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有次音乐课,老师带我们专门去了音乐教室。平日里都是在普通教室里练习国歌或者儿歌,有时候心情好她也会教我们戏曲,但是去音乐教室,还真的是第一次,在我的印象里面,只有六年级毕业班练习合唱才能够恩准去音乐教室。
她一边弹钢琴一边教我们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首歌叫做《橄榄树》,歌词就写在小黑板上,供我们看着唱。这么高的音,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有些困难,但是我们依然都很开心,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来到音乐教室都很兴奋,第二是老师竟然会弹钢琴!
后来上了初中,才知道写《橄榄树》歌词的是三毛。后来上了高中,才知道《橄榄树》的歌词不全是三毛写的,结尾部分修改过,原词是“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小毛驴/为了西班牙的姑娘/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是寄托了对于荷西,对于西班牙的多少爱,才能够对此念念不忘。
包括《雨季不再来》在内的三毛写的所有的书已经在高中、大学的时候分别读过一遍了,所以当宇妈妈从书包里面掏出一本翻版的粉色书皮的小书时,我还撅起嘴巴抱怨了一番“看过两遍了啦,买这个干嘛”,但是相比起他买来的村上春树的书,我还是喜欢三毛写的东西,于是拿起来又重新读了一遍。
果然不出所料,又是一边读一边哭的。
《雨季不再来》讲的是台湾作家三毛读书时候的故事,年少求学时候的自闭症、辍学学习画画,成年后作为选读生读大学、去海外求学,亦或者说,是在同荷西结婚之前的故事,里面有很多的心酸和无奈,也有很多的机缘巧合,正是这些多多的痛苦和少有的欢欣,才造就了一个如今供我们怀念的三毛。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痛苦,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三毛如是说。所以我想我爱她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她会让我感觉到文字是有温度的、有生命的,世界是新奇的、有趣的,即便是再不好的事情也孕育着希望,说不定下一秒就会开出一朵花儿来。年久依旧爱,千遍不厌倦。
曾经很多人都说,不觉得三毛写的东西有多么好呀!
可是,什么样的书算好,什么样的不算好呢?正如三毛所说,《雨季不再来》本身并没有阅读价值,但是看过《撒哈拉的故事》之后的朋友,对比一下三毛和二十年前的二毛,也许会得到一些小小的启示,那就是:人,是可以改变的,只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时间。
是啊,我们都需要时间,才能够去做改变。她说:“我不敢写荷西,因为荷西太好了,我不想跟别人分享他”,一开始我觉得她好矫情,关于荷西,你写的还少吗?后来看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上面写道“越是用笔记录下来的东西,越是容易忘记”,我看后心里一阵欢欣,在荷西死后,三毛开始用笔用声音去记录荷西,也算是一种在怀念中的遗忘吧。
继续回答上面的问题,是的,三毛写的东西或许不算好,但是,你总是能在她的文字里面找到一点点小启示,这,难道还不够吗?
人类总是在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里面前行,痛苦又坚强的走。所以能够做到“真实”的人真真的是太少了。三毛,就很真实,快乐或者不快乐,只要你问了,就会向你袒露胸怀。
最近很喜欢一个歌手“陈粒”,算是我的半个学姐吧。她有多真实?她曾经是拉拉,她曾这样评价她的女朋友祝星“只要祝星在,我什么歌都写的出来”。她有多真实?她写过一首歌,叫做《祝星》,大家可以去听,在此我就不放歌词了。
知道今天写的是《雨季不再来》,但是一想到三毛,我就有着喷涌的情感,完全抑制不住,就请让我用她评论《橄榄树》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我的朋友李泰祥先生要我写一些歌词,他催着我写,我一个晚上写了九首,其中一首就是“橄榄树”。因为我很爱橄榄树,橄榄树美。我的丈夫荷西的故里在西班牙南部,最有名的就是产橄榄。但是,我当时写“橄榄树”这首歌,是五百块钱就卖断了,今天我买录音带送朋友花的钱,比我得到的钱还要多。我今天不是要说我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说这首歌中有两句不是我写的,因为这首歌起初是卖给歌林,后来再转给新格,所以版权上有一些问题。这首歌我不会唱,好象有一句是“流浪是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什么的,我要声明一下,因为现在的“橄榄树”和我当初写的不一样,如果流浪只是为了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