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7年的某天,跟一个闺蜜推荐几个我比较喜欢的节目和公众号,我一时表达不清这些节目到底哪里好,又急于想安利给她,就动用了一句话:“看了之后,改变了我的三观”,勾起她的好奇心后,她问我:是怎么改变的,哪里变了?我却又词穷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次失败的安利!)
好吧,为下一次更好的安利,我先做好准备工作,好好想想我的三观是怎么被改变的?
一、 蔡康永——《康熙来了》《奇葩说》
一个12年的娱乐节目,从05年开始看,头几年一集不落的追,后来偶尔挑几集感兴趣的看。除了明星访谈,娱乐八卦的吸引力,主要还是两位主持人的画风,刷新了我对综艺节目的认知:蔡康永和小S,一个聪明的读书人和一个搞怪的谐星,居然可以这么默契,机智和幽默(准确的说是:疯癫,大胆,搞笑),他们如知己,如亲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马上明白对方的意思(比如说,小S一个眼神,蔡康永就意会,并帮助她成功摸到男明星的腹肌)。他们是独一无二搭档组合,缺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再是《康熙》,每次小S产假找人代班的时候,总感觉看的是假的《康熙》,有点出戏。
再火的节目,也会有消失的一天,睿智如蔡康永,他没有坚持等着节目自然消亡的那一天,而是在它还受欢迎的时候,选择停止,让《康熙来了》永远定格在美好的时刻,留给观众去怀念。作为粉丝,我是哭着笑着看完最后一集的,有点不舍,以后少了《康熙》带给我的快乐,又很庆幸,不用看着一个喜欢的节目慢慢走向没落。
因为《康熙来了》,喜欢蔡康永和小S,因为《奇葩说》,更喜欢蔡康永。
记得蔡康永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康熙来了》是个访谈类节目,主持人主要的作用是要采访和衬托嘉宾,所以他不会在节目里太表达自我。但是《奇葩说》是个辩论类节目,他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让他的观点有说服力(根据大概意思臆想出来的)
是的,看《康熙来了》,康永哥永远那么温文尔雅,面面俱到,把握着节目的主线,兼顾每位来宾的表现,还时不时不忘把小S这匹脱缰的野马拉回来。喜欢他的高智商,高情商,也喜欢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说话方式,云淡风轻,却很温暖。
真的很少听他在《康熙》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因为这是个访谈类节目,而他是主持人,是采访者。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他的说话之道,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观众的喜爱。
直到《奇葩说》,康永哥从主持人变成了辩论导师,还是那个温暖的声音,却传达出更多的人生哲学:谈到同性恋的话题,他当场落泪,说“我们不是怪物”,再怎么洒脱的人,也希望得到周围的理解和包容;他那么淡定的人,经常跟高晓松辩论的互不相让,激动不已,这是一种高手过招时,遇强则欲更强的上进心;一向疼惜照顾后辈的他,奇袭马薇薇和程铭等选手时,毫不留情。因为他努力把观众引向更正向的观点和更宽广的思维。
在《奇葩说》,看到的是和《康熙》不一样的蔡康永,一个更真实鲜活的他。他的观点和态度,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语言能力和思想深度,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无知,羡慕嫉妒恨别人的才华之后,也试着努力从男神身上吸收点养分。
以前觉得,同性恋是避之不及的异类,没有办法认同和接受,甚至鄙视。现在觉得,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还是双性恋,你如果喜欢的是他的才华,与性取向何干。比如蔡康永,比如 邱晨,我只会心里默默的祝他们幸福。
以前觉得,人生应该按部就班的,走着大多数人会走的人生轨迹:读书,工作,结婚,生子。。。现在觉得,并不是没上大学就是没出息,在家啃老的大学生比比皆是,自强不息的辍学者也不胜枚举;并不是考上公务员,进国企外企才是好工作,而摆个摊,卖个面就是不务正业,看看人家卖包子的,能把包子店开到哈佛门口,还大排长队的。一家卖肉夹馍的小店,也可以拿到一千多万美元的融资。
到这个年纪还没有结婚生子,按理说我应该焦虑羞愧,或者抑郁孤僻,然而并没有。无论在什么年纪,我依然坚定的认为,结婚的理由不是因为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纪,而是因为碰到了你想结婚的人。生孩子,不是因为要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不是因为多个人口,家里可以多分地,多分钱,而是因为爱,因为要把爱传递下去。
无法认同周围所谓的一些传统思想:女人不用太能干,能照顾好老公孩子才最重要;房子财产大部分都是要留给儿子的,因为养儿子能防老,女儿始终是要去别人家的。。。。这都21世纪了,说好的男女平等呢?儿子再多,败家不孝有个鬼用?
有些老年人有这样的想法,是那个时代没有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和宽阔的眼界,这不能都怪他们,可是很多年轻人居然还把这些老思想传承下来,实在觉得有点悲哀。。很多优良的传统都不见得有被传承下来,这种腐朽的落后思想却根深蒂固,除了劝他们多看看《奇葩说》,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Anyway,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可能坚持自我,也可能哪天会被谁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