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三层楼学习】第二天下午【第12-14课】第一部分
(实验案例:50天的赞美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吗)日本大四女生因为不断的接受赞美而开始变得更加有自信,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他不但拿下了自己的口罩,也开始学会收拾屋子,尝试化妆,人生第一次走入了美发沙龙,尝试不同风格的穿着,个性也突然变得开朗起来,50天后的改变简直是判若两人。从最初的唯唯诺诺不敢与人直视,到最后大大方方自信的与人交流,整个人的气质和气场都变得不一样了,可见一个人被夸得越多,他的自我认同感就越高,就会变得更加的自信,整个人都会明亮许多。
有人会说,那我们养孩子就每天夸夸风就好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要明白的是,这样一个案例给到我们的启示,并非仅仅是夸赞,可以让人自信,更多的应该是相信自己,喜欢自己才是真正自信起来的内动力,这也就是所谓相信相信的力量。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他最后得出的结论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也把它叫做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和罗森塔尔这两个词一个是来源于希腊神话,一个是来源于做这个实验的心理学家的名字,但是把它翻译成大白话,那么他还有一个更加直白的称呼,叫做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国家的国王,这个国王他非常善于雕刻。他希望找到一个很漂亮的女子结婚,但是他找了很多年都没有找到,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记忆去雕刻一尊自己想象中的完美妻子的雕像,于是呢,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把他所有的热情精力和全部的爱恋都赋予在这个雕像之上。他对待那个雕像就像对待自己妻子那样去装扮它,去抚爱,她甚至于还给他取了名字,他向上帝向神祈求,让这个雕塑成为他的妻子,终于,这个皮格马利翁用诚意和他的虔诚打动了爱神,然后爱神赋予雕像生命,并且让他们结为了夫妻,这个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也许是从这个故事当中得到了启发,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就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
所以研究者就认为,这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彼此期望的一种影响,因为老师认为这个学生是有天分的,或者学生也认为老师是很有能力的,因而他们彼此给予更大的期待和期望,那么他在上课时,老师会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彼此就产生了一种正循环的激励作用,这样一种心理预期,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会更加的刻苦,老师也更加的努力,婴儿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期待效应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某种教育态度,相信相信的力量,不单单是我们要相信孩子,同样,孩子应该学会相信他们自己。
那除了早期的母婴连接,可以给到孩子自信的心理发展能量,还有哪些可以做到呢?我们在一楼,孩子通过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像内滋生出安全感和归属感,向外它延展出的就是自尊和自信,怎么两个人格特质自信的培养还源于一个很重要的情绪感受,那就是被认同感孩童时期的被认同感,一方面他来自幼儿期的同一性发展。
我们先来说一下幼儿期的认同,比如三四岁的小孩,他会对警察呀解放军啊白衣天使等等心生敬意,强烈的认同感导致他们会去效仿,那么一旦成功地效仿,则会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我能行,我向警察叔叔像解放军叔叔那样的勇敢,那样的强大,在这里我想说一下跟买买有关的话题,比如说大家会发现,一般孩子从四岁开始出现让家长们困惑的一个买买的主题啊,买买的问题,就孩子怎么买他都买不够。那么孩子不单单是买孩子,还存在一个什么问题重复性购买啊,比如说这个孩子重复兴趣购买芭比娃娃重复性购买小汽车重复性购买奥特曼啊,他可能中午买了,晚上买,今天买了,明天买,而且买的都是同样的,那么很多家长他就不能理解,就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啊?你这个东西买回家又不能吃啊,又不能用,放在家里都一样,为什么你还要买?那么在这个时候呢,我们家长如果不学习,就不能理解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很多时候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家长一般都是因为了解,所以慈悲往往是因为不了解,所以就不容易慈悲。那么在这里呢,孩子的这种重复性购买某一样玩具的心理就契合了我们这里说的这个认同感,认同同一性就是说,我举个例子,孩子买了很多的奥特曼,是因为他对奥特曼非常的崇拜,那么他在崇拜奥特曼这么一个人物的时候,他一定是崇拜他人格当中的某一个特质,比如说奥特曼,他非常的证据,比如说奥特曼非常的勇敢等等,那么当孩子通过这种同重复购买的行为就不断的来满足自己这样的一个需求什么呢?就当我买了这个奥特曼的时候,我幻想着我就是奥特曼。那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我们如果可以满足孩子这样一个重复购买的愿望的话,这样一个心理需求的话,那其实是间接地帮助孩子增强他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因为他买了奥特曼,他就觉得他拥有了奥特曼人格特质,那在比如说有的孩子特别喜欢买这个芭比公主,那么芭比公主对他来讲存在什么特质?第一是漂亮啊,第二是可能是善良等等,那如果说孩子通过这种重复购买的行为,那么他满足一个什么样的需求,他就认同于等同于认同,他自己,我也很漂亮,我也像她那样的善良。我们要知道,如果我们从养育孩子的角度来讲,如何让孩子自己认为自己很漂亮,自己认为自己很善良,自己认为自己很强大,很勇敢,这可不是我们家长一句话两句话能做到的,那这个时候我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帮助孩子去自我认同,那如果说你花了500块钱,可以让孩子达到这样的效果,你觉得你这500块钱花的值吗?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觉得特别值,你再也不会纠结孩子为什么重复购买呢,对不对?所以我们说学龄前的孩童,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你自己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一些心理发展特征,这样的话,便于你更好的去理解你孩子,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再说回这个重复购买的行为,其实如果说在四岁多的时候,你可以很好的满足他,这个孩子可以很好的过渡,因为他到了五岁,他会回归现实,他会发现,其实我也不是奥特曼对不对,他长大了,他就不会那样重复购买了,所以有的时候啊,咱们家长就是庸人自扰,就是不是问题的问题,到你们那儿成了问题,那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你们多多学习,多去了解自己这个孩子啊,相应年龄段的一些特点,所以我们说家长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孩子,其次要了解自己啊,你要了解孩子的特征,你要了解自己的特征,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啊,这个我们在后面的课程当中会继续提到。那么,刚才差了一个关于买买的这个话题,所以这个不这个话题引到这里来,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孩童时期的被认同感,买买也可以满足她啊,就是他是同一性的敏感期,那么鉴于此,我们也可以很肯定的说,父母也可以成为孩子在幼儿其罪最权威和最高地位的模仿者,那只要我们自己可以以身作则,可以做到,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当然前提条件是自己要先做到,你们会发现很多孩子,比如说他的爸爸是警察,这样的幼儿园的孩子在跟同伴聊起自己父亲的时候是非常非常崇拜的,这个就是同一性。那么,刚才讲到自信的培养源于这个很重要的情绪感受,就是被认同感,也或者叫做幼儿期的同一性发展,那么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比如上午语音课当中,我们提到的一岁多的孩子去拿十几米开外的东西,是让孩子自己做到,还是由父母来代劳,这就是来自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产生作用,那要如何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关注孩子的闪光点,我们成人在关注孩子的时候,就好像在黑屋子里,用一只微弱的蜡烛去找,只能看见被关注所照亮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一定不会使这个屋子里的全部,就好像我们一时半会儿你会找不到自己孩子的全面特制一样,那因为我们的关注,这样的照亮会特别引起孩子的注意,如果你照亮的是缺点,他就会被这个缺点所吸引,同时被它所制约。本来一个人的性格应该随着成长而发生变化,但因为这个被关注而固化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人眼里的心想事成,如果我们转换角度,用关注去照亮优点,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更加的受益,林老师所说的记功不记过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引导孩子接纳自己一个孩子的心理性格是否发展健康并不在于这个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而是在于对自己个性的接纳度接纳程度决定着孩子对自己的满意度,从家长的行为来看,不管我们的动机是多么的想对孩子好,那如果这个行为的结果是制造孩子对自己的不接纳,不喜欢。孩子由此而产生的自我冲突,就很有可能在他整个一生当中都余恨绵绵,甚至还会伴随着某种深深的自我缺憾感,如果您的孩子非主流学习哪儿都不行,可她交朋友天下第一,这也不失为一种可以构建孩子自信心的特点。
聪明的父母知道,不喜欢孩子的天赋,个性等于逆水行舟,而喜欢孩子的天赋,个性则是顺水推舟喜欢并接受孩子的个性,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自我认同并积极向上,最终,这会比主流文化所认同的完美个性者更加的杰出与成功,当然,我们也需要正确解读主流文化对孩子的个性与行为的要求,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使用的行为与言语的交往技术,而不是片面的期望孩子去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
第三,谨慎评价孩子的个性心理学,认为啊,亲子关系中存在一种双重束缚,什么叫双重束缚呢?比如家长在评价孩子不够开朗的时候,会导致孩子更加的不开朗,父母就更加的批评他,有的时候孩子怎么做都不行,都不能如父母的一,那其实父母不明白,正是这种过多的要求才导致了孩子的更加不开朗,那么学习也是一样的。也是双重束缚,我们批评孩子学业糟糕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学业的敬意,不糟糕,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越骂成绩越差,越高压状态越不好,在这些批评里面,父母是觉得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却觉得被伤害不被接纳,在观念上为孩子,好在心理上却挫伤了孩子[流泪],这就是亲子教育的陷阱,也是我们在一步步不自知的打击他。
第四,关于夸奖孩子是一个心理技术夸奖,并不是言语,他更多的应该是表现出来的来自眼神微笑神态的表现,表现什么表现你的认同和赏识表现这么一种美好的态度,爸爸妈妈对孩子认同的态度,比如信任,对他充满兴趣,并对孩子的存在感到幸福,我要提醒各位的是,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而感到幸福?这是一个相当敏锐的情绪信号。接收者,我们的孩子对此是极其敏感的,就像今天上午我在跟一位家长说,你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是享受还是烦躁?如果你都觉得写作业是一个很烦躁的事情,孩子一定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所以它会跟随你一起,不喜欢作业。
如果父母总说,不管你怎样,只要你健康快乐,我们就觉得很满足,那么孩子就会无意识地想让父母满足他,有事儿没事儿也就喜滋滋的,凡事都愿意往好的方向想,这就是乐观的源头,但如果父母总是说你必须好好学习,虽然你表达的是关心和督促,但态度上却可以被孩子解读为,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所以呢,有的时候会有孩子把话怼回来说,你是在意分数还是在意我呢?学习在其本身的意义之外,会被解读为更多的功利性的信息,那有了过多的压力,这无力无疑就会加速孩子对学习的厌烦心理。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聪明和愚笨,孩子就可以按照它自身天赋的能力自发地生长,但如果是有条件的,选择性的接纳我们的孩子,即使聪明孩子也需要把自己割裂分离,出好与坏来满足父母的标准,其实也就是配合改造,这个配合是内耗,需要分散极大的精力,那么这个孩子就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他的成长与学习。我不提倡一味的夸孩子,因为夸是需要技巧的,也需要学习的,那做不到做不好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要学着去欣赏我们的孩子,夸他是寻求父母与孩子之间价值观念的一致,而欣赏是可以存在价值差异的,这里面是有细微的区别的,言语上的表达容易带去误解和错觉,而欣赏信任的态度,是不容易被曲解的孩子,内心最大的渴望就是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
第五镜像原理我们人类从生物学角度有一个镜像神经元,这个神经元可以很好地解释人类的模仿力,而在心理学就有镜像原理,十岁左右的孩子有一种情绪的镜像作用,越关心谁越喜欢谁,那么这个孩子的心性脾气就越像谁,所以你去看自己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孩子,有的时候就好像在看你自己,比如你觉得孩子常常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说话对死人。当他心情好的时候就可以讲话,讲的你心里甜滋滋的,那么这个也许就是你带给孩子的感受,我们觉察到孩子身上的东西可能就是你自己身上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还是要绕道,以身作则这四个字,我们要孩子自信大方,要孩子学会接纳自己,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做出一些表率。
我们有多么接纳自己,孩子就可以习得几分接纳他自己,那么总结一下如何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他的内动力教会孩子自信和自我接纳,记住以下五点。
第一:关注孩子的闪光点,才有可能心想事成;
第二,引导孩子接纳自己;
第三,谨慎评价孩子的个性: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打击,少评价。
第四,技巧性夸奖+赏识;
第五,符合镜像原理的以身作则。
第一,关注孩子的闪光点,才有可能心想事成,第二,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第三,谨慎评价孩子的个性,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打击,少评价,第四,技巧性的夸奖加上赏识,第五,符合镜像原理的以身作则。
第13课,高水平的自尊自尊跟自信其实是一个双生子,刚才我们说过,孩子在家庭教育三层楼的一楼,通过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向内滋养出他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那么向外它延展出来的就是自尊和自信,上节课,我们讲了自信以及如何去帮助孩子构建他的自信心,那么这节课我们来讲一讲自尊,什么叫自尊呢?我们在讲到自尊的时候,你当然也撇不开自信,因为一个自尊的人,他一定是自信的,而一个自信的人,他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他的自尊感。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家孩子的故事,我们家孩子去年九岁的时候啊,暑假有意向暑假作业,他一个字都没有写,然后到了报名的那天,他跑到学校里去跟老师一番理论,最后他说服老师把这项作业给免了,全校只有他一个人在老师那里把这个作业给免了,所以大家一定很好奇,这到底是什么作业?我家孩子怎么就这么理直气壮坚决不写呢。
所以我们今天这节课讲到要发展孩子的自尊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说,在讲一个孩子懂得自尊的时候,他的孪生兄弟自信一定是如影随形的,那么一个孩子的自尊得到了满足,从而孩子感到了自信,他体验到了自我的价值,从而产生更加积极的自我肯定,这就是自尊这一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带给孩子的感受,那么我们又要绕道关于自尊水平,该如何培养的这个问题上面来,其实培养一个孩子的自尊水平的黄金期,是在幼儿期。
有人说,你和你们家孩子怎么这么大胆子呀,怎么总是跟老师对着干呢?家长怎么样才能去培养孩子这种不怕老师不为权威的这种性格呢,说真的,我真的没有培养过孩子去对抗他的老师,我只是一直跟他说,你要尊重你的老师,但是在尊重老师的同时,我也告诉他,你自己也是应该被尊重的,一个人一定要真实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才能学会尊重他人,想来我们家孩子关于作业,他和老师去沟通的心态与立场和我平时的行事作风,可能是如出一辙,作为妈妈,我虽然没有教过他如何跟老师打交道,但是生活即教育,家长的为人处事本就是一种示范,也是可以影响到孩子的。
一个孩子在三岁左右就已经发展到他自尊水平的10,四岁的时候是60%岁的时候,五岁80%,六岁的时候90%,换句话说,一个孩子是否足够自尊自信,其实她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发展的差不多了,那么剩下来的10%,他要去发展的时候,其实是她在小学阶段会面对更多的人和事,面对更多的血液环境,在这个当中去发展。那么那个10%很难再起到一个改天换地的作用,所以我们说六岁之前发展孩子的自尊水平,是黄金玉而起,六岁前学龄前儿童的自身的这个自尊水平,他又是一个飞速的发展期,好的发展可以让我们的孩子顺利步入小学阶段。
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去适应更为规则化的更为规范化的小型社会,也就是小学生活,那么讲到这里有的家长就要焦虑了,老师,我们孩子以前可能自身这个自尊水平发展的不够完善哦,我们家已经上小学了哦,我们家都已经上中学了,我还要怎么去帮助他发展自尊呢?大家要知道,我们说的是早期对孩子自尊水平发展的影响,但是真正影响到孩子自尊水平发展的还有很多的因素,比如说父母的教养,但是父母的教养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么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够养育出一个高自尊水平的孩子,首先,我们的家庭氛围是温暖关爱的,孩子一定要觉得自己是被父母所尊重的,他才会自己珍视自己,如果我们让孩子觉得他们在父母面前就像一堆臭狗屎一样一文不值,这个时候的孩子是不会懂得自己真实自己的同时。父母的教养应该是对孩子有一定的要求,但是这个要求并不代表你要去强制性的执行,我们可以有要求,不强制,还有一点就是家长的以身作则,最后就是在家中打造民主的家庭沟通氛围,简而言之一句话,我们应该在家庭教育当中,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大人来对待。
我们之前在课里面经常提到,你不能因为孩子小讲话,他听不懂你就糊弄她[发怒],其实从头到尾我们应该对孩子抱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你把孩子当做一个大人来对待,来尊重的时候,孩子的自尊水平会自然而然地被我们激发出来,除了家庭养育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同伴关系,也就是孩子的人际交往,当然同伴关系为辅啊,父母的教养是为主,所谓的同伴关系是给孩子外。就对外发展他的这个自尊表现的时候添砖加瓦,主要呢就是第一点是要让孩子交到朋友,我们要鼓励孩子交朋友最好呢,我们的孩子能够拥有固定的朋友,或者说他喜欢交很多的朋友,那也很好,但是孩子不能在家圈着养。
如果他没有朋友,他的社会的这个社交功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等于说他这个人的社会化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孩子能不能够交到朋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么交到朋友对他来讲有什么意义呢?交到朋友就代表着他被认同,因为我们跟一个人交朋友一定是认同他的,比如说这个,我们这个人,我喜欢他,我才跟他交朋友,所以对于交朋友来讲,孩子获得的是一个最直接的被认同感,其次呢,要鼓励孩子融入集体,这是孩子社会化的必然过程,无论是让孩子交到朋友,还是鼓励孩子融入集体,它所指向的都是高程度的亲密度和被接纳度。
而高程度的亲密度和被接纳度,它会让我们的孩子得到什么,第一让他获得社会支持,什么叫做社会性的支持系统,比如说我们有的时候自己遇到了不开心的事,然后你就去找你的好闺蜜啊,进行倾诉,那么你的闺蜜就是你的社会支持体系,那么你拥有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后,对于你的心理层面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寻找到了缓解压力和消极消极情绪的渠道,这个对于孩子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么解释起来,我们就应该要对于孩子的自尊水平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我们早年的养育行为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支配还是被尊重,是让孩子自己觉得被认可还是被否定,这才是衡量我们为人父母教育水平的重要判断标准,所以正在听课的家长们,如果你的孩子还小,还是学龄前儿童,那么你经常拿出很多问题到群里来问老师,这个我们家孩子这个情况,我这么做好不好?我们家孩子这个问题我这么处理对不对?其实这里有一个。很大众化的标准,所以就请你想一想你的所做所为,在孩子的感受这个层面,他感受到的是被尊重还是被支配,他感受到的是被否定还是被认可,你只需要用这个来衡量你的教育行为,就可以知道你做的到底是构建他的高水平自尊,还是打击他的自尊水平。
第14课送给孩子三个黄金世界,观家庭教育三层楼,在一楼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早年通过让孩子感受到爱被他们打造美好的生命底色,那么孩子就会向内滋养出他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向外延展出他的自尊自信,家庭教育塑造人的力量远远大于人们的想象,其包含的那些待人处事的原则,其实真正反映的是父母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而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性问题均植根于家庭教育当中,教育孩子之难,难在父母是否自己人格完整,是否乐于宽容与变通,对于这些人格层面和心理特质的传承,是每个家庭教育里的遗传密码。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每个父母应该在日常中传递的三个非常重要的黄金价值观,为什么是
【家庭教育三层楼学习】第二天下午【第12-14课】第二部分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每个父母应该在日常中传递的三个非常重要的黄金价值观,为什么是这三个?又为什么一定要教给孩子?那么在后面的课程里面,我们会提到,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三个价值观是什么,我们在教会孩子看待任何问题的时候,要先做三个假设,类似于给孩子提前做一个心理建设,而这样的心理建设预期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会采用何种应对方式来对待外界。
第一,我们要教会孩子,假设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父母会无意识的影响我们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包括我们承认自己也会有对现实的愤怒,对一些不公平现象的言语也包括,如果我们自己生活的不易,那么在大人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忘掉是不是要去保护我们的孩子,要给他呈现一个对美好世界感受的这么一件事儿,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
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人生[呲牙],它讲述了一个爸爸身处这个纳粹集中营,却不让孩子感受到集中营里苦难的故事,我们应该让孩子拥有美好的心灵,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当然也许会有很多人说,这个社会有很多上很多很糟糕的人,他也会成功,但这毕竟是受到不完善社会条件的影响,我们要相信社会总是在一步步的完善的,虽然我们这个社会依然存在着战争饥饿贫穷等等不公平的丑陋事故。但是我们依然要给孩子传递一个世界,是美好的这样一个信息,因为一个人只有觉得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才会有希望,这样的希望对于一个人自我的构建自我存在和认可,以及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当然在某些时候,比如说孩子啊,已经大了,懂事了,青春期了,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现实社会残酷的一面,但在幼年,爸爸妈妈还是要让孩子也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可爱的值得珍惜的啊,这种心态出发,这个由人类动物花草树木构成了庞大的现实,世界是美好的,否则你要是觉得这个世界太残酷太黑暗,不值得去珍惜,不值得去爱,那么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无意识的去破坏它,但是如果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需要大家珍惜的,连树上的一篇树叶都不可以去伤害的,那这样两种教育的结果,我相信一定是大相迳庭的。
第二点,我们要假定人和人之间都是有爱的互助的,使孩子们拥有美丽的心灵,我们简而言之,四个字,与人为善,虽然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一定会存在一些隔阂和防御,但这并不是树的本质,为什么要这样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是因为这样会更易于我们的孩子适应社会,如果教育孩子,不要相信任何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安全教育是必须的,但也要从基本观念上去教育孩子,人都是善良的,这个假设对人是有好处的,很简单,就像假设你一定是假定你的孩子是个好孩子一样,你必须做出这样的假设,因为一旦你做的这个假设,你就有力量跟你的孩子相处有信心。
假如你总是假定人都是邪恶的自私的教会孩子从小就用一种防御的敌意的眼光与人交往,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了,如何能处理好他的人际关系呢?因此,从小我们要告诉孩子,人是相互有爱的,你困难的时候别人会帮助你,你也可以帮助别人,要学会关心他人,就像心理学中所说的,要鼓励孩子从小与人产生共情,也就是培养他的同理心,我相信尹老师的圆圆的故事给小板凳揉揉疼的那个故事啊,就是契合了这样一种念头啊,其实培养同理心就是教会孩子,假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美好的。
第三点,要帮助孩子建立这样的一个假设,我自己是可爱的,其实养孩子,我觉得最容易的地方,是告诉孩子你是可爱的,那最难的地方是在于让孩子自己告诉自己,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虽然有的时候我们用所谓的主流文化的这个视角来看待我们的孩子,比如说他的表现并不是很出色啊,学习成绩不好呀,个子也不高啊,长得也不够漂亮,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人父母,从小就要让孩子感觉到他自己。是可爱的,你要给他这个假定,要让他活在这样一个假定当中,肯定自己是最重要的可爱的讨人喜欢的,因为当一个孩子假定自己是可爱的,那么它与他人交往的结果就会完全不同,而且他在这个结果里所获得的东西也会不一样。
比如说他觉得自己是可爱的,那么今天他可能是被老师给批评了,他觉得啊老师冤枉了我,但如果这个孩子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他就会认为是老师针对他,他就会被害者意识上升,但是如果这个孩子认为人性是善良的,他就不会认为老师是来故意伤害他的,他会认为哦,老师也许是误解了自己,或者是啊老师,今天心情不好吧[流泪],最最重要的是他不会因为老师的批评而攻击自己。否定自己,这是最重要的,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儿子的故事,有一次,他们学校里举行了一次考试,考完以后呢,老师就说啊,每个同学要把错的题目要抄五遍,然后他的同桌一听老师说错题要抄五遍,哇了一声就哭了[流泪],伤哭得伤心的不得了[流泪],是个女孩儿,当时我们家儿子就在课堂上说了一句话,他说,抄五遍就抄五遍吗?抄五遍可以巩固练。
他说,抄五遍就抄五遍啊,抄五遍可以巩固练习吗?也许下次考试就不会错了,有什么好哭的呀?然后我们孩子的班主任当天就特意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我,他说,你们家孩子真的是棒啊,他看问题总能看到事情光亮的一面,他不会总是盯着不好的一面,所以我平时会跟孩子搞一些思辨教育,就跟他分享一些我的观点,我经常告诉他,我说这个半杯水放你面前,你要用两种眼光去看待它。你可以说,哇,这个瓶子里怎么只剩半杯水了?然后你会怎么想你会想,哎呀,我不喝了,喝完了就没有了,心情很不好[流泪],然后不够怎么办?但是你也可以这样想啊,你换一种思维你想,哎哟,还好我有这半杯水,要是没有这半杯水气不是更惨吗?可能我们家孩子从小把这个话听进去了,所以他学会了用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事物。
那么在学校里有很多事情,即便有的时候是老师罚他,我孩子他也能乐呵呵地去接受,并且把这个事情化解开来,它能自我消极,我认为这样的孩子其实是乐观的,这是孩子的盔甲啊,可以让孩子不去自我攻击,也可以让孩子不去攻击他人,不去攻击外界,所以我们要让孩子认同他自己是可爱的,他才能够生发出这样一种乐观的状态,我是可爱的,我肯定开心啊[呲牙],如果我觉得我自己都不是不好的,我觉得自己都不够好,他没有办法开心起来。
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可爱,在于我们的孩子被外界所不接纳和不认同的时候,我们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是如何让孩子去感受来自于父母的肯定和来自于父母的价值观的传承,我们是不是让他感受到他自己是最重要的?我们是不是让他感觉到他自己是可以被爱的,他是讨人喜欢的,这个才是最关键,那么我们总结一下刚才说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三个人性价值观。第一个世界是美好的,咱们反馈一下反馈就是什么,我们告诉孩子,世界是糟糕的,那么第二个人性观人与人之间都是有爱的,互助的,咱们也可以反馈一下,那就是人都是自私暴力有攻击性的。
第三点,我是可爱的,我们再反馈一下,那就是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反推过来的观点传递给孩子会是什么?那就是告诉孩子,世界很糟糕[流泪],人都很自私,自己一点都不重要,如果孩子得到了这样的人性价值观,那么他的一生都会阴暗,都会没有光,所以我们要传递给孩子的是希望,是正面是几集,我们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心中有光的人,让他感受到世界是美好的,人性是可贵的。自己是可爱的,这样的孩子才能有能力去幸福,才能与这个社会和谐相处好,今天下午我们的语音课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大家一个小时的守候和聆听,咱们明天上午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