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谈小妍
SUSIMA 素思玛诺贝尔奖诗人泰戈尔赠给徐志摩的印度名,是印度太阳神的别名,象征纯洁、热情、希望。
这个周末。听说徐志摩的孙子徐曾善回来中国,还花费数年亲自写了一本英文版的《徐志摩传》。据说,徐曾善长得与徐志摩很像。心想,能一见就好了。发愿,于是如愿。不仅见了,签名了,还一起中餐,一起如故人般聊天。
签名时,他用心的盖上印章,又用一张纸覆盖其上,怕红色砚泥未干粘花了书。真是细心又严谨的人。细节窥人。
很多年前,一个美到不可言说的画面如此清晰的浮现,高中时候去硖石紫薇山看志摩墓,漫山遍缀满紫色的花儿——应该是读者所为,因为那个季节紫薇山没有这样的花儿。
来到杭州志摩纪念馆,熟悉的清新与美,旗袍、老上海桌与志摩的字,各种熟悉,各种愉悦。
(一)缘起
席间,孙子徐善曾说,祖父徐志摩在康桥念书。他没见过祖父,对他其实也不了解。只是因着这血缘,能有一些冥冥中的感觉。 徐善曾在访问康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时,学院竖起纪念石纪念徐志摩。石头上四行字来自《再别康桥》,却极少人懂诗的深意。
剑桥大学教授问他,可否写一写徐志摩生平。徐善曾于是找遍了很多地方也找不到英文版的徐志摩生平资料。作为孙子的他萌生写英文传记的想法。
(二)徐善曾:我谈谈徐志摩其人
‘’我不仅要谈他的成就,我还想他谈灰色的部分。‘’
1920年,徐志摩搭上前往美国的船。
‘’ 最有争议的事,是孩子出生后,与妻子张幼仪离婚。上图是徐和张1921年的结婚照。
古代婚姻,是包办结婚,讲究门当户对。徐志摩结婚七年后,觉得应该自由恋爱,寻找伴侣。他决绝的离开,离婚后,祖母自力更生,养活小孩。这是一个大悲剧之一。
作为孙子,希望他做出不同选择。希望了解他决定背后的时代和他的动机。
我慢慢了解,并尊重他。祖父是突破框架的人,即使这样会伤害周围的人。他忠实自己的态度。
1926年10月23日与陆小曼结婚。
通过诗歌和信仰,情感和理性的自由,进入光明境界。这就是我理解的我的祖父。‘’
徐善曾在美国长大,他不会中文,走遍祖父走过的英、法、美、日各国,追寻祖父的足迹,历时数年,写出英文版的《志摩传》,他慢慢能够理解祖父,一个被承载着父亲厚望接手徐家大业的儿子,最后冲破一切学了文学,还成为那个时代少有的离婚者,除了勇气,还有他的一份真。当然还有一份更长远的向父亲的承诺——文学也可以如实业一样光宗耀祖,流芳百世。
(三) 徐志摩给时代带来什么?
旧时代~为父母存在、为孩子存在;新时代~为自己而存在。一个人要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徐志摩思想概括起来: 爱 自由 美。那是对自由精神的呼唤。
徐志摩一生做许多事情,父亲希望他学金融,把家族事业进行下去,徐志摩学了文学,他觉得文学也可以实现人的价值。
徐志摩一生四个女人,一些传记中,似乎他对爱情不专一。他怎么想的,很重要。
他要离开包办婚姻时,他老师梁启超反对,徐志摩对老师说,求人格确定、灵魂之救赎。寻求真实爱情。他在写给张幼仪的离婚的信中说,真幸福自求得来。张幼仪是一个伟大女人,她隐忍,她默默从抛弃中走出来。
徐志摩当主编时——我来只认识自己,我要说的话,你逼我求我不说,我仍旧要说。我只是真实袒露心灵。徐志摩是响当当的人。在今天也不会过时。
年轻人喜欢新诗,从喜欢徐志摩开始。他是一位浪漫主义的人。
(四)徐志摩绝密视频在中国首发
加藤阿幸教授,在早稻田大学写了许多徐志摩研究论文,然后不惜用性命担保,在日本的涩泽荣一纪念馆,找到了徐志摩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视频,徐志摩陪同泰戈尔访问日本,视频5分钟,第一个镜头就是身穿长衫马褂的徐志摩从马车里出来。清瘦的身形,头发往后梳,行走时,风度翩翩。
非常珍贵的影像,版权所有,不得传播。日本的加藤阿幸教授用性命担保才将视频带到徐志摩的故土中国首播,只限于当天五六十人有幸观看,放慢镜头,看到活的徐志摩,现场爆发出掌声。
有时候,人生需要一些经历,徐志摩是海宁硖石大家族名门之后,看过世界,也有自己的思考,后人不仅仅关心他的一生与四个女人,更关心的是,他的思想和对后世后代的影响。
(五)徐志摩的朋友圈
在杭州徐志摩纪念馆,我发现了徐志摩的思想,与他的朋友圈有极大的关系。他与印度泰戈尔、英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等都有密切往来。
徐志摩,为追随罗素,不惜放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来英国。两人亦师亦友,罗素评价:徐是一个有很高文化素养的中国籍大学肄业生,用英文、中文两种文字写作的诗人。
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徐志摩与狄更生 (英国作家、剑桥皇家学院教授)更是亦师亦友,老师竟然破格允许他随意选课。
徐志摩在中国接待泰戈尔,两人密切,泰戈尔出版《在中国演讲》,前页说,感谢中国人民徐志摩。
如此强大的朋友圈,徐志摩可以接触那个时代文学界顶级的人物,拥有他们的思维,创新一种思维,于是才有了自己的创新诗歌形式。徐志摩可以中文、英文两种语言写诗歌。
也许有人觉得他轻飘飘的,太直白和浅显,可是来到那个时代背景,一个敢于突破敢于忠于自我活出绽放自我,不被羁绊的人,是留给现代人的一种思维,并不过时,历久弥新。感谢志摩。同为海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