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很多70后,80后的北方朋友,对“麦假”一词都不陌生,尤其是那些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要知道,这可是专门为麦收时节特设的区域性的假期,有些地方可没有。麦假的假期天数一般不多,通常在半个月左右。
我小时候虽然是在城里上学,跟大部分的同学一样,家里也都没有耕地,不需要麦收,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校也跟着放麦假。我们可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不用上学就开心。
开心之余也有一丢丢苦恼,因为学校规定,麦假结束回校上课时,每人要根据年级不同,上交五到十斤,二十斤不等的麦子,而且麦子必须得是自己在麦假期间亲自到田里捡拾,搓穗,去除麦糠之后得来的。这个规定意味着,我们愉快的假期里,得有几天是顶着大太阳在已经收割完毕净是麦茬的地里,拖着蛇皮袋,一点一点的搜寻,一次一次的弯腰捡拾,再一趟一趟的背回家,不开心!
拾麦子跟割麦子一样(那时候还没有联合收割机,都是人们用镰刀手工割麦)是要做好准备工作的。戴上手套是必须的,一定要戴顶透气的草帽,帽檐要大,这样既可以在干活时遮阳,也可以在休息时用来做扇子;要穿长袖长裤,既能防晒还能避免麦芒的侵扰,那玩意儿又细又尖,如若不小心扎肉里,再出点儿汗刺激刺激,那滋味,真不好受;还要穿上一双结实舒适的鞋子,要知道干透的麦秆看似一折就断,可留在地里的麦茬可不好惹,一簇簇的,都支棱着朝上,像一柄柄小利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在你脚上来一下。
......
随着机械化的普及,现在种地收庄稼都变得容易了起来,传统农时的“三夏”时节,人们似乎还没怎么发力呢就过去了,“麦假”也很久没被人们提及了,至于拾麦子,除了偶有几个上了岁数的老年人还会下地,估计大多数人都不屑去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