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是精神分析流派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是指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
荣格在职业生涯早期,就找到证明“情结”存在的证据。1910年,他在词汇关联测验中,注意到受试者的行为模式,暗示着此人的无意识感觉与信念,他用这种方法去寻找和分析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隐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结”概念,后被弗洛伊德所采纳。
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荣格曾追随弗洛伊德五年,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并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由于荣格热衷于宗教和神话,他的理论和思想,具有较强的神秘主义色彩和超验主义。总体上说,荣格的理论仍然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但也在许多基本概念和观点上,也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和发展。
不论是弗洛依德体系,还是荣格体系,都公认“情结”的挖掘,对病人来说非常重要。情结不仅仅是探索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理论工具。
《荣格智慧集》一书中写到:“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具体情绪色彩的情结构成,他们构成了心理生活的个体的、自私的方面。”通过对个人无意识的研究,荣格发现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个体一组又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簇的心理丛,荣格将之称为“情结”。
荣格认为情结是一种受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无意识中活动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欲望。他认为:情结是由有关观念、情感、意象的综合体。他将情结形容为“无意识之中的一个结”。
荣格派理论认为情结与创伤经验,或有关,或无关。
荣格认为:人类心理由好几种情结构成,而且许多情结彼此形成二元对立。只有造成有害行为的“情结”,荣格才视为心理疾病。荣格派理论视无害的“情结”,为普通健康心理的多元变化。他认为普遍共通的是“原型”。
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始意象,即原型,意指一种本言的模型,其他相似的存在,皆根据这种本原模型而成形。
在《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中,荣格指出,“原型这个词就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形式”,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测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是一切心理反应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原型尽管归属于集体无意识,但是却能够体验为一种印象式意象。在每一种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着大量的原型,它的核心意义是基本相同的,符合人类的某种普通心理要求。譬如,英雄,大地母亲、智慧老人、魔鬼等原型,在作品中屡屡出现,其各个内在意义仍是相对统一的。譬如,西方艺术中的圣母题材的作品,多不胜数,没有穷尽,就是因为创作者深邃无底的集体无意识,呼应着人类对母亲的无尽之情,因而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荣格对于原型的界定,一直采取了诗性的态度,他说“自从远古时代就存在的普遍意象,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意象和模式。”
对于“情结”,弗洛依德的观点却和荣格产生了极大差异,他坚持认为:“恋母情结”是普遍共通的,也就是所有儿童都面对“恋母情结”带来的发展挑战。而“恋母情结”也是绝大部分心理疾病的中心。
随着荣格与弗洛依德决裂,两方代表的理论就此产生分歧。
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荣格的观点,个人认为:人都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情结,没有情结的人是不存在的。情结有好有坏,在一定时期,都有可能促进人的心理成熟。当然,在某个时间段内,有些创伤性情结,就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