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
遥想在古代,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有多极致,看看《孟母三迁》就知道了。
母亲,妈妈,mama,这些叫法很普通,我们都习以为常,不过很奇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说不同语言的所有人,说妈妈,都是同一个音。
是巧合,还是从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就传承下来的,或者妈妈本身是孕育者,才有这个全世界统一的称谓?
同样,每个人在遇到危险时,都会下意识的叫一声“妈呀”,这种下意识,是来自母胎里心与心的感应,是一种心灵相通。
不是说父亲才是孩子的保护神么,怎么在危急关头不叫“爹呀”而叫“妈呀”?
无他,天生如此,十月怀胎,有感应的绝大多是妈妈,在小孩还没能独立行走前,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的,最安全的,是与生俱来的身体记忆,父亲代替不了。
近日,在深圳地铁上,出现了“母亲节,你应该陪在妈妈身边”这样描写什么是母爱的句子。
比如:只有自己当了妈妈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妈妈。
这句对于现在做妈妈的女性,感触最大,也最真,没错,只有自己为人母了,才能理解当年还小时,当时妈妈的做法。
比如:岁月不是偷走妈妈青春的神偷,你才是。
想一想,不是吗?以前妈妈的容颜也一样如少女般光洁,黑发飘飘,现在呢?
有了眼角纹,有了皱纹,头上也有了银丝了,刚开始,妈妈们还会去拔几根白发,后来,白发太多了,也不拔了,也默认自己老了。
这一切是岁月的原因吗,不全是,我们才是!
比如:成长是一列永没有回程的火车,将你和父母的距离,越拉越远。
从我们读小学到中学大学,如果没有妈妈的日夜操劳,我们总以为这一切成绩,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长大了,才明白,我们的成绩,其实是妈妈给的!
我们走出去了,眼界越来越广,可我们的妈妈呢,却离的越来越远,因为她把所有的心智给了儿女们,却把劳累都给了自己。
当我们开始咿呀学语,第一次会模糊不清地叫了第一声妈妈时,每一个妈妈都会激动不已。
从十月怀胎,到会叫妈妈整个过程,不可谓不辛苦,但只有听到小天使,开始会叫妈妈了,所有的劳累都烟消云散了,每个妈妈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是啊,这个和自己分享过心跳的小天使,是上天恩赐给在人世间妈妈的一份最宝贵礼物。
想到这里,就记起一句话: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
这句话出自于拍纪录片《生门》的导演陈为军,此片在豆瓣高达9.4分,陈为军即是导演,也是见证者。
自他拍了纪录片后,越来越明白,女人由于生理、社会环境、传统、偏见以及进化论所带来的艰难处境。
都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实不是,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这是陈为军的原话!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是2.39‰,而发达国家则为0.12‰。在中国,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0.199‰,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经处在发展中国家前列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然而这仍旧意味着每5025个孕产妇就会有1个死亡。
看到这样的数据,作为儿女们,有何感想!只要一个女人没有生育过孩子,不管她的年龄多大,本质心态上就是一个小姑娘!可是,只要一个女人怀孕生育,就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生下孩子,这种伟大 ,没经历过生育的女人,还有男人,一辈子都不会理解这种母爱的伟大!
特别是男人们,你还在抱怨自己的老婆,脾气不好,身材走样,皮肤变暗,这一切,哪一样是妈妈们想要的?
母亲的伟大就伟大在这里,无论是多么危险,危险到会危及性命,也一样面对!为什么有这样勇敢的行为,无他,还是因为人类社会自带的基因:母爱。
关于母爱,
罗曼·罗兰这样写道: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而茅盾却说出这样一句话: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冈察洛夫,道出了母爱的永恒: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但丁写出了诗意却是最真的话: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印度人更绝,说: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伟大的佛陀,更是超出了人世间一般意义上对于母亲的感恩:为了报答母恩,在忉利天为母说法,愿佛母能在福中开慧,在天道中脱离三界之苦,种下成佛的善缘。
母爱,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石,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灯塔,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方向。
母亲、妈妈、母爱就是人类社会能延续下去最根本的基因密码。
所以说,母亲,是人类社会记忆深处的集体印记,是温暖是爱的代名词!
本文结尾,想来想去,还是用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来结束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节,祝天下妈妈们永远快乐健康!
大家对于母亲、母爱有什么想要分享的,欢迎留言和评论,谢谢关注。