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说,她2016年给自己的目标是一事无成,她做到了。
突然想起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蒋方舟说,她大学期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是逃课,二是减肥。结果她第一个目标圆满的完成,第二个目标到毕业都没有实现。
我想,我之所以喜欢蒋方舟,可能就是因为她比较真实。而且作为同龄人,她的很多想法都和我们很像,至少她说的意思我都懂。
昨天和妹妹一起总结2016,我说,我觉得去年这个时候我过的很苦逼,我告诉自己明年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再这样苦逼,但为什么今年这个时候我仍然觉得自己过得很苦逼呢?但回过头看看,好像这一年自己也真的成长了不少。但是再看别人,其实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进步,每个人都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所以,即使你真的比去年的自己优秀了很多,但你仍然很有压力,很有紧迫感,不会觉得自己变厉害了很多。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你在进步的同时周围人也在进步,而你进步的速度小于周围人进步的平均速度吧。
突然想到了一个词:不进则退。我好像到今天才明白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
一个月前和妹妹聊天,当时正处于考研复习最紧张的阶段,每天三点一线,蓬头垢面,素面朝天,每天仅在晚上睡觉前打开手机刷几分钟的朋友圈,然后知道谁又签了哪家年薪十几万的公司,谁又收到了国外哪所大学的offer 。当时我对妹妹说,我觉得每个人都好努力好优秀啊,而自己这个时候除了学习什么都干不了,我觉得自己很low ,而如果考研考不上自己就是个彻底的loser 。妹妹说,你看中国人哪一个不努力呢,这不是国人的常态吗?
突然警醒:大环境如此,我们都是被逼的。
想起今年三月份从泰国回来,在广州地铁站,我看着匆匆忙忙表情淡漠的行人,大多数是和我们一样二十出头的年龄,突然间我很不适应,我对麦子说,他们为什么要走这么快,他们为什么都表情这么严肃为什么不多笑一笑呢。但那时我知道,不久之后我也会变得和他们一样,脚步匆忙,永远在路上,时间永远不够用,后来连动动表情笑一笑都觉得累,最后可能走了很远很远,却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出发。
因为大环境就是如此啊,可是大环境是多么可怕。
妹妹说,她微信好友中有不少很“牛逼”的人,有青年作家,青年报记者,不少人今年刚步入职场,而步入职场后他们好像都不怎么爱发朋友圈了。有一天,一个作家时隔半月深夜发朋友圈,内容只有三个字:少说话。而另外一个毕业于上海某名校的姑娘有一天在朋友圈里说,她的好友有二十多个分组。也就是说每次发朋友圈,她都要从这二十多个分组里选择哪些可见哪些不可见。
我听完之后很难过,因为我害怕自己将来有一天会和他们一样被社会磨去自己的棱角,开始谨言慎行,连在朋友圈这样一个本来私人的空间里说话都要变得小心翼翼。
今天妹妹说,以前我会花很多时间考虑情怀但现在我发现我想的最多的是该如何生活。听完她的话我突然意识到了大四的尴尬。
所以说,还是蒋方舟比较聪明,新的一年,什么远大的计划目标,你统统都不要想,因为你要相信,在社会大环境下,你总会逼迫自己顽强,成长。而比你要考什么证书,找月薪几万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给自己的心灵留一份最纯洁的净土。这样,至少你在外碰壁受了委屈之后,还能给自己疗伤找一丝安慰。
我也想起了大一时的我给大学设定的目标:长发及腰。很庆幸我的长发现在还在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