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讲究的是“心诚则灵”,这四个字中的“诚”字大有讲究。
“诚”的第一层含义是“真心‘,如果一个人真心地求佛,希望得到什么佛就会帮助他实现愿望吗?好像不是。很多人在求佛时的确是”真心“地想得到什么或者”真心“地想免除什么,可佛并没有一一满足他们。
“诚”的第二层含义是“确实、的确”,那就是说求佛人的愿望一定要是明确的,自己都含糊不清,不知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佛当然没法满足他的要求。
人们求佛时会在心中默想自己的愿望,虽然是“默想”,但表现在内心的还是具体的词汇。我们都知道,词汇是对概念的表达,词汇不准确,概念也就不准确了。人们经常会求佛保佑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可是健康这个词涵盖的感念就比较宽泛,比如是整体的健康还是部分的健康?怎样的程度叫做健康?比如说,从沙堆中取掉一粒沙子,这个沙堆还叫做沙堆,再取掉一粒,还叫沙堆。继续取下去,沙子总会剩下很少,不能被称为沙堆。那么到底是取掉那一粒沙之后沙堆就不是沙堆了?佛不能满足人的愿望,可能是人的“用词不当”,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佛也帮不了他。
那么“真心”地求佛,同时能够用“确实”的词汇表达自己的需求,佛就一定能满足他吗?似乎还是不行。
以前有一种理论叫做“吸引力法则”,就是说你真诚地想,你的愿望就会实现。你非常渴望考试通过,考试就能够通过,你非常喜爱一个女孩子,对方也会被你的愿望打动。心理学的实验发现,有些人真诚的渴望考试通过,然后就去打游戏了,反正已经发过愿了,这些人考试通过率当然不高。有些人喜爱一个女孩子,就去创造机会接近她,注意她的爱好,表现自己的吸引力,这些人追女孩的成功率就比较高。
“吸引力法则”和求佛的状态类似,有人认为“心诚则灵”,他“真心”地“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之后就等待佛显灵。另一些人从自己的行为上做出改变,为了达到愿望而努力积累愿望达成所需要的条件。总的看来佛是比较喜欢第二种人,佛的原则也是不养懒汉的。
就像查理·芒格说的那样:你想得到什么的最好方法是,使自己配得上它。想要健康,就要平衡饮食,按时休息,适当锻炼。想要财富,就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能力,让自己具有获得财富的能力。
都说佛会普度众生,可为什么人的遭遇那么不同,就是那些常年求佛的人也并不都能如意。看来佛只说“度”,并没有说“度”到什么程度啊!
向佛发了愿望,自己也在为实现愿望努力的人,佛想帮也有帮助的理由。把责任和负担扔给佛,自己该干嘛干嘛的人,佛想帮都没法帮,何况佛压根就没打算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