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学,南京大学在新生中首度试点使用“宿舍匹配系统”,提前摸清部分新生的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学习特点、社交偏好,通过大数据来评估新生的相似度,以此为依据为学生排定学号、安排宿舍。这项新措施推出,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有学生反映,再也不用担心生活节奏不一致了。(9月17日《扬子晚报》)
又是一年开学季,经历高考的洗礼,莘莘学子纷纷步入大学,开启人生新阶段。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学校的住宿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真正开始独立面对生活。宿舍,将成为他们未来数年的“家”,这个“家”的家人们来自于五湖四海,由于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差异的存在,这个“家”可能并不和谐。近年来有关宿舍矛盾的新闻话题屡屡见诸报端,小则拌嘴吵架,重则打架斗殴,甚至出现死伤事件。
今年南京大学采取大数据方式,根据新生的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学习特点、社交偏好,通过大数据来评估新生的相似度,以此为依据为学生排定学号、安排宿舍,这无疑将减少宿舍矛盾发生的概率,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当然,新事物总会有反对者,此次新闻一出,就有人反对,认为南京大学用大数据分宿舍是对学生社会化的干预,将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笔者以为此批评有些“小题大做”了,用大数据开科学的分配宿舍并不是人为的把学生们划分为不同“族群”,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的学生们还是会有很多时间一起学习、娱乐、生活,并不会阻碍他们互相适应,更加不会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笔者把宿舍比作为“家”,在家里我们希望得到的是安全和舒心,在宿舍我们也希望如此,而生活习惯相似、性格志趣相投的舍友无疑将会带个我们更多的舒心快乐,甚至会成为一生的知己良朋,大数据分宿舍,会把这种概率大大提升。而反过来说,“家人”的相亲相爱并不会影响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同样要在社会生活中面对不同的人和事,面对领导、同事、朋友乃至陌生人,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方式,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将让我们更从容的适应不同的人和事。
大数据是新事物,利用大数据分宿舍也是新事物,而社会的发展与前进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推动的。以往面对频频出现的宿舍问题,我们总是让学生自己去处理,总是让让他们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去息事宁人,希望把学生都变成相似的一类人就皆大欢喜了,而不是去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往缺少必要的条件,而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大数据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科学的、更合理的、更人性化的安排宿舍,为什么要拒绝呢?!
南京大学此次利用大数据分宿舍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我们理应鼓励与支持,如果效果好,我们大可推而广之,毕竟社会进步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的过程,让我们为大数据分宿舍这样的新事物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