一便捷方式解决了这一点,在有限付出中进行经常性的好友互动。将关注范围由社交网络推广到社交关系,点赞可以推广到那些无用的问候,这都属于廉价的讨好范围。
我们的人际关系是始于这些简单的浅层交往,但不会局限于此。最关键的是,如果你把我们的关系定义在点头之交,就不要指望我能为你赴汤蹈火。
过于看中自己价值,期望通过低廉的投入,获取高额回报,还把这一切看作理所应当!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拉黑!
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