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o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食,喝凉水,枕着自己的胳膊睡,我也乐在其中。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那天边的浮云。
《吕氏春秋·慎人篇》说:“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得道之人,穷他也乐,富他也乐,因为他所乐的,不是穷,也不是富。得了道,穷富都一样,就像四季运行,天气变化,任他来去。
你得知道到底什么事能让自己快乐。否则穷也不快乐,富了更不快乐。因为穷的时候,至少还有一个富的追求。富了之后,更没追求了,抑郁症了。
不义之富贵,过程不好,结果也不一定好,像天边的浮云一样,靠不住。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先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冉有和子贡在私下讨论孔子支不支持卫君。子贡说,我不知道,我们试试吧,问问老师他是什么想法。结果他就问:伯夷叔齐是什么人呢?孔子就说:他是贤人呀。
又问:那他有什么怨气吗?他饿死了,会不会心生怨恨呢?孔子说:求仁而得仁,有何怨?你追求仁也做到了,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子贡立即明白了,出来告诉冉有,说:夫子不为,也就是夫子不支持卫君。
从这章里面我们能够看到,孔门弟子是非常智慧的,对于敏感话题,不方便公开表态的话题不直接问,而是曲径通幽,换个方式,一类比就明白他真实的想法了,就不用再问了,举一反三,这是子贡。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求仁得仁,又何怨?昨天晚上我也做了补充说明,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的去聆听,并且好好的体会一下。
今天我们来接着解读第15章。
先来看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先做一下名词解释。这里的疏指的是粗粮的意思,比如说高粱,它和小米、大米相比就是粗粮,吃的不好。也可以说是糙米,没有去皮的米,这也叫粗粮。
肱是胳膊肘到肩,这一部分叫后臂。
孔子的这一段话,简单的解释就是,吃着粗粮,喝着凉水,把自己的胳膊作为枕头去睡觉,我也乐在其中。
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那天边的浮云。
看到这一章,我相信大家肯定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还记得以前讲过颜回吗?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说的意思和这里差不许多。
这其实就是孔颜之乐,就是孔子和颜回,他们都达到了这种境界。
什么境界呢?就是物质很贫乏,我依然很快乐、很幸福,我的幸福不是以物质作为衡量条件。不是因为物质条件不好,我就愁眉苦脸,我就怨天恨地,我就不知所措,我就要不择手段,赶紧想办法摆脱这种境地。
《吕氏春秋·慎人篇》说:“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得道之人,他穷也快乐,富也快乐,因为他所快乐的,或者是感到幸福的,不是穷,也不是富,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的多寡,得道了,穷富都一样。
就像四季运行,天气变化,任他来去。夏天该热就热,冬天该冷了,那就冷。既能接受风和日丽,春光大好的日子,也能够接受天寒地冻,乌云密布的日子。
和大家说一下,这里的乐,其实就应该解释成我们现在的幸福,而不单单就是快乐。
那这里讲的什么呢?其实还是以前我们多次提到过的命与道的关系。
因为我追求的是道,贫富是命。道,我孜孜以求,乐在其中;命,我安然接受。我们时常会说,改变命运。想改变命运对不对?也是对的。那怎么改是问题!
如果我们只是想让自己物质条件更丰富,过得更好一点,心里就难免失衡,就很容易不择手段,就容易干出不合道义的事情,就是不合时宜,不合规矩,不合大道。
而孔子接受命运,但并不是他不努力,而是努力追求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这里就像我们超级演讲家的战友,你来到这里想干什么呢?提升演讲能力。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的。
但是如果你每天在做的过程中老是想着提升,而没有能够安于这个过程的话,往往就会觉得没有意思,看不到进步我就不干了。
或者我赶紧找一个捷径,你告诉我方法,我去做。这也能行,那也能行,但事实上方法有千千万,再好的方法你不用也白扯,也达不到真正的效果。
真正提升演讲能力,不是给你方法你就厉害了,而是有了方法,有了目标,你孜孜以求,不那么在意结果,结果自然就会来到,水到则渠成。
在这里我再和大家讲一讲华杉的解读,和以前的稍微有点重复,不过再给大家说一说也没有坏处。
这得道之人到底是得了什么道呢,和我们普通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还要回到《大学》里面所讲的,南怀瑾先生总结出为三纲七证八目里面的七证。知,止,定,静静,安,虑,得。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再简单的解释一下,知止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止是目标,是我们要达到的境界,就是我们的终点,知道到那个地方可以停了,那是止。
知道自己的边界,哪些事可以干,哪些事儿不可以干,这叫有方向感,又有边界感,人就踏实了,志有定向。有志向就会内心安静,内心强大,不为外物所移。
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乐在其中的东西,所以外在的物质条件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我们就不会被它所干扰。
今天吃的不好,就抱怨不已,明天吃的好一点就手舞足蹈,不知道怎么着了,找不着北了。是不行的。
所以得道,首要就是立志。内心强大是因为志向坚定。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再多问一问自己,我的志向是什么呀?长大了,到底想干什么?
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我们的目标追求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我们想干什么事儿?这个要多问问自己。
如果我们能够每天都拿来问问自己,就像我们学习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一样,每天读一个文章,回答回答问题,启迪启迪自己的心智,那么我们也就在求道的路上。
能不能最终得道呢,不敢说,但一直在路上,说不定就真的得道了。
程颐也有一个注解,说的是孔子乐的不是疏食凉水,而是疏食,凉水也不能改变他的乐。这一点我想大家都理解,没有人会喜欢物质条件不好,能有好衣服穿,我非得要穿破衣服,能有好饭吃,我非得要吃不好的饭,我想没有人刻意会这样。
只是物质条件差一点,吃的孬一点,并不影响我的幸福罢了。
程颐又说:须知所乐者何事。也就是,你要知道到底是什么事儿让自己快乐的。如果搞不清这一点,你会发现穷不快乐,富了更不快乐。
为什么呀?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以物质条件作为标准的话,那穷的时候,就想办法摆脱这种命运。但一旦富有了,有钱了,就觉得我的追求到了,我钱也够花了,人生好像失去了目标,也失去了意义,不知道该干啥好了,那有的人就会抑郁。
我们可能觉得不可能,事实上,这样的事不少。物质条件满足了,但是没有精神追求。
接下来,我们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几个字也是本章的文眼,特别重要,其实表达的就是孔子的价值观,这个也是《论语》的名句。
借用孟子的话,再来给侧面展示一下。
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孔子不为。
就是说如果我做了一件不合天道的事情,不义,杀了一个无辜之人,让我来得天下,做皇帝,我孔子也不干。
这就是今天讲的程序正义,正义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昨天我们也提过,叫绝对主义。这里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得道,不是我们得到那个得到。道,大道的道,不是我们得到APP,这是两个概念。得道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就好像《幸福的方法》里面说,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是一个过程,幸福不是结果,不能说我有100万我就幸福了,我有一千万我就幸福了,我到哪个点我就幸福了,不是的。
而是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我是幸福的。
首先是立志,就是有了自己的理想,追求,目标,方向,边界,然后前进、努力。每时每刻都坚持原则,然后接受可能出现的任何结果。
就像我们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很富有,也可能会一时很贫穷,有的时候会很得意,有的时候可能会很失意。
比如说苏东坡够厉害吧,年少轻狂。一门三进士,自己又早早的当上官儿,那怎么样呢?多次被贬。
那我们的领袖无论是毛主席还是邓公,都多次经历起伏,三起三落。
穷的时候,不得意的时候,不得志的时候,也没有让他们意志消沉自暴自弃,而是始终想着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时刻在准备着。
当国家,当人民需要我的时候,随时可以出山,随时可以做贡献。
孔子特别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就是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可以追求物质财富。富是物质,贵是别人推崇你,敬仰你,这就是精神层面的财富了。
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达成目的,那不是我想要的。那样得来,我不耻为之,因为它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看起来很好,但是他转瞬即逝,不长久。
当然,正是由于孔子的这种价值观,所以他也很难真正的得天下。为什么呢?政治斗争,在有些时候是讲究不择手段的,这就是题外话了,无须多讲。
孔老夫子作为千古圣人,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是特别合格的。
时间到了,讲的也差不多了。
再总结一下就是,粗茶淡饭,枕着胳膊睡觉,我也乐在其中。
我追求我的理想,我的信仰,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那样的话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明天我们接着讲,第16章。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会牵扯到易经,也是非常有意味的一章,希望大家明天早晨继续现场聆听,我们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