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47万字的大部头,在断断续续的十一天里看完了。一部以五位女性的视角来描绘的非洲史诗,文笔细腻,内容丰富饱满,又引人深思。这十几天的阅读,前半部分我并不认真,但是整本书仍然带来了诸多震撼和思考。
关于母亲:
母亲奥利安娜经历的是一出悲剧,丈夫独断专行,四个女儿性格迥异,在陌生贫困的非洲大陆上每日为了生计劳碌。丈夫不关心她,女儿们也好像并不在意她,她矛盾、挣扎,但直至失去最小的女儿才最终逃离那个人间地狱。
奥利安娜的自诉相对四个女儿内容不多,但总是最令人动容。她内心极其渴望自由,但却一直被生活禁锢。丈夫拿单的独断专行和自私让她们一家都被困在了非洲一个落后贫困的小村落里,而奥利安娜这位母亲的坚守成了这个美国家庭在非洲生存的支撑。她不是没有想过逃离,但依然在自私冷漠的丈夫身边生活了六年,照顾她的四个女儿和只顾传教的丈夫。我有时候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最终她还是离开了,放弃了她的丈夫,回到美国,追求她的自由,虽然付出了露丝•梅死去的代价。
她说:人能有的自己的生活。即使她一辈子逆来顺受,也一样不能断言她的一生是好是坏。我期望过她在非洲的时候不要管那个自私的丈夫,带着女儿们一走了之,但她没有,她的坚守成就了她的伟大。等她年迈,再回非洲的时候,她会有怀念、有遗憾,有很多很多情绪,但肯定不会有后悔。我想起我的母亲,我的家庭。我对母亲表现的也很自私,缺乏理解,甚至有时候讨厌她的啰嗦和多事,也从未从她的角度去考虑过她的生活和感受。旁观过别人的生活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残忍和不孝。
关于信仰:
拿单一家到非洲的唯一使命就是传教,让基督耶稣之光照进非洲大陆。但非洲有其根深蒂固的信仰,上帝也无法击败这些古老的力量,拿单的传教以失败告终,失败的代价就是家庭的破碎,妻离子散。拿单传教事业困难重重,连刚果的一个小村落都无法“拯救”。书中的刚果还处在一个“野蛮世界”,衣不遮体、一夫多妻、疾病横行,极其落后,极其贫困,现代文明对非洲的影响还微乎其微,除了殖民统治。
拿单执着于他的上帝,信仰坚固,毫不动摇,但他脱离实际,无视非洲人民的生活,所以他注定失败。与之相反的是像圣诞老人似的福尔斯修士,福尔斯修士的信仰一样虔诚,不过他的上帝更加平易近人,不像拿单那样高高在上。所以福尔斯修士娶了非洲妻子,享受在非洲的生活,每一种生命都可以是一种信仰,并不与基督耶稣冲突。尊重当地的传统,尊重每个人选择的权利才是宗教的善意所在吧。
我对福尔斯修士满是认同。
关于四位女儿:
我最喜欢的是艾达,独立的冷静的艾达。她是我的理想型,哈哈哈哈。
四位女孩子,除了露丝•梅意外去世,其他三位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不能简单评价谁的生活更加美好,蕾切尔富足却经历几段婚姻,仍经历孤独;利娅看似最苦难,但她经历沧桑丈夫孩子仍相伴左右;艾达学有所成,残疾治愈,却孤独终老。看上去都有各自的不幸,但除了她们自己,没人能够评价她们幸福与否。
我们每个人也都一样,各自精彩,冷暖自知。
这本书我想我应该不会再整本的去看,但好就好在,如果我想念母亲奥利安娜,我可以单独去阅读她的自述,如果我想念艾达,也是一样。
仍有很多所思所感没能下笔成文,但还是想大声说:这本书写的太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