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本人也是很喜欢去图书馆看书的,因为书多,而且看书的感觉比在家里很舒服。就如文中说的那是个神圣的地方,走近一列列书架,抹去需要阅读的旧书上的灰尘,珍视它们的封面,嗅一嗅它们的装订线,因为它们偶尔奇怪、过时的拼写而会心一笑。然后,出于纯粹的好奇,随意地取出同一书架上的书籍,发现最意想不到的东西。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享受过程,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爱惜书本,要学会如何看待资料,如何评价它们,比较它们,剔除它们,享有它们。也正在这样的过程中,运气与惊喜都成为了学习的一部分。而现在,因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一切都朝着数字化走去,一切都可以“在线上”找到。
我们已经不如以前可以记住很多东西。甚至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到“任何东西”,背诵与记忆的乐趣,都随之消失。
而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常常喜欢用诗歌摘引来美化研讨会报告,这些诗歌要么是被教导要背诵的,要么是随机遇见并爱上的。这样一来,诗歌便深深地驻扎在他的意识之中,这其中,是意义,是声音,是抑扬顿挫,是韵律。而这些,单纯地靠搜索引擎是难以得到的。
也正是怀着对于全球化和民族主义带来的局限的担心,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向年轻的学者们发出如下倡议:
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不断跳出舒适区,不做椰壳碗下的青蛙,具有无畏的挑战精神,不断激励自己拓宽知识面,开启新视野,才能见识到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