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日记(十六)——四海为家的人

1、维也纳下雪了……深秋的斑斓一夜之间换上初冬的银装,晶莹剔透的世界无比宁静,只能听见雪落下的簌簌声。喜欢在这样的雪夜归家途中,深吸着冰冷的空气,让这份清透直抵心间。

这一刻,只有我和自己在一起。抬眼望去,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已亮起,行色匆匆的人们加快脚步,向各自温暖的家奔去,那里有他们爱着和爱着他们的人儿。

圣诞的气氛逐渐浓郁起来,热闹的街市上高悬的彩灯烘托着节日的愉快,雀跃的人们互相簇拥,手捧着热红酒,热情超越了寒冷,氤氲在古典建筑的斑驳掠影中。路过圣斯蒂芬大教堂,耳边充斥着来自各国的语言,英语、德语、法语、中文、俄语、西班牙语,我放慢脚步,静静欣赏着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雪落下

自从工作以来,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逐渐适应了这种“居无恒所”的生活。记得有年新年发朋友圈记载道,“2011年新年在多伦多Nathan Philips广场参加新年倒数,欢呼的人群簇拥着我们,幸福荡漾在周围;2012年新年在北京世贸天阶参加新年倒数,兴奋的人群不畏严寒,勇气激励着我们;2013年新年在墨尔本亚拉河畔观赏新年焰火,雀跃的人群沿河散开,快乐弥漫在心间。下一站,幸福!” 五年弹指一挥间,那些曾经一起跨年的小伙伴们早已散落在天涯海角,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在彼此的世界里永久消失吧。生命是场轮回,你永远不能停下脚步。

今年是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我却浑然不知,直到友人提醒,方才恍然大悟。那天清晨,倚在窗边读书,却久久不能平静,十年来的点点滴滴袭上心头,遂提笔疾书,“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入部十年,白驹过隙。坐标三大洲,行路千万里。下一个十年,我们何处相逢?” 心照不宣的朋友们纷纷留言,我知道,这份情谊来自五湖四海。不经意之间,我们变成了四海为家的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2、从一种漂泊到另一种漂泊。入职联合国以来,我又结识了一群更加拥有四海为家精神的国际友人。身边每个看似普通的同事,都可能拥有无比精彩的故事。他们或许行走过世界几个大洲,或许常驻过两任三任国家,或许拥有两个三个国籍,抑或精通四门五门语言,还可能拥有一个来自许多国家的大家庭。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在异国他乡经历过战乱、饥荒、赤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常拥有的体验。来自非洲的M,曾在武装冲突地区工作过,既有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又有为人类奋斗的理想主义,总是在不经意的瞬间让人肃然起敬;来自亚洲的C,曾在非洲、美洲、欧洲工作,既热情真诚,又勤奋好学,总是能给同事们带来各种感动;来自欧洲的D,曾在私营机构、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工作,不仅博闻强记,更是见多识广,总是能以身作则地带领团队勇往直前。

他们是联合国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却带来源源不断的多元活力。这份多元激发了文化碰撞,而碰撞更能擦出火花,形成联合国独特的包容文化。这个集体,有种特殊的魔力,让每个新来驾到的人都不会太过陌生。我想,这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吧。 四海为家,让每个人更加懂得惺惺相惜、互帮互助。

刚入职联合国的新人常常有迷茫和不适。从安家到立业,从衣食到住行,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我们举目无亲,寸步难行,那些雪中送炭的人们,往往带给我们人间最真挚的温暖。也许是一句贴心的问候,也许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又或许是一条有用的信息,哪怕仅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新人缓解暂时的焦虑。刚来维也纳时,我得到过无数同事的指点。有次在办公室和J聊起人生的种种困境,我对一向乐观积极、乐于助人的她表示高度钦佩。J却缓缓说道:“那不仅仅是因为我内心强大,更是因为我也经历过曾经黯淡无光的日子,对人生的无力感深有体会。所到之处,我的同事们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才让我安然度过那些焦头烂额的岁月。打那之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种关怀传递下去。”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未来的时光,曾经的新人也将砥砺前行,将这种人文精神发扬光大。四海为家的人,缺的不就是简单淳朴的亲情和抱团取暖的温馨吗?艰难岁月,感情弥真。“如果有什么可以帮到你,请尽管告诉我”成为此后我对所有新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无独有偶。周末去同事L家作客,看着一个柔弱的女生把空无所有的公寓装饰成高雅大气的住所,从买家具到装灯泡,从淘古董到选装饰,我们啧啧称叹。L指着挂在三米落地窗上的纱帘笑说:“这个都是我们自己弄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从巴黎到日内瓦,再从日内瓦到维也纳,一路走来,L都是这么乐观自信,接受帮助,反赠他人,用真诚待人的心收获友谊。虽然四海为家,却也朋友遍地。“漂泊了这么久,我想有个家了。”L如是说。

图片发自简书App

3、我喜爱联合国的多元文化,却也渐渐懂得四海为家之人的尴尬境地。漂泊得久了,便从一块磐石变成了一汪池水,努力克服最初的文化冲击,逐渐融入异乡文化的各色容器。再回首时,曾几何时的那个自己早已不复存在。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往何处?归来不再是少年,身份的模糊成为永远的心结,逆向文化冲击带来的彷徨丝毫不逊于当年的疑惑。可是,这一次我们回不去了……

曾经有个在海外常驻十年的中国同事就经历过这种冲击。站在熙熙攘攘、灯红酒绿的北京大街上,他突然愣住了,这是十年前的故乡吗?拔地而起的大楼带来了经济的蓬勃,路宽了,车多了,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们,仿佛遍地都是机会。可是空气质量变得更加糟糕,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虽然帝都的生活热气腾腾,他也无数次抱怨过国外生活的单调无聊,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经从骨子里爱上了海外生活的恬静和内心世界的安宁。他怕过马路,因为永远没有行人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拼抢意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早已深入骨髓;他怕开车,因为永远没有司机们敢于冒险的大胆精神,避让行人、保护安全成为第一要义;他怕上街,因为见不得有些人不讲卫生地随地吐痰揩鼻涕,清洁的街道已经生活的一部分;他怕聊天,因为永远跟不上新生事物的节奏,不懂得人们谈论的微信、Keep、淘宝、团购、P2P所为何物。他很沮丧,觉得这里不再是那个可以栖居的精神家园,一夜之间,故乡人仿佛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同事用了很长时间,在家人的支持帮助下,努力调整节奏,终于重新融入了“母文化”。只是夜深人静之时,多少次他都在梦里回到那个心心念念的异乡……人真的是种很奇怪的动物。

前段时间去海牙出差,碰巧遇到一位在联合国工作多年的荷兰本地大姐,她曾在越南、柬埔寨、波多黎各、卡塔尔工作多年,近期因为丈夫工作的变动重新回到荷兰。有一天,我们参观完国际刑事法院返回驻地,一路雨急风骤,无论是否撑伞,大家得淋得像落汤鸡一般,我们纷纷抱怨起海牙的“鬼天气”来。“别说你们了,我都讨厌这样的天气。整日见不到太阳,在这凄风苦雨里,心情根本好不起来。”荷兰大姐调侃道。“您是本地人,也不适应这样的天气吗?”我们问道。“是啊,离开的久了。我早已爱上了炎热的气候,回到荷兰后诸多不适。除了天气,更有许多文化的差异,儿时熟悉的东西渐渐变得陌生,我想,东南亚的热情是融到我的血液里了。”荷兰大姐耸耸肩,无奈地说道。

这种逆向文化冲击,多少折磨着每个四海为家的人。也许不经意间,我们正在塑造着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包容与接纳,调整与磨合,是大家永远的修行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4、虽有文化的感伤,却难抑相逢的喜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分勇敢、几分洒脱,人生需要这样的壮志豪情。四海为家之人,最美的就是在天涯海角与旧友新朋把酒言欢吧。我尤其喜爱在人生转角之处的那些重逢。

曾经在华盛顿参加某学术年会招待会,远远望见一个身着长裙的靓丽背影,我鬼使神差地走上前去打招呼。只觉得眼前这个端庄女子似曾相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直到互相聊起墨尔本,我才惊异地发现她曾经短暂在墨大授课,而我也正好有幸成为她为期一周的学生。“我想起来了。”她兴奋地说道。“我记得你,那个曾经充当国际法院模拟法庭律师的中国学生。”“我也是,想起您给我们所作的发人深省的国际法讲座。”五年过去了,皱纹爬上了我们彼此的脸颊,却难以磨灭那些共同经历的短暂却难忘的岁月。我们是一对久别重逢的师生,那一刻的雀跃,比中了彩票还要带劲。

在联合国工作期间,我也多次体会了“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某日,正在餐厅排队,忽然身后有人拍我。“是你吗,Y。你瘦了,我观察了一阵才敢拍你。”我应声转过头去,惊讶地发现原来是四年多未见的同事X,他现在正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太难得了,X。自从上次一别,已然将近五年。好多次去纽约出差,都阴差阳错地擦身而过,没想到转战维也纳,居然把你等来了。”我笑着说。那天的午餐,因为与X的不期相遇变得格外珍贵和美好。

又有一次,我正在餐厅和同事寒暄。突然有个亚洲面孔的女孩怯怯地问我,“打扰一下,你是Y吗。”我定睛一看,居然是四年前同在墨大法学院留学的越南籍同学。当年我曾受她邀请,前去参加她的硕士毕业典礼。那时的她正身怀六甲,整个人略微浮肿,与眼前这个气质绝佳的窈窕女子大相径庭。“Q,真的是你吗?宝宝多大了,自从上次一别,我以为再见只是一句戏谑的话呢。”我激动地叫起来,她也兴奋得不得了。“你知道吗,我早就有预感我们会重逢。世界虽大,但你我都从事多边外交,总能在纽约、日内瓦、维也纳不期而遇。瞧,我的女儿都四岁了。另外,F——就是你认识的另一个越南同学也和我一块来出差了。”我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果不其然,F正端着托盘向我们走来。三个同窗,三杯咖啡,我们沐浴在维亚纳初夏的阳光里,内心的悸动与温暖溢于言表。

我一直深信一句话,“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相聚”。这个世界很大,却也很小,习惯漂泊的人们,往往能得到命运的馈赠,在灯火阑珊处遇到那些曾经有过生命交集的人们,重温那些逝去的点点滴滴。这份美好,无与伦比。自此,喜欢在送别的贺卡上写下,总有一天,我们会在世界某个角落重逢。四海为家之乐,大抵在于此吧。

我们是一群四海为家的人……晚安,维也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5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42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25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14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3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17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8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5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9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92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过几日即是清明了,现在人们说起清明多知道这是个节日,至于它是二十四节气其中之一的事情倒有些模糊了。 节气的清明从何...
    阳河阅读 243评论 0 0
  • 概念 1.拖延的定义: 只有当一项推迟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才能称之为“真性拖延”: 一是后果有害; 二是本可以避免...
    毛裤阅读 428评论 0 0
  • 3.阅读下面几段,判断合理性,并且解释你的想法。 a.那些相信“每个人都创造了他或她自己的真理”的人,从来不会和任...
    杨秀华阅读 203评论 0 1
  • 引题: 第一反应是正常的,但却不是正确的。 正常但不正确的反应是很危险的! ~紫雨录(紫雨老师说的) 很早以前我就...
    向仕林_六中阅读 85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