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作品为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鲁迅的《孤独者》创作于1925年,它像是《在酒楼上》的续集,是对第一季吕维甫最终命运的一个交代。当时正处于五四运动落幕之际,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他疾病缠身,又遭到反动派打压,他被解除了职务,曾经信任和帮助的人,处于自我保护和私立也在远离他,让众叛亲离,处于人生低谷。极度孤独和苦闷之中,他利用这篇文章塑造出魏连殳这个个性十足的知识分子,魏连殳逃避生活,把自己包裹在独头茧里面享受孤独,最后自戕式地复仇对黑暗现实社会进行了抗争。
孤独就是,本想活出个人样,却在世俗眼中活成了一个笑话。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书中的魏连殳是寒石山唯一一个出外游学的学生,学的是动物学,却回来在s城的中学当历史教员,因为是吃洋教的新党,不讲道理,村里人和亲戚都把他当作异类,说他“同我们都异样的。”
他唯一的亲人祖母去世后,族长们把他叫回来办葬礼,按照旧规矩穿白、跪拜和请和尚道士做法事,村民以为他会强烈反对,没想到他却附和众人说都可以,这让大家都很吃惊。这是他对世俗的一种妥协和顺从。
大殓的时候,他没有哭,等到众人快要散去的时候,他像孤狼在野外嚎叫一样嚎啕大哭,他既在为祖母的离去哭泣,也在为自己从此孑然一生孤独地苟活在这个世界上哭泣,他和村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和他们不是一路人,他把自己裹在亲手给自己打造的茧里面,与世人拉开了距离。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尽说蔡中郎
魏连殳平日里面虽然孤傲高冷,他却十分喜欢孩子,他认为孩子的本性都是纯良的,孩子都是好的,他们全都是天真,他认为中国的希望,就全在于这一点上了。
即使房东家的孩子又脏又爱闹腾,他也把他们当成比自己性命还要重要,三良得了红斑痧,他自己紧张的脸上黑气更黑了,还被人笑话。
结果,他的真心终究是错付了,当他走到街上的时候,他原本以为天真的孩子却拿着一片芦叶指着他说:“杀,他还不很能走路。”于是房东家的孩子从此开始疏远他,不再跟他说话了。
他因为自报刊上发表了异端的文章,被人匿名攻击传出了流言,学校也借此开除了他,他中年失业了,生计都成了困难。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为了生存和活下去,他把自己舍不得卖的书都卖掉了,还委托文中的我帮他谋个差事,“我”给他写了三封信,他竟然穷得连买邮票寄信的钱都没有了。
为了活下去,他干脆沉沦了,他撕掉了异样的标签,放弃了之前的骄傲和主张,妥协于他之前所憎恶和反对的一切,换来了金钱和权力,他成为了杜师长的顾问,拿到了八十大洋每月的工资,解决了生计问题,生活变成了眼前的苟且。
他在给“我”的心中信中说,他生活不下去了,是生活上的失败者,但那时他还不是真正的失败,他至少还有自己的坚持和信仰,而今天他的妥协才是真正的失败了,他用苟且偷生换来了生活的成功。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他向世俗低头后,迎来了宾客满朋,报纸也对他称赞有加,房东孩子和祖母也开始跟他亲近起来,他不再尊敬昔日瞧不起他的人们,他叫大良的祖母是“老家伙”,他也不再对以前他认为天真纯良的孩子们抱有希望了,而是在他们要他买东西时,让他们学狗叫,磕响头,他享受着报复带来的快感。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放弃了理想和信仰的魏连殳是孤独的,他用冷眼看着周围的一切,感到恶心,夜间失眠和吐血,对于大良们,他也是感到深深地失望和愤怒。
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失去了灵魂的行尸走肉,在一次次地吐血中,他也不去医治,从而延误了最佳的医治时期,最后饱含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他最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就像他死后嘴角的冷笑,他在嘲笑自己这可悲又可笑的一生。
连殳的一生像极了鲁迅,鲁迅曾经勇敢地发表言论,热切关心爱护他人和孩子,却惨遭革职,苦于生计,他被帮助过的人疏远,被亲朋好友伤害,被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指着要杀死,也被疾病困扰过,反抗过和彷徨过,他是鲁迅给自己人生构想的另外一个结局,与其孤独困苦,比如低头沉沦或者选择死去。
但是,鲁迅却走出了连殳的悲剧结局,在孤独中寻找一条自己的道路,走出了困境,就像结尾说的他挣扎着出来了,心地得到了解脱变得轻松起来,坦然地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他走出了孤独的闭环,走向了真正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